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生活中小小的成就感,經營正向的人生觀

「小小的成就感」不斷累積,就可以讓「現在的自己」漸漸找回自信,削弱「期待中的自己」。

讓「現在的自己」和「期待中的自己」,建立良好關係

「現在的自己」就是現實的自己。諸事不順、挫折連連,也不擅長人際關係的自己。
「期待中的自己」就是理想的自己。在各方面都很成功,也很擅長人際關係,那是理想中的自己。
如果自我意識太強,當「現在的自己」想要說什麼時,理想的「期待中的自己」就會指指點點,大肆批評。
當「現在的自己」想要告訴別人「我喜歡甲作家」時,「期待中的自己」就會質疑:「說這個名字沒問題嗎?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無腦?為什麼我不講一個更有水準的作家名字?甲不行啦,為什麼不看乙的作品?」

由於「期待中的自己」攻擊太激烈,「現在的自己」就什麼都不敢說了。
於是,便導致人際關係愈來愈疏離,什麼都不敢講,因為「期待中的自己」說「現在的自己」很糟糕,所以我們就沒有勇氣建立人際關係。
久而久之,自我意識的等級便不斷提升。

在網路上匿名發表意見,就可以不去考慮「現在的自己」,而以「期待中的自己」的身分發言。因為別人並不會知道「現在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所以,「期待中的自己」可以直接粉墨登場。
「期待中的自己」是理想的自己,充滿了自信,可以侃侃而談,無話不聊,完全不會吞吞吐吐。
然而,這樣的人際關係「太近」了,這種狀態一旦持續,我們就會漸漸忘記「現在的自己」,而希望「期待中的自己」活在網路上。
但是這種想法並不實際,因為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捨棄自己的現實生活。

無法擺脫自我意識是痛苦的。過度強烈的自我意識會讓人窒息,因為無法擺脫,所以會感到壓力沉重。
雖然自我意識有時候是一個頑強的對手,但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這場仗並不是完全沒有贏面。
任何人都一樣,「現在的自己」與「期待中的自己」之間會有落差,兩者當然不一樣。
但如果「期待中的自己」愈來愈強,「現在的自己」愈來愈弱,就會出問題。
這代表孤獨與不安的風暴正在「現在的自己」內心肆虐。

 

沒有人會因心靈受創而死

「請問,我無法開朗地表達想法,這樣有沒有關係?」
「我很後悔來這裡,我這個大外行不應該來參加這種工作坊的。」你不需要把心裡話完全說出來,可以在說話時觀察對方的反應,持續修正自己的表達方式。
先講前半句,「我很後悔來這裡……」然後觀察周遭的人是點頭表示同意,還是一臉不耐煩,隨時觀察大家的反應。

這麼做當然很容易受傷害。因為必須向外界豎起天線,所以你可能會聽到一些令你很受傷的話,也可能發現一些讓自己很受傷的狀況。
但是,我通常會這麼說:
「別擔心,即使真的受到了傷害,也沒有人會因為心靈受創,打擊太大而死。只有在受傷之後,『期待中的自己』不斷指責『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覺得活下去也沒有意義,選擇自殺,才會真的鬧出人命。在衡量和對方之間距離的過程中,即使對方說『我討厭你』,也沒有人會因為聽到這句話太受打擊而死去。因為人並沒有那麼脆弱,而且,只要積極地看開人生,瞭解自己一輩子都無法擺脫孤獨與不安,即使對方口出幾句惡言,你也能夠承受。儘管聽到不好聽的話,心裡的確會很不好受,但『期待中的自己』所講的,往往比眼前的惡言難聽好幾倍,是因為『期待中的自己』指責,人才會把自己逼去自殺。」

