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抵制科技不是長久之計 要正確引導孩子運用科技

科技對孩子不一定是有毒或禁忌的,然而,如果我們不能配合他們的發展需求來使用的話,就是危險的。
  • 文/ 書摘
  • 2017-11-03 (更新:2017-11-03)
  • 瀏覽數5,701

科技對孩子不一定是有毒或禁忌的,然而,如果我們不能配合他們的發展需求來使用的話,就是危險的。

身為年幼孩子的父母,我們一來要正視數位時代的步步逼近,同時在現實生活中,還要與孩子手中的智慧手機及電動遊戲發生爭奪戰,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實在不容易。在讓孩子安全上網的同時,我們也試圖要確保孩子花在螢幕前的時間與接觸大自然時間之間的平衡;我們試著與孩子遨遊在日新月異的數位世界,也掙扎著要跟上潮流。

有關科技是否適合年幼的孩子,一直是眾說紛紜的爭議焦點。有關童年聖潔這種根深蒂固的哲學信念,一向是用來說服不讓孩子使用科技的理由,但它依舊存在。我們不能再為是否使用而爭辯,而是必須要去思考年幼孩子該怎麼使用才是最好的。

 

困惑的家長

身為父母親,我們對於在數位時代教養孩子,是全然困惑卻又全心關注的。在我們努力要追上周遭令人眼花撩亂、蠱惑孩子的螢幕的同時,孩子卻要經歷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科技化童年。我們的兒時回憶是在樹間盪鞦韆、騎腳踏車,而不是輕敲或滑動螢幕!

此外,他們所使用的科技經常改變,而我們卻對它卻極為陌生,以及,因為許多玩具與小產品的錯誤或誤導廣告,讓孩子一直不斷地接觸科技的壓力,簡直讓人無法招架!

我們將數位產品一股腦地交給孩子,希望他們不落人後,然而我們同時對於讓孩子曝露在數位產品之中感到憂心!但是,市場行銷卻宣稱嬰兒智慧手機、幼兒筆電及教育應用程式能增進孩子的大腦發展。但是,我們的懷疑是:這樣的數位超載是否對孩子的發展有害?

身為家長,我們常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要迎接數位世界對孩子的猛烈攻勢。數位世界提供給孩子強勢而魔幻般的吸引力,嚇壞了許多父母親,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也早已被吸入數位漩渦,不斷地在我們的手機上檢視電子郵件與社群網站。

我們尋找如何以健康、有益的方式,讓科技發揮功效,而不必將孩子摒除在數位世界之外。我們許多人知道,害怕或全然摒棄科技不是長久之計。我們也了解,如果採取這種鴕鳥式的解決方式,將會失去協助孩子發展重要、終生所需技能的機會。然而對我們多數人而言,我們只是不確定什麼才是引導我們孩子的最佳途徑。

 

科技化的童年

我之前提過,現代的孩子所成長的世界,是手推車上晃著數位產品、在餐廳裡硬塞平板電腦到他們手裡、以及把觸控螢幕藏在枕頭底下,而當我們要求他們「掛」電話或是「錄下」電視節目時,他們卻是一臉茫然的看著我們。

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螢幕與數位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在他們學會騎腳踏車或綁鞋帶之前,許多孩子已經會輕敲、滑動並按壓螢幕產品了。事實上,在二〇一四年 AVG 所進行的研究中確定了一件事:許多孩子在達到傳統身體與發展上的里程碑之前,都已經達成了數位科技的里程碑!

從兒童期開始每天接觸數位產品,對身為家長的我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但我們的孩子卻是馬上就沉溺其中,他們簡直是受到螢幕轟炸一樣、不可收拾,而我們這些家長與教育者擔憂他們的科技習慣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現代父母親的兩難之境。當我們為孩子的科技能力與直覺(幼兒會自信地以日本「忍者」的速度操作智慧手機)感到驚奇的同時,我們也覺得害怕。我們煩惱孩子常接觸數位科技對他們身體與健康的可能危害(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我們要求他們歸還我們的智慧手機時,他們崩潰痛哭,或是在我們不准他們再多玩一個小時的「我的世界」—Minecraft,方塊探險遊戲—時,他們煩躁易怒,有時還出現攻擊性的行為),我們也煩惱孩子曝露在無線網路的時間過多,因為現在 wi-fi 是無所不在。

現在的孩子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越來越多了(請見上一頁的「年幼孩童與媒體」圖解),這個資料是從「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二〇一〇年及「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在二〇一三年的研究取得,而隨著孩子接觸可攜帶科技產品的機會增加,這些數據還有可能上升。

科技如此快速地演變,家長與教育者都努力要跟上潮流,就在我們覺得已經掌控了孩子迷戀的一項科技時,旋而又被其他科技所取代!

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想想科技的滲透率就知道了,滲透率是一項科技達到全球五千萬人使用的速度。以收音機(最早的無線發明)而言,花了三十八年,電話是二十年,電視十三年,行動電話十二年,網路四年,臉書兩年,YouTube 只有一年,而憤怒鳥只花了三十五天!

童年期的許多方面都已經數位化了。玩具製造商觀察到孩子醉心於科技產品,特別是「回傳效應」(pass-back effect)。這是由卡莉‧舒勒(Carly Schuler)所發明的名詞,指的是父母親在等候室、餐廳及家裡將數位產品交給孩子,用來娛樂、教育或平撫孩子的現象。製造數位玩具跟產品的廠商就是用這些來吸引父母親,從嬰兒智慧手機、學步兒的平板電腦、到學前兒童的觸碰螢幕,應有盡有!

經由縝密的行銷,他們往往讓民眾相信,這些科技玩具跟數位產品比一般傳統的玩具更好。我們想想:對我四歲的孩子來說,一個改良過的平板電腦,一定優於一組積木嗎?

通常這些產品會以教育訴求作為行銷手法,並且搭配套裝和促銷的材料,聲稱它們會讓孩子在學業上贏在起跑點,方能在二十一世紀成長茁壯。然而,這許多行銷所宣稱的效能,在研究上並沒有得到證實。

也有相當多的一些小玩意或產品,是以有嬰兒的父母親為行銷對象。我們現在有嬰兒行動裝置,可以拍下孩子在嬰兒床上的相片,並且用我們的名義自動上傳到社群網站上。還有內建科技裝置的改良式嬰兒連身褲,可以監控嬰兒的體溫、追蹤他們的睡眠習慣;甚至有一種科技便盆叫 iPotty,上面有一個平板設計,用來吸引孩子使用便盆並且獎勵他們。(就我個人而言,想到使用觸控式螢幕來訓練孩子如廁,就讓我覺得可怕!想想還要額外清理,更不用說衛生方面的考量了!)

費雪(Fisher-Price)所推出的嬰兒彈椅(apptivity seat)是另外一個被科技化的傳統嬰兒產品。它專為六個月以上的孩子所設計,這種嬰兒彈椅上面安裝了平板電腦,會在嬰兒的臉部盤旋。平板內建的應用程式宣稱可以教導年幼的嬰兒數字與顏色等觀念。感謝老天,這樣的座椅已經停產了!

作為父母親,我們很容易相信這些數位產品會為嬰兒提供一些教育上的優勢,因為它們是由我們過去所信賴、有聲望的品牌所製造的。

 

摘自《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遠流文化

 


Photo: Maria Shanina,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