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即使是親密的家庭關係,也需要保持個人想法、情緒的自由,孩子才有探索外界的能力與自信,而不是隨著父母觀點起舞失去自尊。
  • 文/ 南琦
  • 2017-10-13 (更新:2017-10-13)
  • 瀏覽數5,108

許多家長都和我一樣,沒有孩子的臉書(其實是被孩子封鎖),不過若只為聯絡用,一般社交軟體如Line也很夠用,不一定得和孩子臉書,所以心情也不會太受傷。

對有些孩子而言,使用社交軟體會想與家族群組劃分界線、保持一定距離,這並非想來個六親不認,而是只想保留最基本的聯絡,剩下的就是自己揮灑的天空。

我的姐姐向我抱怨,她想加入我家老大的動漫韓團粉專,可是我家老大沒有按她加入,明明就是公開的粉專啊。我拍拍她的肩說,「妳放棄吧,我早就沒有這種念頭了,人家要的是和她有共鳴的少年人,而不是你我這種老人家。」

也許有家長不同意:我怎知孩子有沒有背著我交到不好的朋友?或者是有些不當的價值觀或想法?身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就是教導她啊。

說實在的有些事,你想管,也管不著。想法是自由的,你無法阻止孩子說什麼跟不說什麼,孩子難道不會去弄好幾個帳號嗎?你真的能控制孩子的言行嗎,控制孩子的言行對你又有什麼好處?若要說教導,不如在實際生活中去實踐,而非在虛擬世界中與孩子爭辯。

幾日前,我在臉書上對一則社會新聞發表想法,因為我想法很多,心臟很弱,不想與外人做口舌之爭,所以隱私設為「朋友」,只限我臉書裡的朋友看得到,一直以來發表社會議題都這麼做。沒想到平時「潛水」(指不出聲)的老爸竟然私我,告訴我「事情沒搞清楚前不要隨便發表意見,這樣很不妥」等話,我看到當下非常光火:

我在自己的地盤上發言會有什麼問題嗎?你認為你是對的,我也認為自己沒錯,你不能接受別人的想法那是你的問題,何必特別「糾正」我?

父母常以為孩子是需要被監督的,即使這個小孩也已經快50了。身為老孩子的我深感無奈。

當我和周遭好友抱怨時反而被嘲笑了一下:妳很笨耶不會再把朋友分類一下,分成點頭之交和摯友,這樣他不會被封鎖,但也不會看到妳某些發言了。

對厚,這點我怎麼沒細想到。私心以為臉書裡的人對臉書的遊戲規則是有默契的:同意、喜歡就按讚,不同意就跳過,不用特地說什麼我不同意,這樣講不對,以示對發言者的尊重,但,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總會有人站在自己的立場表達反對意見,這是我管不著的。

老父的發言就能激起老孩子的情緒,那麼孩子不願意父母加入自己的小天地,我也很可以理解了。不必非得在網路世界裡約束孩子言行,那約束不來而且是不必要的,特別是如果他就是不想你看見,除非你能可以包容孩子的任何想法,不會把想法與行動混為一談,而這點,我也沒把握自己能做到。

所以,讓孩子有自己的發聲空間是好的,如果你是一個願意尊重孩子想法的人,就不必擔心孩子會背著你胡來,孩子自然會來找你討論。

我寧願孩子明著拒絕我、與我劃定界線,也不願意她陽奉陰違偷偷來。

心理學亦強調人我界線的重要,即使是親密的家庭關係,也需要保持個人想法、情緒的自由,孩子才有探索外界的能力與自信,而不是隨著父母觀點起舞失去自尊。

我們父母能做的不是下指導棋,而是在背後提供安全感,讓他隨時可以回頭向我們求助,不怕跌倒

關於這點,我還在努力學習,學習接受各個家人可以跟我有不同的意見,學習家人不同意自己的觀點。我在深藍、深綠兩邊,挺同、反同立場之間尋求平衡,如洗三溫暖。

我所學到的心得是,想法是自由的,別帶著自己的自以為的觀點,名為溝通,實則仍舊企圖說服,這是最令對方反感且最無效的,所以何不笑看這一切。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Photo:Pixabay,CC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