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格的養成是循序漸進的:從「無律」「他律」到「自律」

希望孩子有「正確的行為」比如:不可以亂丟垃圾、不能隨便弄傷人、愛清潔有禮貌...等。必須從小教育起!文中導引你利用這三個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教你如何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

希望孩子有「正確的行為」比如:不可以亂丟垃圾、不能隨便打人、愛清潔有禮貌...等。必須從小教育起!文中導引你利用這三個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教你如何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

幼齡孩子到底具不具備道德判斷力?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學齡前4歲的兒童不具備規則概念,因此道德不存在他們心中,此時是「無律期」。

道德的發展是具有「階段性」的,乃根據孩子能否「理解與應用規則」的程度,而從「無律」發展到「他律」,最後才進展到「自律」。

遵循「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年齡特質,將能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發展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又能符合社會規範的成熟個體。

我們一起來理解這三個階段的特質以及教養的重點:

 

【無律階段】0~4歲

此階段不具思辨能力,要建立其道德價值觀,需要多一些約束與引導。

【無律階段】教養重點:

1.明確告訴孩子怎麼做:

此階段不具辨別是非的能力,一定要清楚告訴孩子,某一個情境裡適當的行為什麼,並示範給孩子看,然後要求孩子能表現出來。比如,不可以亂丟垃圾、不能隨便打人...

2.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孩子尚未有自主判斷的能力,完全拷貝大人的行為模式,因此父母要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儘量降低負面的示範;希望孩子做到的,就要清楚明白的一再做給孩子看,例如和氣的說話,有禮貌的說「請」、「謝謝」、「對不起」…

 

【他律階段】4~8歲

此時期孩子會受到行為之後的結果影響,如果某個行為之後結果是好的,就會認為自己做對;反之,就會否定行為。

但是此時期邏輯思考的能力還沒有建立好,無法理解抽象的道德觀念,因此,可以引導他將心比心,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覺得如何呢?」或是透過行為的後果來強化或塑造合宜的行為。

【他律階段】教養重點:

1. 讓孩子體驗因果關係:

好行為導出好結果,不合宜的行為導出負向的結果,此時期必須透過體驗來強化行為模式。

2.讓孩子跟著團體來學習:

讓孩子在團體中,跟著適當的規範、與同儕的互動來學習並強化合宜的行為模式。

3.重複的提醒,養成慣性:

此階段因為並非經過真正的思辨而建立行為模式,所以一種行為並不容易固化,常常會受到情境的影響,因此需要大人常常溫和而堅定、耐性的提醒,讓好的行為成為一種直覺與慣性。

 

【自律階段】8~12歲

此階段的孩子已經逐步發展出抽象思考能力,因此會針對道德規範進行思辨,父母要常常和孩子就生活中的事件來進行討論。

孩子經過自己的思考並且認同,就會發自內心建立自己的道德價值觀點,這是「知而後行」,與之前的「不知而行」截然不同。

【自律階段】教養重點:

1.引導思考、真正認同:

常常就新聞事件或生活事件進行討論,讓孩子透過思辨而真正的打從心裡認同,這樣能建立穩固的道德價值觀點。

2.提供選項、給予視野:

此階段孩子雖然已經具備思辨能力,但是人生經驗有限、見識也不足,以致未必能做出最佳的判斷。父母可以提供多種選項,並和孩子討論每一種選項可能產生的結果。

而對於孩子自我的堅持,若無涉及傷害別人與自身的安全,父母也應給予孩子空間,讓孩子有機會探索不同選擇的結果,孩子透過經驗的累積,學會判斷,更學會自我負責。

3.讓孩子看到良善美好的典範:

在此階段的孩子,已經慢慢從前青春期逐漸進入青春期,心理上已開始尋求獨立,不再認定父母是唯一可信賴並依賴的對象,有智慧的父母與其不斷地訓誨,不如多多引導孩子認識他們認同與欣賞的榜樣、典範,這樣來塑造對他們人生有益的思想、態度、品格與處世模式,有效得多。

 

Photo:Pixabay,CC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黃小羽201201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