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向宇宙下訂單

曾經向宇宙下過訂單的人,早晚都會得到一個結論:帶有愛和感恩之心的願望,最容易實現。因為唯有透過發自內心的愛,才能夠跨越橫在自我和宇宙之間的那條鴻溝。

無論人祈禱什麼,都不過想求個奇蹟。

― ―伊凡 ‧ 塞吉耶維奇 ‧ 屠格涅夫/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家(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一八一八~一八八三)

曾經向宇宙下過訂單的人,早晚都會得到一個結論:帶有愛和感恩之心的願望,最容易實現。因為唯有透過發自內心的愛,才能夠跨越橫在自我和宇宙之間的那條鴻溝。對我來說,這也等同宣告,只有當我發現內心的愛,內在最重要的那部分才會為我運作起來。因為存在我內心的愛,就是我與造物主的聯繫管道。一旦脫離自身的這個本質,就某種程度來說,也將自己排除在自己的宇宙之外。就如同,「人的內心狀態如何,他呈現出來的也是那個樣子。」這句話所要說的一樣。只有覺察自我內在的愛、我與宇宙之間的愛,以及環繞在我周圍的愛,連結才會開啟。而為了覺察所有的愛,就必須先愛自己。

如此一來,愛就形成了一個圓。這個圓起源於《向宇宙下訂單》(Bestellungen beim Universum),同時也是這個圓引導我藉由《祈禱,就是接受宇宙能量》(Gebete ans Universum)這本書進行祈禱。早在這一系列最初的兩本書中,我就提過「下訂單」(Bestellen)與「祈禱」(Beten)兩者之間的相似處。在本書中,我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於是,我們看到另一種美好特質:「愛。」兩者既融合在一起,又似乎彼此分離。

這系列的第一本書是《訂單沒來》(Bestellung nicht angekommen),當時我主要探討祈願的時候,內在態度的重要性。無論我們祈願或是羅列願望清單的技巧如何高超、老練,最終與宇宙建立連結的,只有我們自己。這個連結建立在我們的內心是否與愛一致的基礎上。如果我們的內心拒絕它,便會形成嚴重的阻礙。因為「拒絕」就像在不知不覺中下訂單,那就是為什麼有時我們會得到不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們在內心表現了「拒絕」。

這系列的第二本書是《感謝送來的一切》(Danke für die Lieferung),我在這本書延續了這條脈絡,並且寫到如何克服這些排拒感。當我們不在愛裡的時候,阻礙我們達成願望的,有時是我們自己。《感謝送來的一切》探討了「接受」這股力量的本質,「接受」剛好是「拒絕」的反義詞。只有我們能夠真正「接受」,宇宙才會給予我們改變的力量。也只有在那裡,我們訂單的種子才會落在肥美的土地上。「接受」在本質上就是「愛」的另一種說法;「愛」又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倘若我們堅持拒絕的態度,那麼這股宇宙的生命能量不是消失的無影無蹤,就是提供非常有限的能量。如此一來,我們和宇宙的連結就無法建立起來。

「祈禱的本質就是愛。」這樣的概念在《向宇宙下訂單》中隱藏了,但是在祈禱的過程,讓它愈見清晰。利修的聖德蘭修女(Thérèse von Lisieux,一八七三∼一八九七)說過類似的話:「祈禱,並不是說很多話,而是有很多愛。」如果我們向宇宙下的訂單實現了,如果我們完全沉浸在愛裡,那就是宇宙用這種方式讓我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就是愛。如果我們由愛出發祈願,那麼我們所祈的願望,也會成為宇宙的希望。因為愛能克服我們和宇宙之間的距離。

無論我們在生命中做過什麼,或打算做些什麼,最終的關鍵就是我們用多少愛去做這些事。二○一六年秋季,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的德蕾莎修女(Mutter Teresa,一九一○∼一九九七),生前不斷地提及愛的重要性。她認為,並非所有人都能成就大事,但是我們都能做到幾件小事,並且可以帶著許多愛去完成這些小事。因此,祈禱格外地重要。在祈禱的過程中,我們與宇宙有了直接的連結,讓我們得以與愛產生聯繫。

而且我們肯定還會繼續這麼做。如果這條道路正是目的所在,但願它很快地就會引領我們,到它想指引我們到達的地方─ ─那就是「愛」。

 

摘自曼弗瑞德‧摩爾《祈禱,就是接收宇宙能量》/采實文化

 


Photo:Rachel,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