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一百分為目標,接受六十七分的人生

當你小時候考了八十五分,父母是稱讚「你真棒」,還是對你說「只差十五分就一百分了」,會導致你對人生勝利組有不同的定義。 對於八十五分,你是怎麼看的呢?

不以一百分為目標,接受六十七分的人生

對你而言,真正的勝負是……
人永遠無法消除不安。
因為人會忍不住東想西想。
我們經常看到,第一次登上舞台的兒童演員在台上落落大方,成為眾人口中的「天才童星」。
但這名童星逐漸累積了舞台經驗之後,就無法再自由自在地演戲。當他逐漸瞭解舞台的可怕之後,變成了普通的演員。
如果一無所知,就不會因為不安而感到害怕。

然而,人會成長。
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瞭解很多事。一旦瞭解了,就會感到不安。
「天才童星」因為對舞台一無所知,所以能夠自由自在地演戲,但這個時期很短暫,在累積經驗之後,他就會瞭解什麼是害怕。
於是,便產生了不安。

前面曾經提到,不安有兩種:一種是「正向的不安」,另一種是「負面的不安」。
「負面的不安」會折磨你。
「正向的不安」能夠為你帶來動力。

在當今的競爭社會中,不安和孤獨會不斷地增長。
你是否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如果目前的社會競爭沒有這麼激烈,不安和孤獨不會如此迅速地增長。
在認為「一個人很悲哀」的想法中,也包含了「不希望被競爭淘汰」的焦慮。
對未來感到不安,也包含了「不想在競爭社會中淪為淘汰組」的想法。
會這麼想很正常,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問題在於到底要贏什麼,又會輸什麼。
在體會「真孤獨」之後,你會開始思考:「對我而言的勝利、對我而言的落敗,到底是什麼?」

我二十五歲時,開始在深夜節目《日本一整夜》當DJ。對於我這個作家兼導演來說,要主持兩個小時的廣播節目很辛苦。
我拚命思考笑點,拚命在麥克風前說話,但只要一出差錯,我就會臉色鐵青,那一集的節目也會愈來愈無趣。
「啊!今天又出包了。」那段期間,我感到一籌莫展。
有一次,一位朋友對我說:「你不必要求自己每次都成功。」
我忍不住驚訝地反問:
「什麼?!就算沒做好也沒關係嗎?」
「被譽為打擊王的長嶋茂雄和王貞治,終身打擊率只有三成,也就是說,揮棒三次,只要有一次擊出安打,就可以稱為打擊王,進入名人堂。每三次就擊出一次安打很不容易。你是不是要求自己每次做節目都成功?這根本就像想要成為打擊百分百的打者,這樣身心當然會吃不消。只要每三次有一次成功就好,就可以成為名留青史的選手。」

朋友的建議,讓我的心情輕鬆了不少。
「酷斯拉」松井秀喜的打擊率也是三成。鈴木一朗目前的打擊率是三成五,被譽為天才打者。
揮棒三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是打擊王。這種想法讓我後來主持節目時,心情變得很輕鬆,成功的次數也因此增加了。
即使在節目中出了嚴重的差錯,但每每想到「反正可以有兩次失敗的機會,再失敗一次也沒關係」,心情就變得很輕鬆。
職棒是競爭很激烈的世界,揮棒三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成為名留青史的選手。
大部分選手的打擊率不到三成,通常都是兩成左右,但他們都是知名選手,也是職棒專家。即使每四次揮棒,才能擊出一支安打,也沒有人會責怪那名選手。

換句話說,這就是:「不以一百分為目標,接受六十七分的人生。」

 

人生,就是要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

年輕時,我們往往會拚命追求一百分,一旦發現無法達到一百分,就乾脆放棄,變成零分,因為這樣很帥氣。再度以演員為例來說明,許多年輕演員如果在一走上舞台時失敗,就會放棄當天的公演,在舞台上的表演慘不忍睹。
公演時,每天都有演出,相同的作品會連續演二、三十場。
這些年輕演員假如在某一天的表演中,一上場就失敗,之後通常會一蹶不振。
我是導演,每天都會在觀眾席的後排看演出,忍不住陷入苦惱。
「為什麼失敗一次,就放棄了整齣戲?!人生不就是要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嗎?」
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演員,在當天演出結束後的聚餐中,往往會難過地說:「今天真是太糟了。」我真不知道該對他說什麼。
然後,如果他隔天一上場很順利,整場演出就會有一百分的表現。
在表演結束後的聚餐時,他便會神采奕奕地說:「今天的演出太棒了!」

人生並非只有零或一百這麼簡單。
即使只有二十六分、四十六分或六十七分,也要活下去──也必須活下去。

零分是淘汰組,一百分是勝利組,這件事很明確。那二十六分呢?四十六分呢?六十七分呢?
幾分可以讓你滿意呢?
除了一百分,其他都一樣嗎?
除了一百分,其他都是淘汰組的魯蛇嗎?
如果你這麼說,我相信你活得很痛苦。
是誰灌輸你這些想法的?是嚴厲的父母?嚴格的公司?嚴格的老師?還是嚴重的自我嫌惡?

當你小時候考了八十五分,父母是稱讚「你真棒」,還是對你說「只差十五分就一百分了」,會導致你對人生勝利組有不同的定義。
對於八十五分,你是怎麼看的呢?

 

【練習課的重點】

•不必苛求每次都成功,只要三次中有一次成功就好。
•人生並非全有或全無,不妨思考介於「零」和「一百」之間的分數

 

摘自  鴻上尚史《孤獨與不安:「一個人也沒關係」的練習課》/寶瓶文化

 

Photo:Thomas Galvez,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