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讓人生每個經歷都成為有用的光點

不動就永遠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我們必須向前走,先走出去,邊走邊修正方向,而人生很奇妙,似乎有種引力,只要繼續向前,即使當時不明白,但終究會走到正確的航道上。

雖說要走出球場,走入職場,這個目標在我心裡是很篤定的,我也下定決心做了選擇,為自己創造一個訓練過程,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但是商業世界這麼大,企業型態這麼多,當時的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從何學起。

到底什麼工作適合我?第一份工作做什麼好?當時我心裡並沒有定見,但我知道我不能原地不動,因為不動就永遠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我必須向前走,先走出去,邊走邊修正方向,而人生很奇妙,似乎有種引力,只要繼續向前,即使當時不明白,但終究會走到正確的航道上。

 

將每段工作當成學習更多經驗的起點

正確的方向的確很重要,但不是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能跨出第一步。

球員的經驗告訴我,這不是致勝的唯一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在球場上,有很多戰術不是事先決定好的,如果每一球怎麼傳,怎麼得分,都要教練傳達指令後球員才開始動作,那麼這個球隊必然無法成為常勝軍。

球場上有句話說:「Bad plan is better than no plan.」,因為球場上瞬息萬變,許多進攻都是在場上臨時決定的,機會稍縱即逝,只要全力進攻,即使沒有完美的計畫,也未必不能得分。但若因為想不出最完美的計畫,就停在原地,呆呆不動,進攻的良機往往就因此錯失了。

進入職場也是一樣,新鮮人是一張白紙,不需要在意第一份工作是什麼,有機會就要嘗試,就要把握。只要用心學,願意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學到東西,都可以成為工作能力的養分,讓我們在職場上成為更好的球員。

所以,即使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但是我很清楚有三件事是我必須在職場上累積的,那就是Content(內容)、Context(背景)和Contacts(人脈網絡),因為工作不僅僅是賺錢的一份收入,也是學習更多經驗的起點。

球員的經驗教會我,做事要實在,但眼光必須放遠,職場所有的經歷其實都是一個過程,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培養出融合專長與興趣的能力,讓自己的努力對社會有所貢獻,也同步達成自我實現。

找一份工作首先必須重視所謂的Content,也就是這份工作能在我們身上累積的「內容」。當我們進入職場,別人決定要不要用我們時,看的往往是我們身上有多少好的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從各種經歷累積而來的,例如,我們在大學學到多少專業,以及進入職場之後,在工作崗位學到多少東西,這些都會成為我們的內容。

此外,對於初入職場的人來說,同樣都是C,但是Content 比Cash 重要。有些人認為工作只要錢多就好,但是剛入社會找一份工作,不該只看薪水,要看我們能否在其中累積一些好的內容。的確,誰都希望尋求更高的薪水,但是不要急,因為當我們累積足夠的Content,Cash 自然會來。

 

學會被拒絕的勇氣

然而,好的內容不僅包括專業,還包括態度。

當我告別台灣籃壇,結束半工半球的生涯,回到美國,寄出履歷表,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商業不動產仲介公司。

由於我沒有太多其他工作經歷,所以當時能選擇的工作不多,土地仲介雖然不是我的專長,但我很高興他們願意給我機會,讓我嘗試開發客戶的工作。那時在美國開公司或設立工廠,需要找到法令核准、地區、大小、性質都適合的一塊地,而商業不動產仲介的工作就是媒合供給與需求,讓需要找地的企業主能夠找到合適的土地建廠,持有土地產權的業主能夠找到買家。

所以,我必須主動找出、媒合願意購地的企業,向他們介紹手上適合的土地,並且說服他們購買我介紹的土地。然而,這份工作讓我學到最多的不是土地的知識或法律的專業,也不是如何說服客戶或是推銷產品,而是被拒絕的勇氣。

商業不動產的金額很大,媒合雙方的失敗率遠比成功機率高得多(當然,一旦成功,佣金也是高得嚇人)。因此在這份工作中,拜訪客戶得到的答案多半是NO,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有三百六十四天的努力,都以被拒絕收場。

在此之前,我的職業是籃球員,在場上灌進一球,全場數千個觀眾會站起來為我歡呼。從球場到職場,我成為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帶著熬夜努力寫出的企劃案,小心翼翼的呈報給客戶,然而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NO,這種落差實在很大。

而這過程的學習像是個洗禮,徹底的幫我進行改造。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這樣被這數不清的NO包圍著,讓我在其中學習謙遜,聆聽客戶的聲音,把焦點從自己轉向別人,了解態度與專業一樣重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也是我在這份工作中學到最寶貴的一課。

 

無形的東西有時比有形的更重要

在職場一段時間後我也漸漸發現,光有很好的內容是不夠的,在過程中學到的Context(背景),才是我們能創造更大價值的關鍵。因為累積多少內容是有形的,但累積了多少背景則是無形的,而無形的東西有時比有形的重要。

剛進入職場,一開始的確需要多所嘗試,因為種種的接觸、規劃、嘗試,會讓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但是,在嘗試期滿之後,就要盡可能在適合的工作領域中待下來,多所學習,因為要學的不只是內容,還有背景。

我所指的背景是對於一個行業來龍去脈的了解,雖然這些了解未必能夠立即展現在現有的工作績效上,但是長期來看,卻是我們能夠繼續往上發展的必要能力。

例如,當年賈伯斯要為蘋果電腦找一個新的CEO時,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選,賈伯斯卻認為只有百事可樂的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最合適?他看中約翰.史考利的原因不在內容(賣糖水的專業),而在他的背景,也就是他對於消費大眾喜好的洞察,而這正是當時蘋果電腦行銷全球所需要的能力。

在商業不動產仲介公司做了一年後,那時有一個來自紐約的木地板公司,問我願不願意到馬來西亞尋找合適的海外代工廠,並且在當地負責品質檢驗與出貨期程。我心想在柏克萊我念的是「國際經濟」,在台灣半工半球的過程中,在寬達企業學習的也是國際貿易,而這份工作同樣也是與國際相關。

雖然工作地點必須離開自己熟悉的加州,到全然不熟悉的吉隆坡,但或許是球員性格使然,我從不希望年輕的自己安於現狀,讓自己因為工作地點放棄任何挑戰或學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份工作可以累積我的專業和背景。

透過這份工作,我可以增進自己對亞洲各國更深入的認識,而在亞洲成為世界製造主力的年代,我知道這樣的背景會是許多跨國企業需要的。

為了累積職涯背景,我接受了這份工作,也在兩年後開啟了我進入零售行業的機會。

 

摘自 張嗣漢、熊明德《教練自己》/時報出版
 

 

Photo:seier+seier,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