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於您們家的「愛之語」

「愛」是一種表達與傳達的語言,需要有意義的連結。語言,傳遞了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思想,是思想的外殼,就像一座橋,過渡人從此地到彼地的媒介。表達的情感言語,也許會因著溝通的距離,彷彿像是外國語言。
  • 文/ 米媽
  • 2017-11-14 (更新:2017-11-14)
  • 瀏覽數7,146

我很喜愛艾爾加充滿愛意的《愛的禮讚》作品(Salut d'Amour)。當時在事務所上班的他,認識了大他9歲的妻子艾麗絲,艾麗絲寫給艾爾加一首情詩。這首情詩成了艾爾加的創作靈感,這首作品不僅成為兩人愛的證言,也成了至今婚禮上最喜愛的婚禮音樂與甜蜜祝福。

音樂表達了人們對愛的歌頌,人們透過不同的語言或題材詮釋,唱著同樣的旋律!媒介透過語言、樂器、繪畫、戲劇、舞蹈、文學作品……譯介種種的形式,不也是一座橋?

 

如果不表達,再多的愛,也是徒然

「愛」,有時會讓人沮喪,因為無法傳遞,或者傳達的情感不夠強而有力。慣用著自己所習慣的語言,以為別人一定懂得;其實內心深處可能對於他人所表達的情感語言無法理解,或者不夠敏銳。

「愛」是一種表達與傳達的語言,需要有意義的連結。我回想自己是否因著不夠深刻了解,而失去了解另一個生命的美好心意?

語言,傳遞了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思想,是思想的外殼,就像一座橋,過渡人從此地到彼地的媒介。表達的情感言語,也許會因著溝通的距離,彷彿像是外國語言。

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是一位擁有20年經驗的婚姻輔導專家,他發現人際之間基本有5種表達情感與愛的語言,分別是「送禮物」、「精心安排的陪伴時間」、「身體的接觸」、「肯定的語言」、「服務的行動」,總稱為「愛之語」。

每個人對於各種不同形式的「愛之語」表達方式都有不同的感受。得知這個具有改變性的幫助後,我們全家一起做了關於「愛之語」的排列順序。愛的語言是雙向的,而我更是體認到,能適切地將愛傳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為家人做「愛之語」的排列順序

女兒最喜愛「肯定的語言」,因為鼓勵性的話語、謙遜的肯定,讓她感覺自己被欣賞。當孩子對肯定的語言有強烈需要,孩子對父母口中說的每一句話語都會相當敏感,尤其是負面的語言常帶來挫敗感。原來,她對於口頭上的稱讚是如此的重視。家人與朋友送給她的鼓勵的小卡片與字條,都是她視為珍貴的寶貝。

而對於喜愛身體接觸、喜愛擁抱親吻的昕而言,「身體力行」與「眼見為憑」勝過理論說教。回想過去呼喊兒子出門趕時間時,口語上的「快一點」似乎沒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我學習使用他最能體會的方式,直接將背包放在他的肩膀上,或者拉著他的手,透過肢體與實際物品的接觸,可以有效地告訴他:「時間快到了,我們得快點兒出門。」

當我疲憊或沮喪時,兒子會用手抱著我說:「媽咪!你怎麼了?」女兒則是遞上一張加油字條或是鼓勵的言語。這是他們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我的關注與疼愛。原來,孩子也用著他們感受最強的「愛」來表達他們是何等的愛你。

 

選擇不同的「愛之語」

了解先生、孩子與我之間愛的語言,選擇適當的「示愛」方法是必要的。溝通需要學習尊重,並且嘗試使用對方能感受的「愛之語」,才能產生有效的傳達。因此,當我想鼓勵逸時,需要口語的表達,但若能寫張卡片更好。昕則是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情感就像插頭與插座,愛要插對插頭才能有效地傳達。有些人,因著不曾被擁抱或是不曾被鼓勵,退而求其次,成了不善於表達,或是常常表達不適當的人。

明白各式的「愛之語」也是一種需要,因為我們周遭有著各式各樣的交集。氣質與環境會影響每一個人對愛的感受與順序。家庭親密關係的穩固得來不易,因為酸甜苦辣過程中帶來的真實,更顯得可貴。它是享受,而不是認命。觀察與辨識「愛之語」的交集與認識彼此的順序,讓彼此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Photo:Pixabay,CC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