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找回女孩對科學的興趣

萬一女孩已經為自己設限、不敢接觸科學怎麼辦?試試回到故事,讓文本領路,除去那些隱形偏見的約束,從閱讀找回學科學的樂趣。

現今的科學教育資源,雖然已經比起上一代來得更多元豐富,然而困擾著女孩朝向科學發展的,恐怕還是隱藏在家庭、教育現場中,那些不經意的言行裡頭、所包含的性別刻板印象。這些阻礙不一定容易察覺,就像布在生活中的細線,時不時就絆倒孩子一下,久了就累加成接觸科學的障礙網,使女孩失去信心、打消對科學的興趣。萬一女孩已經為自己設限、不敢接觸科學怎麼辦?試試回到故事,讓文本領路,除去那些隱形偏見的約束,從閱讀找回學科學的樂趣。

 

跟著主角練習觀察思辨 引導邏輯思考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觀察家,對世界充滿好奇。孩子也許會因為學業上的挫折,覺得自己不擅長這件從小就會的事,因而暫時忘記了探索未知的樂趣。遇到這樣的狀況,不妨鼓勵孩子從故事中找一個喜愛的主角,把主角的眼睛當成自己的眼睛,同理主角發現新事物的感動,慢慢拾回那份想對全世界提問的熱切。


《荒野機器人》中的機器人羅茲在荒島中醒來、成長,就像小孩一樣,利用充沛的學習力與可塑性去摸索、認識環境,漸漸熟悉與大自然相處。從羅茲和動物的互動。我們可以立體地了解生物的特性,例如當羅茲發現負鼠假死求生的時候,一方面以她機器人的能力搜尋資料庫,辨認出負鼠的特徵;另一方面她與負鼠討論表演相關的對話,豐富了概念並予以柔化。孩子可以跟著這樣的脈絡,從羅茲的角度觀察、學習。甚至羅茲還推論「如果負鼠可以裝死,那麼機器人也可以假裝活著。我可以表現的不那麼像機器人,更自然一些。」故事裡藏著這些巧妙的觀點,嘗試討論人工智慧和生命到底是什麼?孩子亦可歸納閱讀得來的觀察,印證羅茲的想法,以此建立自己的思辨能力。➽ https://goo.gl/1nqdKD


推理小說的緊張氛圍總讓人欲罷不能、一直往下讀。有少年版《達文西密碼》之譽的《誰偷了維梅爾?》中,兩位少年主角柯德和佩卓一起破解密碼,解開維梅爾畫作竊案之謎。故事一面探討藝術的本質,一面丟出問題給主角。讀者在進入書中謎團的那一刻起,就收下了故事的戰帖,跟著字裡行間的線索拆解謎題。甚至整本書的插畫都是特別為讀者設計的挑戰,邀請孩子找到圖中的隱藏訊息。這種不停動腦帶來的刺激感和成就感,對孩子而言,無疑是習慣思考、整理邏輯的最佳引導。➽ https://goo.gl/ztWD5n

 

從故事深入專科學問 由同理心重獲勇氣

高年級以上的孩子若喜歡長篇小說,紐伯瑞銀獎作品《達爾文女孩》和續作《達爾文女孩的心航線》,其筆觸溫柔細膩,也很適合喚醒讀者探訪自然的快樂。故事主角卡莉.泰德成長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德州,總是抱著旺盛求知欲、探索身邊大大小小的現象。她常隨身帶著筆記本,仔細研究沒見過的生物,記錄它們的特徵,再問自己問題,靠著組織這些細節,逐步地推敲出解答。➽ https://goo.gl/UY2C5Y


譬如炎熱的天氣裡,她發現附近草地出現黃色蚱蜢,一開始,卡莉以為自己發現了新物種,反覆思考後便想到,其實這跟綠色蚱蜢是同一物種,只是因為黃蚱蜢的保護色、讓牠在旱季的枯黃草叢中較易生存── 她在自家院子,帶著讀者找到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的證據,也帶著讀者共同學習當一位生態觀察家。

 

《達爾文女孩》和續作中,每個章節的引言都分別引用了達爾文的經典《物種起源》與《小獵犬號航行記》,這個巧思除了和卡莉的觀察記錄有所連結,也呼應她跟家人、社會的互動狀態。當時美國的女性社會地位和教育都不被重視,卡莉的父母不理解她追求知識的渴望,只有爺爺給予支持,引導她認識奇妙的生物世界。書中不僅包含卡莉獲得新知的喜悅,也處處透露她因為性別遭受的挫折與不甘。

當卡莉表示自己想當一名獸醫時,家人反對她。他們迴避她的疑問和請求,想讓她知難而退。家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女性的未來有另外安排好的路。無法動搖家人的卡莉,當下深深受到打擊。即使如此,她告訴自己:「我比我的兄弟們笨嗎?不,並非如此。我不比他們笨。我比他們聰明。如果我必須在這個世界上開一條路,那就這麼做吧。我會去開那條路。」倘若女孩在學習科學的路上受到阻礙,不論來自哪裡,不管是有形或無形,別因這些阻撓立刻放棄這份熱情。希望卡莉的堅持能為孩子帶來勇氣,繼續追求喜愛的事物。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的信心基石

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孩子不用恐懼突如其來的挫折?或許我們可以儘早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圖畫書《我做得到!小工程師蘿西》中,主角蘿西是一個熱愛發明的小女孩,她喜歡蒐集身邊的小東西,組裝成機械、來幫助親朋好友。有一次,她的叔叔在收到她的禮物時,一邊感謝卻一邊大笑,心思細膩的她立刻明白,叔叔並非真心欣賞她的作品……蘿西開始懷疑自己,也不敢再與人分享自己的發明。➽ https://goo.gl/Mz69Nj


有一次,她為了幫敬愛的曾姨婆實現夢想,重新嘗試製作新發明,當她在新機器試飛失敗時,過往被嘲笑的恐懼立刻浮上心頭,讓她幾乎決定再也不碰這些她最愛的東西。這時候,曾姨婆給了蘿西一個擁抱,肯定她的嘗試,並陪她一起經歷更多試驗。書中這種情境其實頻繁地出現在現實裡孩子的生活中,也許不只因為性別,也可能因為孩子年紀小,我們會覺得他們還不懂,做得不好,甚至有時候覺得好笑。而這些無心的言行,可能就是那一條絆住孩子前進的細線。


閱讀這些故事,可培養孩子對科學的熱情;大人若能藉由伴讀,讓孩子感受到支持,也是重拾科學樂趣的關鍵。希望孩子能從中了解,這些挫折並不代表自己不好,相反的那都是探索世界的養分。正如蘿西了解到的:「放棄不做,才是真正的失敗。」家長的陪伴能讓孩子安心去碰撞難題,不放棄,才能繼續前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