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系盤思妤 爸爸遺傳、媽媽支持, 在擅長領域發光發熱

以2D動畫「霓虹」拿下「2017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獲得設計界新秀最高榮譽的盤思妤,從小喜歡畫畫,在媽媽一路支持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認為只要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且持續去做,在別人看來就是有天賦。

以2D動畫「霓虹」拿下「2017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獲得設計界新秀最高榮譽的盤思妤,從小喜歡畫畫,在媽媽一路支持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認為只要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且持續去做,在別人看來就是有天賦。

小時候美術作品常獲得讚美和肯定,盤思妤開始感覺自己似乎真的有些天賦,右為今年獲獎作品「霓虹」的畫面。

採訪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學生盤思妤時,應記者要求,她特別帶來小時候畫的圖,簡單的線條、鮮豔的色彩,充滿童趣。另外,她手上的筆電螢幕則秀出新作品──2D動畫「霓虹」,在700多件數位多媒體設計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2017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獲得設計界新秀的最高榮譽。


同一空間裡,小時候的塗鴉和大學畢製的作品並陳,可以清楚看到盤思妤10幾年來的成長軌跡。很多人都說美術設計的天分是與生俱來,盤思妤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又是如何呢?


養成關鍵1.從小喜歡畫畫

盤思妤認為,自己的美術細胞有點遺傳自爸爸。爸爸過去念機械、會製圖,曾在機車大廠設計車子。她和2個妹妹,自小在學校都負責畫海報。

盤思妤從小喜歡畫畫。打從有記憶以來,總趴在地板上、用彩色筆畫畫,學齡前畫的圖都被媽媽細心保存下來、收集成冊。  媽媽看她喜歡畫畫,送她去上幼兒創作班,畫畫、色紙剪貼、用紅豆和綠豆拼貼創作,玩得很開心;小學後上漫畫班,純創作、不學技巧,一樣上得很開心。

盤思妤認為,只要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且持續去做,在別人看來就是有些天賦。小學時盤思妤總代表班上參加海報比賽,從別人的讚美和肯定中,她開始感覺好像自己真的比別人厲害一點。  

除了畫畫,盤思妤的手也很巧。她喜歡捏黏土,買冰棒棍、做娃娃屋,還請媽媽帶她去參觀袖珍博物館。盤思妤回憶,小時候喜歡很多東西,長大後回頭看,這些體驗都轉化成後來的養分。


養成關鍵2.生活中體驗美感

美感始於生活之中,生活中美好的經驗能帶來美感素養。盤思妤家住楊梅的鄉下,四周都是農田,從小在田裡玩、在大自然中長大,透過感官,感知外在美好的事物。

盤思妤爸媽喜歡逛花市、蒔花弄草,家裡庭院布置小花園。家裡整修時,爸爸自己畫設計圖、設計房子;爸爸偏好質樸的中式木質家具,在在都對她帶來影響。


養成關鍵3.國、高中念美術班,練技巧

升上國中,盤思妤選擇以優勢的能力升學,考前在畫室補習2、3個月,就考上美術班。國、高中的術科學習著重技巧訓練,以考試為導向。盤思妤說:「過去是畫腦袋裡想什麼,但國、高中是考什麼就畫什麼,磨練技巧。」

盤思妤的學科成績不錯,高中一度考慮念普通班,但擔心沒有繼續畫,技巧會生疏。考美術班要同時準備學科和術科,包括:素描、水彩、水墨和書法,考試壓力很大。後來老師跟她說:「不要想著要考多好,只要記得你喜歡畫畫就好!」為她帶來鼓勵,後來她考上術科榜首,以免試方式進入內壢高中美術班。


養成關鍵4.大學多做、多看、多學

盤思妤大學曾一度考慮念古蹟修復或雕塑,直到看了百年動畫展,發現動畫電影為別人帶來快樂與影響,像宮崎駿就影響好多世代,才確定以多媒體動畫為第一志願。

進入大學之後,盤思妤就是多做、多看、多學,練動畫基本功。在動畫中,人走路通常畫7張,像套公式一樣。盤思妤說,宮崎駿曾說過,人走路有千姿百態,要學會觀察細節。大一有一門課「人體速寫」,訓練觀察力、即時捕捉人的動態動作,這對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畫卡通動畫、角色設定,必須知道某個動作如何形成、有哪些預備動作、哪些動作表現的情緒是什麼,」盤思妤當時幾乎每天畫。

除了多做以外,也多看、多學,如參觀美術館、藝術博覽會、看展和書、網站等。盤思妤說,美的東西看多了,美感的敏銳度會較高。


養成關鍵5.所有經驗匯聚成創作的能量

對設計相關科系學生來說,大四畢製、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是畢業的重頭戲,也是四年所學成果的展現。

盤思妤和班上2位同學陳昭名、陳聖勛共同完成2D動畫「霓虹」,盤思妤擔任導演、編劇,故事由她原創、寫腳本。她以光影為題材,用愛情故事包裝光和人的變化概念。

評審的評語是:「這部動畫完成度很高,從設計、音樂到剪接,概念很完整, 6 分鐘的 2D 動畫卻帶出電影感,表現手法大膽、使用從沒用過的視覺語言如撈金魚。」盤思妤小時候,爸媽常帶她去夜市撈金魚,她把生活中的東西如夜市、冰店等台灣元素加進去,「這樣作品不僅原創,也才有情感。」

6分鐘看似不長,但圖量很大,動畫1秒24格就要畫24張圖,算下來6分鐘得畫上數千張圖,而這全部出自盤思妤之手。她一度以為永遠也畫不完,幸而過去所練的扎實基本功這時發揮作用。「過程很辛苦,但因為是你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可以一直畫下去,」盤思妤說。

盤思妤指出,創作有很多種不同形式,「創作不是做技術,畫技反倒是其次,」重點是你想要說什麼、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讓人理解。


一路有媽媽的支持

從小到大,媽媽一直很支持她、鼓勵她走設計的路。「媽媽唯一強迫我的事,就是彈鋼琴。」反倒是爸爸擔心:「念這個以後有飯吃嗎?」盤思妤以行動證明給爸爸看,目前大五、尚未畢業,已有影像工作室延攬她。

盤思妤建議父母,讓孩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不管是畫畫或玩遊戲,沒有什麼不好,「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支持他就好。」人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很難,現在有很多人,長大後還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盤思妤發現天賦之路

身分: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大五生
特殊表現:2017金點新秀《數位多媒體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
天賦:擅長畫畫,用圖像和影像說故事。
父母態度:美術細胞遺傳自爸爸,媽媽是護理師,一路扮演支持女兒的最佳後盾和推手角色。


探索歷程:
1學齡前就喜歡趴在地上畫畫,媽媽送她去上幼兒創作班、漫畫班;也喜歡捏黏土、做袖珍的娃娃屋。但討厭上鋼琴課,上課感到痛苦。
2小學總代表班上參加海報比賽,從別人的讚美和肯定中,感覺自己似乎真的有些天賦。
3國、高中念美術班,訓練美術技巧。
4大學一度考慮念古蹟修復或雕塑,發現動畫能帶給人快樂、影響別人,因此以動畫為第一志願。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