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為什麼富察皇后走不出喪子之痛 — 從心理學角度談哀傷處理

近期火紅熱映的【延禧攻略】中,乾隆皇帝的愛妻富察皇后,人美心也美,溫柔賢德大度,前三集中的她總是鬱鬱寡歡、體弱多病的模樣,原來是因為兒子永璉夭折,她長達三年都走不出傷痛…│教育教養好文就在未來親子

近期火紅熱映的【延禧攻略】中,乾隆皇帝的愛妻富察皇后,人美心也美,溫柔賢德大度,前三集中的她總是鬱鬱寡歡、體弱多病的模樣,原來是因為兒子永璉夭折,她長達三年都走不出傷痛…...

富察皇后:「永璉是我懷胎十月,痛了一天一夜才辛苦生下的,失去他何止傷心,我是痛不欲生,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最愛的孩子,我願意用我的命去換他的命,你們沒有經歷過這種痛苦,沒有資格指責我!」

爾晴(身邊親近的侍女)說:「白天你(皇后)像沒事人一樣,到了晚上,就一夜夜枯坐到天亮。」

她的額娘(母親)說:「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雖然還是愛說愛笑,但沒一個笑是真的。」

她的阿瑪(父親)說: 「我對不起愛新覺羅家,培養出一個這麼懦弱的女兒。」


為何如此聰慧美麗的富察皇后,就是走不出喪子之痛呢?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身體有病痛需要看醫生,但卻沒有人教導我們,心理受傷了之後,應該怎麼做? 失去至親至愛時,我們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內心的巨大傷痛,旁人的安慰總是於事無補,最後只能說一句「節哀」,但是哀要怎麼節呢?要哭多久眼淚才會乾?要傷心多久才能重新找回往昔的活力和快樂呢?

傳統上,我們總習慣被動的倚賴「時間」來沖淡一切哀傷,但是時間真的可以沖淡哀傷嗎?曾有人提出以喪親之痛的「哀傷期」通常會是「一年」,但是哀傷期又會依據與逝世者的親疏遠近、過世方式、時間、以及喪親者本身的個性有關,

從許多喪親的個案中可以看出,光靠「時間」是絕對不夠的,尤其是遇到「周年效應」,遇上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情境…觸景生情之痛必會反覆發生,傷慟之感便久久揮之不去。所以,哀傷絕對不能只靠「時間」來處理,需要更多的積極行動來回應。

心理學中談到哀傷處理,就一定會提到心理學者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提出的「哀傷五個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現在的解釋已經不再強調“階段性”,因為各階段間並無絕對的先後順序,五個階段也非人人必經之歷程,有些人可能僅經歷其中的兩三個階段而走出傷痛,但有些人則始終停留在某個階段走不出來。這五個階段分別介紹如下。

1.否認(Denial):

我絕不相信!老天爺在跟我開玩笑吧?這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錯了吧?

2.憤怒(Anger):

這太不公平了!世界上根本沒有公平正義!

3.討價還價(Bargaining):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如果我當初…做,現在或許就不會這樣?

如果我(戒酒戒菸、參與宗教活動、捐款給…),會不會情況有所不同?

4.沮喪(Depression):

我活著有甚麼意思? 我好累、我沒辦法、提不起勁、人生已經失去意義…

這是世界末日了…少了他,我沒法獨活…

5.接受(Acceptance):

把握我們還有的時間,去完成未竟的夢想

一切都不同了,但我會把你的份一併好好活下去…

【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就經歷了以上種種階段,喪子之痛讓他長年鬱鬱寡歡,對后宮事務不聞不問,凡事提不起勁,對皇帝也心生怨懟而日漸疏離,她認為皇帝竟可快速自喪子之慟中復原,為此感到憤怒不平,她抱怨:「永璉走後那五天他(乾隆皇帝)做出悲痛欲絕的樣子,隨後就像完全把這個孩子忘了,後來他就若無其事地去上朝、去處理政務。」於是她將自己幽居長春宮裡,逃避各種請安俗務,終日翻看亡兒遺物獨自垂淚,更因憂愁導致失眠,造成身體虛弱,整日病懨懨,還大聲斥喝弟弟傅恆說:「你們沒資格指責我!我願意用我的命去換兒子的命。」

她的這些症狀,例如情緒嚴重失控、長期失眠、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甚至影響正常社交和工作,嚴重者有可能產生幻覺,或者尋死念頭等,都已超出了正常的哀傷反應,醫學上稱為「複雜性哀傷」,需要認真處理。

在雪柔.桑德柏格喪夫後所寫的「擁抱B選項」一書中,他分享自己失去摯愛後的心路歷程,她個人深刻經歷了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提到阻礙人們自挫折心理復原的3個P:

1.問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定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定會影響到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每一件事情都將會這樣糟了!

