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熱潮2:家長參與 體制外的心路歷程

所謂「天下父母心」,許多自學團體和機構的發起人本身都是父母,辦學的起心動念都是為了孩子。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董事長徐莉玲在學學實驗教育成立的記者會上說:「上帝讓我高齡生子,一定是要透過我幫助高中的孩子。」她有感於世界變化太快,孩子需要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徐莉玲47歲生子,她的17歲兒子將是學學實驗教育的第一屆學生。他熱愛攝影,去年就讀無界塾時,曾記錄上課影像,並舉辦個人校園攝影展。徐莉玲常帶著他到學學一起上課,跟著知名的攝影大師學習。


7年前,台北史代納創辦人郭雪貞在孩子要上小學時,和其他家長共辦自學團,創辦的家長如今只剩下她。昶心蒙特梭利也是類似的故事,創辦人張淑玲和幾個家長共組自學團,至今也只剩她繼續堅持。爸爸代表則有2位。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發起人郭駿武41歲當了爸爸,為兒子辦親子共學團,總計號召超過2000個家庭親子共學。無界塾去年招收五、六年級,葉丙成的兒子正好是這個年齡,也可以說是為了孩子投入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三位家長過來人分享

實驗教育真的有那麼好嗎?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實驗教學?《未來Family》特別採訪三位台北史代納的家長,分享她們選擇華德福的心路歷程。

李佳霖,老大升小四,從公立小學轉進華德福

李佳霖的兒子原本念公立小學,但她發現,孩子的學習和自己小時候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的東西更多,腦袋塞很多,但身體受很多限制,失去平衡。加上老師經常在聯絡簿上寫小孩很多狀況,種種原因讓她在兒子小二時將他轉到實驗教育。
李佳霖指出,華德福強調針對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去呼應孩子的需求。當家長的要懂得孩子在不同年紀需要的是什麼,要給予什麼樣的支持和滋養,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林秀倩,孩子升小四

林秀倩從自己的求學經驗發現,知識好像並未在身上特別留下什麼,因此希望孩子所有的學習都能與生命連結。她認為,現代社會快速變遷,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能夠獨立思考、有沒有主動學習的熱情,以及是否具備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這些才是幫助他面對未來人生挑戰的軟實力。


李宜珊,老三升七年級
李宜珊的先生是美國人,搬回台灣正值2個小孩念小學之際,老大在體制內小學發生很大的衝突,老二的掙扎也沒有少過,非常辛苦。等到老三小女兒要念小學,公立幼稚園老師一直說她不行、注音和數學都不會,李宜珊因此決定讓女兒念華德福。


李宜珊最常被問到:「不擔心小孩以後沒有競爭力嗎?」她其實一點都不擔心。她認為父母的心態很重要,不要急著拿孩子去跟別人比,把眼光放遠一點,等孩子到了十二年級,自然就什麼都會了。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