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聆聽他人說話是尊重對方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必須學會的重要能力

為了從他人的發言中取得有益的資訊,聽者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將他人的話聽到最後。第二是認真聆聽他人說話,就是打從心底尊重對方的第一步。面對和自己意見不同的言論時,必須認真聆聽,表達出自己尊重發言者的存在,再確實地陳述自己的意見。

文 / 戶塚隆將 

全神貫注地聆聽他人說話

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有著「爸爸」的暱稱,他是一位全世界讀者都熟悉的美國作家。由海明威所創作的《太陽照常升起》、《戰地春夢》等作品不但是現代經典文學,《老人與海》更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好書。

「海明威爸爸」平時的活動不是只有待在書房內寫書,他也喜歡釣魚和狩獵等戶外活動。由於他有這樣的生活風格和獨特的文體,所以才能跨越時代成為受大家喜愛的美國英雄。

「我會在注意聆聽他人話語時,學到更多東西。」

海明威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抱持這種態度,是因為他年輕時是個親赴戰場的戰地記者,他記錄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捕捉的事實體驗,將其發表。海明威很重視自己的所見所聞,因此,「寫小說時,不是寫『人物』,而是創造有血有肉的『人類』。」就成了他的創作哲學。

當然,這世上沒有人會否定「聆聽他人說話」的重要性。我在哈佛商學院念書時,就發現那裡的人們都非常重視「仔細聆聽」的觀念。課堂討論時,教授會充分扮演主持者的角色,包含留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以各種不同的身分背景暢所欲言,而這也是促進學生們學習的泉源。

在學期剛開始時,為了活絡大家展開良性發言的動力,我記得我們還定了上議論課時的規則。這個規則就是「他人發言時絕不插嘴,也要控制舉手發言的次數」。因為哈佛商學院聚集了很多發言能力高強的學生,若不這樣規定,大家都會在他人發言時頻頻插嘴、不停舉手請求發言,如此一來就會讓整個議題沒完沒了。

不過,定下這個規則的目的還有兩個。第一是為了從他人的發言中取得有益的資訊,聽者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將他人的話聽到最後。第二是認真聆聽他人說話,就是打從心底尊重對方的第一步。

在哈佛商學院中,有來自全世界不同家庭環境、宗教、語言、出身地的學生。想要讓自己被其他不同的人們接受和尊重,能夠彼此切磋琢磨、互相合作,這一切都要先從好好聽人說話開始。

 

比起「說話」,「聆聽」更需要技巧

海明威的主張,在國際化的工作環境裡更顯得有意義。在國際化的商業會議中,很多場合需要發言,比較極端的情況裡,甚至可以說「一句話都沒有發言,就會被當作不存在的人」。

但並不是有發言就好。「發言」的最低要求,就是展現出「聆聽的態度」。面對和自己意見不同的言論時,必須認真聆聽,表達出自己尊重發言者的存在,再確實地陳述自己的意見。

關於這點,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暢銷書《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提及海明威的主張確實相當重要。史蒂芬.柯維在書中表示:

「幾乎所有人在聽他人說話的過程中,想的不是該如何理解對方說的話,而是在想接下來自己要說的話。」

這句話讓我很感興趣。因為史蒂芬這位和海明威不同時代、專精不同領域的美國知名學者,在主張「聆聽」的重要性時,都會用「說話」這個行為作為對比。

我們日本人常被外國人批評「在國際會議上不太發言」,原因不只是因為語言的隔閡,對於主動發表意見這個行為也有一層難以突破的高牆。但是從海明威和柯維的話語中,我們感受到不同的國情中,他們反而認為「聆聽」比「發言」更不容易。我認為日本人要是想在國際化的舞台上有所貢獻,那就不要只顧著「一定要發言」的想法,也要有「當個好的聆聽者」的觀念。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海明威的文章,想想他那極度削減形容詞卻又充滿魄力的文章。那種話少卻又讓人感到句句實在的話語,是不是會讓你聯想到古時候穩重的日本武士呢?我們日本商人在用外語跟人說話前,不妨先展現出「願意仔細聆聽」的姿態。對於他人的每一句話,都能確實回應自己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溝通態度。

 

摘自 戶塚隆將 《向世界頂尖人士學習成功的基本態度》/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父母要以身作則,6歲以前一定要培養孩子「聆聽別人說話」的能力!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教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是父母的責任

 

Photo:Pixabay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