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滋味 澎湖冬至祭祖「雞母狗」

澎湖冬至祭祖傳統習俗要捏搓雞母狗,這是澎湖人一項非常獨特的民俗藝術,因地制宜、包含人類的智慧以及虔誠的心。冬至除了吃湯圓,原來還有菜繭,以及可愛討喜的「雞母狗」

什麼是雞母狗仔? 所謂雞母狗就是將米「煨」成「米卒」,再將之搓出大小約一個雞蛋,類似牛、羊、豬、魚、雞、鴨、元寶或金瓜等形狀,最後點上幾點的紅花米沾點喜氣,蒸熟後於冬至日上午祭祖,有乞求祖先保佑一家圓滿、團圓、六畜興旺、發財的意思,另方面的意涵是澎湖先民貧困,一年之中僅有過農曆年會宰殺豬、牛、雞等祭祖也犒賞家人,冬至距離過年甚近,捨不得破財準備牲禮,所以就用糯米做成的雞母狗代替牲禮祭祀祖先。照說祭拜祖先時理應殺豬宰羊,但早期澎湖人的生活非常艱辛,只好以米粹做出牲畜、家禽的模樣代替實物在冬至那天祭拜,同時也祈望來年六畜興旺,五穀豐收。

狂風呼嘯,屋外一片蕭瑟冷清。

 
「怎麼辦?再一個多月就要過年,家裡窮,怎麼可能現在殺隻雞呢?」
 
「但冬至是答謝神明和祭拜祖先的重要日子,沒有拜牲禮,神明會不會怪我們沒誠意?」
 
「萬一神明不賜給我們福氣怎麼辦?」
 
一對老夫妻正發著愁,對話著。
 
東北季風呼呼的吹,那風聲,顯得空盪盪的屋裡更加地冷清。
 
屋外養的雞啼叫了兩聲,但那雞,阿嬤想:「不行不行,是要留著大過年全家圍爐才用的啊!」
 
土壤雖然乾裂貧瘠,環境雖然有些清苦,但樂觀堅強的老婆婆轉念又想,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呢?她相信,只要靠雙手,肯去做,就不會被生活打倒。
 
老婆婆將剛剛搓湯圓用剩的麵糰握在手裡,靜靜思考了許久。然後,她那雙歷經風霜,長著些繭的手輕輕揉捏著,她的神情好專注,她的雙手好輕柔,沒多久,一隻公雞在她的掌心裡出現了。

老婆婆咧嘴笑了,這手心裡的麵糰小公雞藏著她好多的心意呢!
 
她能做到的只有這樣了。

一隻接著一隻,在黃槿葉上的這些動物,都被老婆婆用「紅花米」點上了紅紅的胭脂,樣子活靈活現,生動可愛。
 
當老婆婆掀開冒著白煙的蒸籠蓋時,哇 ! 蒸籠裡,有雞還有鴨,有豬也有牛。
 
屋外雖然寒風刺骨,但蒸籠冒出的氣兒,卻是這麼的暖呼呼。
 
來到供桌前,兩位老人虔誠的祈禱說得那麼小聲,但神明都聽見啦!祂們微笑著:這福是修來的,可不是求來的。只要人們有一點真心誠意,我哪裡會想吃什麼雞鴨魚肉呢?

「來!大家可以先把麵糰搓成一個圓,然後,再……」教室裡,承承的阿嬤正示範著如何捏雞母狗,還有好多小朋友手裡拿著小麵糰,揉啊捏啊,看起來有卡通人物、烏龜、玫瑰花,還有數字100,造型千奇百怪。
 
「這是學校的文化體驗活動嘛!」現在,家家豐衣足食,供桌上不缺山珍海味,雞母狗就可以多一些趣味與創意了。

 

【包菜繭】

菜繭就像一艘艘白色的小船,有甜有鹹。在過去,甜的會包花生裹糖,鹹的則會包高麗菜、蝦米和肉絲。吃鹹的,熱熱咬一口,裡頭的菜餡湯汁和著柔軟黏綿的外皮,很美味呢!這些年,素食菜繭也很受歡迎,準備餡料時除乾香菇、高麗菜、紅蘿蔔外,也可依個人口味添加筍絲、冬粉、四季豆切丁。

步驟一:準備粿皮

材料:糯米粉、在來米粉或中筋麵粉。
作法:將糯米粉與在來米粉混和均勻,倒入些許熱水,攪拌按壓,揉成米糰。

步驟二:內餡製作

★ 甜口味
炒熟的花生仁用果汁機打成粉,並加入細砂糖拌勻

★ 鹹口味
可依個人口味自行調配,乾香菇、高麗菜、紅蘿蔔、豆薯、蝦仁、絞肉、芹菜、鹽、白胡椒粉、
肉桂粉。

將材料一起拌炒,加好調味料,將水稍瀝乾,放一旁備用。

步驟三:包粿

1.從揉好的米糰取一小塊,滾成一個約雞蛋大小的圓型。
2.在圓球中間壓一個洞,用兩手大拇指按壓,轉圈成一個碗狀包入餡料。
3. 將中間捏緊,再用虎口像包水餃一樣將兩邊皮壓緊,
並在接口處捏出一些花邊。

步驟四:蒸熟

將包好的菜繭放進蒸籠裡,記得要墊一張粿紙或?葉,
大約蒸20分鐘就大功告成囉!

 

摘自 《雞母狗》/聯經出版

 


圖片提供:聯經出版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