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新課綱5】為什麼教這些有的沒的,考試又不會考!這5句話請爸媽千萬不要說

「素養導向的學習,從生活中而來,回到生活中去,」林文虎說。當教室裡的教學變得不一樣時,家長不宜再用自己過去求學的經驗,套到孩子的學習。以下這些話千萬不要說,不僅打擊老師的教學熱情,也澆熄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動機:

值新課綱推動前夕,對新課綱報導最完整的《未來Family》,特別整理出家長可做的六個銜接準備,幫助孩子順利接軌新課綱。第五篇要來談,哪些話以後別再跟孩子及老師說了。

新課綱精神:新課綱核心素養涵蓋: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個面向,以及九個項目(如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等)。素養需要長時間的養成,在探究、實作及體驗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以及如何運用知識。

新課綱上路後,從課程設計到老師教學,都將變得很「素養」。國教院課綱委員、台灣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的教學要少一點,設計一些生活情境或任務,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簡單來說,「素養導向的學習,從生活中而來,回到生活中去,」林文虎說。當教室裡的教學變得不一樣時,家長不宜再用自己過去求學的經驗,套到孩子的學習。以下這些話千萬不要說,不僅打擊老師的教學熱情,也澆熄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動機:

 

NG話1.老師是不是偷懶,怎麼都讓小孩分組討論?

過去學生上課都幾乎都是排排坐、聽老師講,新課綱上路後,學習的樣貌正在改變。不是只有老師單向的講述才是「有在教」,不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就是老師想偷懶。

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副教授張素貞指出,讓學生分組討論或實地操作,老師看似很輕鬆,但素養導向教學的挑戰難度很高,教起來更費力。從事前的提問設計、課中的鋪陳,到下課前歸納整理大家的意見,都需要準備。而且,老師備課不能再像過去獨力完成,還需要和其他科老師共同備課才行。

 

NG話2.到底是老師在教,還是家長在教?

素養導向學習一改過去的學習模式,加入更多的生活和任務情境。孩子的回家作業可能變得更活、更多元,因為新課綱的素養精神,要教孩子學會思考、歸納表達的能力。

家長要耐住性子,千萬不要一邊罵老師到底有沒有在教,一邊急著幫孩子複習功課或做作業,而是應該給孩子時間和空間,陪他一起探索知識或問題背後的意義。

 

NG話3.老師出做專題的作業,是要搞死家長喔?

以前的回家作業可能以抄寫或演算為主,但素養學習重視探究實作,鼓勵學生動手做、做更多主題的探索,因此,老師派給學生做專題研究的作業將變得很尋常。例如:近年歐洲出現難民潮,來自哪些國家、原因為何、對歐洲國家造成哪些影響等。家長不要急著幫小孩,深入的學習歷程將有助於小孩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及引發動機。

 

NG話4.辦那麼多活動,浪費小孩的讀書時間

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太可能靠單一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而且通常還需要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因此,素養學習強調跨領域學科知識,並且做中學、學中做,實踐力行以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別小看老師設計的任務或活動,一項活動可以串聯不同科目的學習或是培養不同的核心素養。例如學生組隊到偏鄉國小帶數學營隊,學生得先學好數學、設計教學活動,才能吸引小學生目光。透過服務學習活動,整合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

 

NG話5.為什麼教這些有的沒的,考試又不會考

素養的養成除了知識,技能與態度也很重要,這樣的學習才是完整的。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將時間拉長來看,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孩子面對未來所需的能力。

事實上,從考試的變革來看,大考的出題方向也漸朝向呼應生活情境、整合跨科。能夠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也是準備考試很好的方法。
 

迎戰新課綱系列報導>>:

 
 
 

羅梅英

資深媒體業工作者,現為未來Family雜誌副總監

 

Photo:AdinaVoicu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