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訓練EQ,做個教孩子思考的聰明爸媽

其實孩子們玩遊戲本來就吵吵鬧鬧,這些過程正是最棒的EQ培養,練習如何解決問題、融入團隊並包容不同個性的人、養成勝不驕敗不餒,擁有一顆體貼的心,這些特質可是書本上教不來的事。

我常說要怎麼教孩子面對人際問題,從遊戲裡思考學習就是最好的過程。

最近上課,我帶學生玩個陣營遊戲叫做「Bang!」,搭配主題為「合作、信任」。遊戲裡身份不能公開,好人(警長、副警長)的任務是將歹徒全部砰砰,歹徒則是要把警長給砰砰,這砰來砰去的遊戲已經在課程上夯三天,孩子搶著要玩。正當我教完A組想說可以喝個水休息一下,回頭就聽到哭喊聲,小傑被衛生紙蓋得幾乎無法呼吸,而且越哭越大聲,講話模糊不清,我看看大家的表情一臉無奈,另一個害他在遊戲裡死掉的同學眼神示意:「老師我什麼都沒做...」,我也眼神回覆他:「我知道,放心讓老師處理。」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首先把情緒上的孩子帶開,離開教室到外頭坐著,小傑一邊哭一邊跟我抱怨。

我:「你先哭完再說話,不然講話含糊,老師聽不見你說的話。」
他:「可是我&*(##*(...。」
我:「我等你,你先哭完,但如果你想要講話就得停止哭哭。」看著他還在情緒上,我慢慢起身倒水,也給孩子一點空間整理自己。
我:「好多了嗎?」
他:「老師...OOO一直欺負我,他把我砰死了(又開始哭)。」
我:「你一哭我就聽不到你後面講的話,哭完再說」,於是我們又進入第二次冷靜,其實這孩子不是第一次跟我出來,有過上次的經驗後,小傑知道老師會陪伴,於是他又再消耗一點情緒。
他:「老師...我不甘心,因為OOO把我打死了(哽噎)。」

【第一步:發現問題】

孩子說他在遊戲裡被打死了不甘心,這是他拋出的第一個狀況,我們要了解不甘心的原因是什麼?是:
1.被OOO打死所以不甘心(針對人)
2.沒得玩了不甘心(針對事)
3.還是玩輸了不服氣(輸不起)
用引導、思考的方式回問,讓孩子自己整理思緒。

我:「小傑,你還記得遊戲的規則嗎?」
他:「我記得啊,他是壞人我是好人。」
我:「那按照遊戲規則,OOO的任務是要保護你,還是要消滅你?」
他:「壞人當然是要消滅我(又想哭了)。」
我:「那從遊戲角度來看,他有沒有亂玩?」
他:「沒有.....。」
我:「很好你懂事,那你可以理解他為什麼要砰你嗎?」
他:「但我還是很不甘心啊(情緒又上來)。」

【第二步:釐清原因】

釐清原因才能知道小傑在意的點是什麼,我們回溯到遊戲規則開始,現在我們已經確認,小傑「理智上」明白OOO不是故意針對他,是遊戲設定所以才會砰他,所以排除可能1.(被OOO打死所以不甘心),在此得先給小傑肯定,告訴他很棒其實你是懂事的。
當老師問他是否能理解OOO的做法時,小傑又哽咽,表示我們還沒處理到「情感上」的問題。


用耐心陪伴換得孩子一句真心話

我:「既然你明白OOO不是針對你,是遊戲裡他必須這麼做,那你怎麼又哭了呢?」
他:「我就是不甘心嘛(繼續哭)。」
我:「等你哭完,你要跟我說原因我才能幫你解決問題」,我又耐心的等待一會兒。
他:「因為我被打死就沒得玩,我很不甘心啊。」
我:「所以你是因為沒得玩而哭哭嗎?」
他:「我還想繼續跟他們玩,但是我怕課程結束,就沒辦法一起玩啊。」

【第三步:多給孩子耐心】

其實孩子沒這麼多淚可以哭,所以他只是在找一個時機點講出真心話,你聽出來了嗎?
他的不甘心背後意思竟然是「我怕沒機會再跟大家一起玩Bang」,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都快跟他一起哭了,其實課程剩下最後一天,孩子原來是捨不得結束課程,覺得之後可能無法和同學一起玩,這才是他真正的情緒演變主因。
沒陪伴到這地步,怎麼能聽見孩子的真心話?

我:「還有機會可以玩,你如果再繼續哭,等等他們要玩第二遍你就跟不上了,現在你想再回去玩嗎?」
他:「很想要。」
我:「那你冷靜完,把衛生紙丟了我們再進去。」
他:「好,再坐一下。」
我:「然後老師要跟你說件事,你已經是大孩子了對嗎?」
他:「對。」
我:「老師覺得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難過的時候都會想哭哭,對嗎?」
他:「對啊。」
我:「但是剛剛在教室裡,你哭好大聲又用力的生氣,大家都看到了是不是?」
他:「對啊我忍不住嘛。」
我:「老師知道生氣的時候會忍不住,那以後我們要哭哭、要生氣的時候,不要在大家面前哭,我們到外面來生氣好不好?因為大家都在看呢,你也不想讓大家看見你哭哭的樣子對吧?」
他:「對...」
我:「這樣你喜歡的人也看到了,你覺得這樣好嗎?」
他:「不好,我以後要忍住出來哭。」
我:「好。你很棒我看見你又變得更厲害了!」

【第四步:下次該怎麼做】

每次事件發生都是最棒的機會教育,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原因,當孩子冷靜後,接下來要告訴孩子「假如下次再發生,第一件事要做什麼?」我不會要求孩子不准生氣、不准有情緒,我要求的是在他知道有情緒的時候先離開現場,把情緒發洩完了再回去。

當孩子遇到問題需要大人幫助時,重點不在於「告訴他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並練習如何解決(教他們如何思考),,以後他們再遇到問題時,才懂得處理狀況,如果一直告訴孩子「你該怎麼做」,孩子只是聽大人的話去做,並沒有真正了解動作背後的意義,這樣下次若再遇到一樣狀況,他還是用原本的方式,仍然不曉得衝突當下該怎麼應對,同時大人對小孩必須多點耐心,從依賴到自主的過程,不可能一次就會,一定得經過非常多次的練習與改變。

等我們再回到小組時,這兩個孩子又玩起來,後續我也鼓勵OOO,在事件發生當下並沒有跟小傑起衝突,謝謝他保持很好的風度。其實孩子們玩遊戲本來就吵吵鬧鬧,這些過程正是最棒的EQ培養,練習如何解決問題、融入團隊並包容不同個性的人、養成勝不驕敗不餒,擁有一顆體貼的心,這些特質可是書本上教不來的事。

 

Photo:Virginia State Parks,CCLicensed.
內文相片提供:小熊老師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