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生,有助於和自己的父母和解

要成功擺脫童年對我們的影響,有時還真的是需要頗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方面,祈禱也能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們向上天請求所謂的「協助」,這樣一來,我們就無需獨自應付這個議題,而是能夠在我們的內心找尋一處心靈空間,然後在那裡為自己點亮一根蠟燭。

請賜予為人父母的我們耐心與智慧。
感謝祢的恩賜,讓我們的家庭迎來這個新生命。
願祖先庇佑這個孩子。
我們恭謹地將這孩子的生命交到祢手上,
相信祢會保佑他。
請終身與他為伴,
並守護他的心。

當然,我少年時期的記憶也並非全是美好與歡樂的,就和每個人一樣,也有些回憶感覺不是那麼愉快,有些至今仍耿耿於懷。就像所有為人父母一樣,我認為我父母的某些作為還能做得更好,如果那樣的話,我的童年可說是完美無缺了,可惜的是,並不存在這樣的童年啊!和大部分人一樣:沒有完美的日子,也沒有完美的人生。遇上難題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這些難題讓我們面臨挑戰,並從中得到教訓。

成為父親這件事,讓我學會寬恕我的父母。為人父之後,我也能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母了。現在我瞭解到:我要求自己,所有為孩子做的事都要做到好,還要做對,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比如,有時候他們需要我,但是我可能為了工作,正在外地出差。即使我已經盡可能待在家裡,我總不可能一直都不出門。我也試著盡可能做好所有的事。尤其在我太太貝波兒去世之後,我更是同時肩負起父親與母親的職務,即使我自知,面對這些挑戰我無法全部做到最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孩子的出生,有助於和自己的父母和解

其實也有好的一面。你想想,如果我不斷地陪在孩子身邊觀前顧後,那麼我給的善意就太多了,畢竟孩子也需要學習獨立。如果要他們飛,也要給他們機會使用自己的翅膀啊!所以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摸索,也是幫助他們成長。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會影響我們一輩子,因此親子關係一直是我演說的熱門議題。不久前,有一位女士來找我,告訴我她的父親非常強勢,事事都要為她做決定,而她的另一半也有支配性格。她雖然意識到這一點,卻無法脫離這個模式。所以,當她的另一半又開始展現強勢的態度,她就覺得無法保護自己,然後陷入了過往無助的小女孩角色裡。

今天已經是成年人的她,有機會以成人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她不再以頑抗和受傷的姿態回應對方,而是以平等與自信面對她的丈夫。她現在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她很清楚問題所在,也積極處理,而她的丈夫也支持她的決定。但是我不得不說,要成功擺脫童年對我們的影響,有時還真的是需要頗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方面,祈禱也能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們向上天請求所謂的「協助」,這樣一來,我們就無需獨自應付這個議題,而是能夠在我們的內心找尋一處心靈空間,然後在那裡為自己點亮一根蠟燭。在這個心靈空間裡,我們發展出融合力量、信仰與信心的情感,再以這份情感面對問題、解決它。尤其多年來,無論我們如何絞盡腦汁去思考、仍然不見改善的問題,這種情感能讓我們感到有上天的支持,幫助我們走出絕望。對於處理來自父母的負面影響。

另外,在家庭議題方面,身為有信仰的父親,如何培育孩子的信仰,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我的第一個方法是:信仰發生在每一天的每一刻裡,並不限定在教堂,更不侷限於聖經中提到的內容,但是我仍認定自己是基督徒,偶爾也會進教堂。我只是善用與孩子共度的每一刻傳達我的信仰。因此,我不會跟他們討論信仰,但是信仰自然而然就發生了。對我來說,我的生活以及我在世界上的作為,就充滿了信仰。

或許以「值得的事」來形容我的信仰概念最清楚,因為信仰與我的價值觀緊密結合。我自問:「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我願意為什麼承擔後果?生命的根本是什麼?對我來說,家人肯定排第一位。家人之後,還有什麼呢?」

我的信仰成就了今日的我,我試著做出榜樣,也以此支持他們找出、摸索出自己的價值觀。現在兩個孩子都十四歲了,他們也嘗試著以這樣的方式立足在社會上。尤其當他們與人相處出現問題時,才能摸索出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生活自然而然地將各種挑戰擺在我的孩子面前,這些挑戰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觀。當然,有時候他們也會仿效我的做法。現在正值青春期的他們,也開始以新的方式,不再像過去那樣童言童語地對我提出問題,我們之間的對話,有意無意間觸及了更多信仰層面的問題。我從來不規定他們信仰什麼,但是我們會討論,保留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的可能性。當他們年紀愈大,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愈深入,諸如:想信仰什麼、是否應該選擇特定的宗教信仰等等。

孩子出生時,貝波兒和我都考慮過,讓孩子自己決定信仰的時機。我們覺得應該讓他們敞開心胸去感受,是哪種信仰在招喚他們。因此,我們也讓孩子接受不同的宗教,「他們心之所嚮的宗教」的洗禮。在當時的儀式上,上天受邀在孩子的內心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從那裡開始發揮影響力,引領孩子的腳步找尋適合自己的信仰。

 

摘自曼弗瑞德‧摩爾《祈禱,就是接收宇宙能量》/采實文化

 


Photo:Bonnie@CB Portrait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