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出身心靈和諧的全人

  • 文/ 洪蘭
  • 2017-09-28 (更新:2017-10-02)
  • 瀏覽數8,470

朋友自大陸講學回來,傳給我一份大陸現在很流行的「被動操」,把一個月大的嬰兒放在尿布檯上翻來覆去的「操」,說這樣全身被按摩到,有助大腦發育,看得我心驚肉跳。一個月大的嬰兒頸子肌肉還未發育完成,這樣拎起來搖晃,大腦會受傷。


今年四月英國的Ofsted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公布了公私立幼兒園要遵守的「幼兒基礎階段架構」,列出兒童從出生到5歲時的學習目標與身心發展指標,孩子要透過遊戲,學習語言和溝通、發展體能、自我情緒的控制、了解世界和藝術與設計。


他們要求每個幼兒園要提供孩子體驗豐富語言環境的機會,發展他們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和自信心,孩子要能夠聽與說,和別人互動,建立好的人際關係,並學習相互尊重和掌控自己的情緒。孩子還要透過藝術、音樂、舞蹈、角色扮演等,表達他們的想法、創意和感覺。在孩子進小學前,有兩次被評估的機會,即2到3歲及5歲時,看看幼兒園有無遵照上述法定指標發展孩子的身與心。


5歲時的評估很重要,因為關係著幼教銜接。這些評估不是紙筆測驗的考試,而是在教室觀察。報告也提供給一年級的老師,以協助規畫這個孩子的學習活動。把這份指標的目的和大陸被動操的目的兩相比較,真是令人感歎,也了解到傳播正確大腦訊息的重要性。


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它關係著孩子一生的幸福(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童年受虐是反社會行為和犯罪的根源)。過去我們認為孩子不懂事,在他們面前做壞榜樣或是不願意花時間教他,用「反正教他也不懂」來搪塞推託,現在知道這是完全錯誤的。孩子在母親肚子裡時,1分鐘長25萬個神經細胞,到出生時,有1013(10 billion)那麼多,因為每個細胞都要吃要喝,大腦無法提供這麼多的氧氣和養分,因此胚胎七個月大還在母親子宮裡,大腦就已經開始在做神經元的修剪了。修剪的原則是跟別人有連接過的留起來,沒有的刪除掉。因此九個月會爬的嬰兒,一旦有了自主性和機動性之後,他大腦的神經元開始大量的連接與修剪。


10個月大的嬰兒,大腦新陳代謝的程度已達到成人的地步,還一直往上升;到5歲時,是成人的2.5倍。因此0到5歲是幼兒學習最有效的時期。所有已開發國家都非常注重幼兒教育,因為這關係著他以後的成就。這也是Ofsted會列出幼兒學習指標,並且為孩子量身訂造小學一年級學習方案的原因。


這些指標中,沒有要求孩子學會多少生字、數學加到幾位數,或背了多少唐詩;而是注重遊戲時,有無學會跟別人溝通、合理控制情緒、眼手有沒有協調、平衡好不好⋯⋯。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雅典公民20歲前只要學習音樂和體育就可以了,因為這兩項會造就出一個身心靈和諧的全人(harmonious person),這不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嗎?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著有《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等書(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