3.永久性(Permanence):認定事情的衝擊將永久持續,情況永遠不會好轉了

雪柔在喪夫時就曾深陷這樣的心情:「都是因為我沒有陪先生一起去健身房,所以沒有趕在第一時間搶救他!喪夫之後我甚麼事情都做不好了,家庭亂成一團、工作也使不上力了!我們的家永遠都會是單親了,永遠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美滿幸福了!」

富察皇后也有類似的心情,她在劇中就曾哭喊到:「都是我的錯!是我沒能保護好孩子!我是愛新覺羅家的罪人!」她心中認定只有她一個人這麼痛不欲生,其他人都不會明白她的傷心,皇帝不懂,其他人更不懂,因為兒子過世,她深信自己一生都毀了!

還好,編劇(?)用心地透過富察皇后身邊親友團逐步關懷與提點,一步步引領她步出自己內心的灰暗世界,直到她見到乾隆當年早早已封永璉為皇太子之密摺,才終於點醒她「不是只有你一人喪子,朕也同樣哀痛,而且你耽溺哀傷,讓朕連帶失去了一個妻子」,至此才將她一把拉出哀傷的深淵 — 接受並放下喪子之痛。

回歸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因為忌諱死亡而總是閉口不談「當至親過世時,該如何處理哀傷」,但是人終有一死,無論早或晚、久病或意外、無論是子女/父母/配偶,至親過世的那種痛苦、痛不欲生、無地自處的傷心,要怎麼自救?

「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教授的遺孀潔伊.鮑許,在丈夫過世後也著書「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分享了他所經歷的喪偶之痛,以及她如何慢慢走出傷痛。潔伊和雪柔,兩位喪夫女性都勇敢地分享了他們處理哀傷的做法和經驗,以下整理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寫日記:一開始可以先紀錄日常鎖碎點滴,接著抒發心情,把不敢向人吐露的心聲盡情發;接著就改為紀錄每天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找回自信心和生活的掌控感;最後,改為書寫每天三個喜悅的時刻,提醒自己生活中的正面事務、留下值得開心或感恩的回憶。

2. 傾訴:找親人或朋友談話,打開心胸、分享哀傷是有益的,但是務必慎選對象,若有類似經驗者更好。

3. 旅行:避免觸景傷情,可以暫時離開日常生活的地方,透過旅行來轉換心情和焦點。

4. 做出幫助他人的舉動:藉由幫助其他人,重新找回自身的力量和自信心,不再陷入無能為力的沮喪中。幫助他人可以使自己感到有價值、有貢獻、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標。

5. 運動:透過生理的運動鍛鍊來加強心理健康是有效的,例如潔伊分享她喪夫後去上網球課,在那短暫一小時的課程中她只有專注盯著球看,完全不去想悲痛和無助的日常生活。

6. 看書或追劇:透過這類的消遣來幫助自己短暫抽離現實或尋找類似情節的同理感受。雪柔看「冰與火之歌」、潔伊看「暮光之城」,透過追劇或看小說,他們才能從悲傷中稍微獲得釋放。

7. 學習新的事物: 學習新事物的好處多多,既能分散注意力,讓自己不會老是聚焦在悲傷本身,同時有機會結交新朋友,在新的社交環境建立起新的自我認同。

8. 建立新的生活:包括日常作息表、起居環境、習慣家規、生日過節的方式…當你準備好時,整理他的遺物、重新改造他的房間、捨棄以往的習慣,讓自己不帶罪惡感地向過去告別。

9. 寫一封信給過世的親人:當你覺得自己比較好了,覺得OK了,可以寫一封信給逝去的摯愛,告訴他你對他的愛、對他的思念、以及你準備好要走出陰霾了,你將會感受到自己獲得了他的祝福。

