【迎戰新課綱4】從生活小事開始,陪孩子一起做選擇;愈早練習做選擇,愈容易做對決定

新課綱精神:高中階段大幅減少必修、必修學分從160降為118,提高選修為54至58學分,開設多種選修課程,每週有2至3節彈性學習時間。每所高中依據學校願景、學生圖像等,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課程;當選修課程變多,孩子就有許多選擇的機會。

值新課綱推動前夕,對新課綱報導最完整的《未來Family》,特別整理出家長可做的六個銜接準備,幫助孩子順利接軌新課綱。第四篇要來談如何陪伴孩子做人生中的大小選擇。

新課綱精神:高中階段大幅減少必修、必修學分從160降為118,提高選修為54至58學分,開設多種選修課程,每週有2至3節彈性學習時間。每所高中依據學校願景、學生圖像等,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課程;當選修課程變多,孩子就有許多選擇的機會。

過去每所學校教的差不多,新課綱實施後,各校所開的課程都會不一樣,有自己的「校本課程」,包括:校訂必修(校訂必修4至8學分)、選修課程,強調各校之間的特色差異。

國中升高中時,孩子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分流選擇,要念高中或高職?要念以專題研究或在地人文為特色的學校?哪所學校的多元選修課程比較適合我?從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選擇」也是一種能力,最好能夠及早開始練習。

進入高中以後的學習充滿各種選擇,選組(學群)、選課、選社團、選考科(108學年度以後學測考科改為自由選考,大學至多採計4科)、選大學的校系等,還有「彈性學習」,讓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學習的主題及進度。

高中所做的這些選擇,都將連動到升大學。高中三年所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在個人申請大學時,大學科系將會參採學習歷程檔案,連同校系自辦的筆試面試等,加起至少占比50%,比重不低。

 

愈早開始練習做選擇,愈容易做對決定

從不少例子來看,許多人一直到念大學後,才發現這個科系不是自己想要的,畢業之後學非所用。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及早開始思考、展開練習,應該能夠避免這些「美麗的誤會」。

世界不停變動,資訊爆炸性成長,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做選擇。如果孩子從小沒有任何選擇的機會,一切都是父母做決定,長大後不太可能一下子就做出對的決定。
 

父母要如何培養孩子做選擇的能力呢?以下幾個建議:

1.讓孩子多涉獵不同事物:學齡前到中年級階段的孩子,爸媽儘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接觸不同新事物,14歲以前,孩子在玩當中,逐漸發展自我的概念以及了解工作的意義。

2.從生活中小事情開始練習:從他喜歡的事情著手,例如:為什麼喜歡這本書或這個遊戲?為什麼喜歡穿這件衣服?放假時喜歡做什麼事?有意識的提醒孩子想一想,讓孩子逐漸認識自己,也培養出自信心。

3.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爸媽在生活中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大致是哪些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問孩子「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除了理解孩子的感受,也可以幫助孩子思考認識自己,這就是一種練習。

當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人格特質之後,面對選擇時,就比較能按照自己的條件,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要提醒爸媽的是,現今社會價值變得多元,考試念書不再是唯一的路,不妨給孩子多一點發展空間、選擇機會,未來充滿許多可能性。
 

迎戰新課綱系列報導>>:

 
 
 

羅梅英

資深媒體業工作者,現為未來Family雜誌副總監

 

Photo: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