「現在的自己」和「期待中的自己」之間的落差,正是造成我們不安的原因。
但是,在人生過程中,「現在的自己」與「期待中的自己」當然會有落差。
當現實不如意時,「期待中的自己」就會遠遠比「現在的自己」更加強勢。
假如終日失敗,我們往往不願意接受「現在的自己」,漸漸覺得「現在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期待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一直被甩的男人謊稱自己的職業是律師,不停地搭訕女人的行為就是典型的例子。男人否定只是打工族的「現在的自己」,讓律師這個「期待中的自己」不斷成長。
擁有「期待中的自己」很正常,也經常可以發揮正面的作用。
當我們開始做某項運動,卻遲遲無法進步時,正因為想像了學會這項運動之後的「期待中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才能夠不斷地努力。雖然會感到不安,但這是「正向的不安」。

正因為有「期待中的自己」存在,人才會不斷進步,努力接近理想中的自己,改變自我。
但是,在發揮想像而努力時,必須以「現在的自己」為主,「期待中的自己」為輔,建立明確的主從關係。

這也是「現在的自己」和「期待中的自己」之間的相對位置。
在「期待中的自己」稍微高於「現在的自己」的狀態下努力,不久之後,「現在的自己」就會到達「期待中的自己」的位置。接著,可以再將「期待中的自己」設定在稍微高於「現在的自己」的位置,如果能夠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就是最理想的模式。
以「正向的不安」作為原動力,可以讓你度過充實的人生。若從今天開始慢跑,目標是下個星期就要參加全馬比賽,就不是稍微高於「現在的自己」,而是高很多。一旦把「期待中的自己」設定得那麼高,就會和「現在的自己」距離太遠,進而陷入痛苦。
我們必須慢慢提升「期待中的自己」,先設定在稍微高於「現在的自己」的位置,達成目標之後,再次將「期待中的自己」設定在稍微高於「現在的自己」的位置。
以慢跑為例說明,應該比較容易瞭解。
即使第一天只跑了十分鐘,也很不錯了,不可能一下子就跑一個小時。然後,從十分鐘增加為十五分鐘,再從十五分鐘變成二十分鐘,慢慢地提升「期待中的自己」。

有些人「期待中的自己」低於「現在的自己」
偶爾有人「期待中的自己」低於「現在的自己」。
雖然他說:「我就是很糟糕,又醜又笨。」但其實他很聰明,也很有魅力。
這樣的人是「自我評價」過低。
這種情況也只能靠與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人對話,逐漸修正「期待中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之間的位置關係。

一旦「期待中的自己」愈來愈強大,開始否定起「現在的自己」,情況就會變得很棘手。
因為這將使你深受「負面的不安」折磨。
這種時候,必須創造機會,讓身體遇見「期待中的自己」。
「期待中的自己」是大腦創造出來的自己,所以無所不能。而「現在的自己」卻是有身體的實體,因而行動緩慢。
當你感覺到「期待中的自己」無限膨脹時,不妨活動身體,活化身體,讓「期待中的自己」瞭解身體的極限。

可以做運動,也可以登山、健行、跑馬拉松、慢跑、游泳。走進大自然也很有效,即使只是在海面上漂浮,或在森林中呼吸也無妨。因為原本頭腦過熱,讓我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我們要把思考交給身體。
充分休息,好好睡一覺,也可以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
如果睡不著,可以去身心科請醫生開有助於睡眠的藥物處方。目前日本的藥局不需要醫生的處方箋,也可以買到輔助睡眠的藥物。

重視小小的成就感,也不失為有效的方法。
比方說,你成功減重了兩公斤。
你應該感到高興。
不妨好好感受這份喜悅。
這就是「小小的成就感」。
「小小的成就感」不斷累積,就可以讓「現在的自己」漸漸找回自信,削弱「期待中的自己」。

事實上,我曾經在很痛苦的時候,早晨起床後,一想到自己體重減少了兩公斤,便忍不住露出了笑容。當時的微笑,成為我「今天也要努力工作」的動力。

 

【練習課的重點】

● 「期待中的自己」稍高於「現在的自己」,是理想的位置。
● 體會身體的極限,以縮小過度膨脹的「期待中的自己」。
● 不斷累積小小的成就感。

 

摘自  鴻上尚史《孤獨與不安:「一個人也沒關係」的練習課》/寶瓶文化

 

Photo:Chris & Karen Highland,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