失去一個摯愛,也代表某個身分喪失,例如喪夫,就不再是某人的妻子,因此只要提到妻子這個身分認同,就會感到空虛、失落,是故,幫助自己走出傷痛的做法之一就是建立一個新了身分認同,透過重新建立起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社交網絡、學習新的技能等都有助於找回失去的自己,填補人生空缺不再完整之感。


想要走出哀傷,身邊的親友團極其重要

心理學家維克多.佛蘭克在著作「活出意義來」中提出了「人生意義療法」,在悲劇、挫敗經驗中找出意義來,是有效因應創傷經驗的關鍵。找出意義的目的在於讓生活回歸常軌,把哀傷經驗整合到更廣泛的人生架構中。

但是「意義」要怎麼找呢?這個流程包含了「了解」與「找出益處」。

心理學家蓋.溫奇在著作「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中分享了詳細且具體的作法。如何「了解」呢? 1. 自問「為什麼」而非「如何」來理解事實,或是 2. 透過自問「本來可能怎麼樣」來理解。前者做法可以使我們擴大思考的範圍,逼我們思考更多精神層面、哲學層面、甚或是宗教層面的寓意。後者做法即思考「假如事情沒發生,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如果事情更糟的話呢?」或許有些人會抨擊「假想題無助於幫助人接受事實」,但實際上因為透過這樣的假想,會產生一種「命中注定」之感,然後慶幸沒有發生更糟糕的情況,並從而接受現實。

「找出益處」則是賦予事件更正面的意涵、幫助事件在我們的人生中找到定位,讓我們可以繼續向前邁進。例如潔伊在蘭迪過世後,從一個家庭主婦變成了胰臟癌研究的發聲者,多次發表演說、甚至參與非營利組織的運作。透過公開談論喪夫的心路歷程,能夠幫助其他胰臟癌患者與家屬,使她發覺自己的傷痛經驗變得更有價值、更具意義,讓她也能夠繼續向前。而雪柔也在喪夫後重新振作,著書分享經歷並成立Option B網站,希望藉此幫助更多遭遇喪親和人生重大挫敗者,重新找回自信和快樂。

另外,幫助自己「轉念」也是很重要的處理哀傷方式,「不要只看失去的,要看還擁有的」,這句話並非老生常談,在心理學「認知行為理論」中就明言改變認知就能改變行為。富察皇后失去了兒子,就只定睛在自己個人的喪子之痛中,完全忽視了身邊的其他親人,對深愛她的乾隆皇帝來說,她這樣的反應是極其令皇帝心酸的:「難道你只愛兒子,不再愛我了嗎?你眼中只有兒子,卻沒有想到我也很傷心、我也需要妻子?」還好後來皇帝送來的密摺幫助她轉念,覺察皇帝也跟她同樣心痛,只是他是一國之君,必須強打精神繼續日常。

也正是因有這樣的轉念,特別是那些家有幼子的喪偶個案,通常能為了孩子強打起精神振作起來。所以,想要走出哀傷,身邊有其他親友的圍繞極其重要,不只是幫助喪親者,更是讓喪親者感覺自己仍舊被依靠、被需要,進而振作起精神。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喪親最珍貴的一課就是,讓我們「學會珍惜當下」。失去至親,一方面遺憾沒有早點學會這一課,另一方面就更要提醒自己不再重蹈覆轍。與其陷入反覆回想的懊悔情緒,老是回頭想著「當初如果我做了甚麼/沒做甚麼,該有多好?」,倒不如向前看,把今天和未來的每一天好好的過,因為日子是為活下來的人繼續,特別是愛的記憶,更是我們要認真去創造並累積的。

失去過,就會懂得珍惜。

再看劇中富察皇后的結局(這裡就不劇透暴雷了),只能感慨當年紫禁城內的御醫中若是有心理諮商師的話,戲或許就不會是這樣演囉…

原文出處: S.T.工作筆記

註:
參考書目

Emotional First Aid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
Option B 擁抱B選項
Dream New Dreams: Reimagining My Life After Loss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
 

※延伸閱讀

告別之後,療傷之路才要展開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0428
下輩子,再來當我的兒子。好嗎?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564

 

Photo By:延禧攻略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