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亂的世代,如何安頓身心

所以需要弘法。弘法的實質就是教育,不一定是要讓你成為佛教徒,是要讓你活得明白一點,要有人生的覺悟。

什麼卡住了你?

佛教是一個緣起的現象,是社會的一部分。也因此,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樣會在佛教界有不同程度的折射。在古代,一道黃牆就能圍出紅塵不到的方外之地,但現在,各種媒界早已突破圍牆的屏障,這就使得今天的修行變得格外困難。

根本問題就在於修學。出家人修學得力了,都能如法如律,具足僧格,教界即使有什麼問題,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出家人的修學上不去,結果無非是兩種,或者要名利,或者混日子,和社會上的人不會有本質區別。在加強僧教育的同時,還要讓大眾瞭解佛教對當代社會的價值,對個體生命的意義。

如果能出現一批高素質的正信佛子,既可以為教界提供優秀僧才,又可以通過他們的身體力行,消除民眾對佛教的誤解。

佛法為我們提供的,是一種普世性的智慧。這種智慧蘊藏在深奧的佛典中,很少有人能夠瞭解,也沒有適當的管道去瞭解。

之所以說它是普世性的,是因為每個生命都有迷惑和煩惱。佛法就是幫助我們看清生命中存在的問題,並提供究竟的解決之道。

當然,也有些人活得懵懵懂懂,吃飽睡足就萬事大吉,可能不覺得人生有什麼問題。

 

人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他現在意識不到,不等於始終意識不到。當這種需求出現在他生命中,他又如何面對,如何安頓身心?

多數人的生命現狀,無非是一大堆錯誤想法再加上一大堆混亂情緒。

而物質的過度和資訊的氾濫,又加劇了這種混亂。所以現代人普遍心態不好,焦慮,躁動,茫然,連吃飯睡覺都要不停地刷著手機,真可謂寢食難安。

因為心態不好,就使得生命品質趨向墮落。在今天,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生命品質不升反降。

古人崇尚的是道德,是聖賢;而今人崇尚的是聲色,是明星。從這種選擇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到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更嚴重的是,人在這一大堆錯誤想法和混亂情緒中,根本就是不知不覺,身不由己。

觀念和情緒具有巨大的力量,人們往往被這兩樣東西支配著,很少去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那些觀念到底有沒有道理,讓自己陷入強烈情緒的那些事情是否真的重要。

 

整個社會缺乏關於心性和生命的教育

從本性來說,一個稍微有點慧根的人,就不會甘心像動物一樣生活,一定會有追求,我稱之為精神本能。

每個孩子都有思考人生問題的潛質,很多人小時候會好奇:人為什麼會死啊?死了到哪裡啊?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但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會不斷告訴你,不需要去關心這些,只應該關心考試和升學。

他的這些思考非但得不到支持,還會被直接扼殺。所以在在長大後,關心的只是眼前的柴米油鹽,升官發財。

因為社會更功利了,做什麼都要馬上看到回報,要有現前的結果和利益。

如何才能啟發更多的人去關注這些問題?

所以需要弘法。弘法的實質就是教育,不一定是要讓你成為佛教徒,是要讓你活得明白一點,要有人生的覺悟。

現代教育偏向于生存技能和知識的傳授,其實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甚至不是主要部分。

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如何做事,做學問,更包括如何做人。每個人需要健康的活著,就得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乃至與世界的關係,這就離不開哲學和宗教。

目前,整個社會特別缺乏關於心性和生命的教育。

 

人們關注心靈,邪教卻趁虛而入

從社會發展來說,物質基礎形成之後,精神問題就會顯現。在今天,人們已經真切感受到,物質無法解決一切問題,也未必能帶來幸福。

所以,一部分人開始關注心靈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缺乏健康的文化和信仰作為心靈引導,是非常可怕的。

當人有了精神或信仰的需求,卻不能通過正當途徑得到滿足時,邪教就可能乘虛而入。

因為人們從來沒接受過相關教育,沒有標準,缺乏比較,但內心又有需求亟待滿足,在這種供需不匹配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東西迷惑。

現在這種東西很有市場。有些人就是騙子,打出某種信仰的旗號,宣稱能在根本上改變你的人生,很多富裕人士反而容易信仰這些。

沒有核心價值觀,大家都活在自我的欲望中,跟著感覺走,是很可怕的。因為這種感覺是混亂的,如果再缺乏道德或信仰的約束,失控是必然的。

現在整個社會充滿戾氣,連師生和醫患的關係都變得劍拔弩張。要知道,老師是「靈魂工程師」,而醫生是「白衣天使」,當這樣的職業都讓人失去信任,甚至產生對立時,這個社會還能相信什麼?

 

摘自 濟群法師, 周國平《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商周出版

 


Photo:Capture Queen,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