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帶孫觀念大不同?專家教不傷感情的「高明溝通法」

隔代教養的最大問題在於,不同世代的觀念思想存在落差,很容易因教養意見不同而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長輩照顧孩子時,父母親該做好哪些準備?
編按:長輩重視孩子們的課業,抽手管教孩子的學習,縱使知道他們是為了孩子好,但很怕這樣會孩子造成壓力,甚至揠苗助長,該怎麼辦?以下幾點專家寶貴經驗,提供與祖父母關係不同的您參考。雖然溝通過程中一定會有不習慣、甚至不悅的地方。但是輕鬆放下情緒,專注用正確且善巧方法達成目標的人,像是說態度放軟說些好聽話、讓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等等,才是家庭關係裡真正的贏家!

隔代教養的最大問題在於,不同世代的觀念思想存在落差,很容易因教養意見不同而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請長輩照顧孩子時,父母親該做好哪些準備?

晚間六點半,從公司下班的雨萱趕抵公婆家,要接10個月大的兒子辰辰回家。沒想到,一進門就見辰辰全身包得像顆球似的坐在地上玩。她看孩子滿臉通紅、渾身冒汗,才要幫他脫下一件厚外套,一旁的婆婆就急忙阻止:「外頭天氣涼,不幫孩子穿多一點會感冒的!」雨萱內心忍不住嘀咕:「我都說過感冒是透過傳染,跟穿多少沒太大關係了,到底要說幾次才會懂?」

兩性、家庭諮商專家黃越綏指出,比起請保母或送托嬰中心,請家中長輩照顧孩子不僅經濟負擔減輕,心理上也更加安心,可謂一舉兩得。但隔代教養的最大問題就在,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分屬不同的世代,觀念思想存在落差,很容易因教養上的意見相左產生嫌隙與紛爭,反而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


心態沒調整好 長輩怎麼做都不對

「年輕人會看不慣長輩的教養方式,很多時候是心態出問題。」振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袁瑋認為,年輕世代父母若決定要把孩子交付給家中長輩照顧,應先做好以下兩個心理準備:

第一,長輩沒有義務幫你顧小孩。長輩的育兒責任早在子女成人後便已告一段落,不管你的經濟狀況如何,他們都沒有義務照顧你的孩子。如果他們願意幫忙,就是多做的,為人子女應懂得感激。

第二,長輩任何行為的動機,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祖父母疼孫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他們某些寵愛孫子女的行為你並不認可,但請不要想得太嚴重,甚至覺得長輩是在跟你「搶愛」。其實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滿足孩子需求」就是一種愛的表現。

黃越綏也說,年輕人請長輩幫忙照顧孩子,通常所需費用都遠比保母或託嬰機構低,更有長輩是無償或倒貼養孫也樂此不疲。看到老人家無私的付出,做晚輩的就不應太苛求。


事前達成共識 就不會有兩套標準

「孩子的教養問題不在於給誰帶,而是彼此之間有無良好的溝通與一致的照顧方法。」黃越綏認為,年輕世代父母選擇委由長輩帶孩子,除了心態上要調整,更要懂得與長輩溝通,才有可能達成教養態度的一致,也不至於讓孩子有規範上的漏洞可鑽。

而溝通,一定是「先做比後做好」。袁瑋建議,年輕爸媽在託付孩子給長輩前,最好先邀請長輩一起聊聊,分享彼此對孩子教養的想法,再從中歸納出幾個雙方都可接受的原則。雙方達成共識,往後發生紛爭的機率也能大幅降低。

袁瑋也提醒年輕人,溝通時把大原則講清楚就好,小事項就別太計較,長輩畢竟不是機器人保母,也應留給他們教養的彈性與空間。而且,教養有彈性是件好事,如果訂下太多規範,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讓孩子有空間去探索,對成長發展更有助益。


意見相左時 自己說不如請專家說

儘管事前取得共識有助於衝突減少,但實際請長輩照顧孩子後,仍常有事先沒設想到的狀況發生,怎麼辦?

多數女性的做法是,如果是自家爸媽,有問題就直接反映;但若對象換成公婆,就會推派先生出面溝通,才不會弄得場面尷尬。不過,黃越綏笑說,先生在家中大多是「不管事也管不了事」的那一方,請他們出面不僅起不了作用,還可能傳達錯語意、愈說愈糟。因此,為免語意被扭曲,建議做媽媽的還是直接與長輩溝通最快。

但她也提醒,在與長輩討論孩子的問題時,有些態度是溝通大忌,會讓長輩感覺不被尊重,包括當面指責對方的不是,或是直接命令對方改變,像是「下次記得幫小孩……」等。她建議,若想達成目的又不傷及長輩感情,「先肯定長輩存在價值、後找權威人士背書」會是較高明的溝通模式。

例如,希望讓孩子養成在座位上自己用餐的習慣,可以這樣說:「爸/媽,前兩天我和公司同事聊天,才知道他們家孩子吃飯超誇張,都要爺爺奶奶從屋內追到屋外,且要餵上三小時才吃完。你們真的很厲害,都可以在一小時內餵完妹妹吃飯。不過,今天公司有請一位教養專家來演講,有提到最好在孩子讀幼兒園前養成生活自理能力,不然將來孩子在學校可能會……。」

黃越綏解釋,上述的表達方式,是先找其他家庭的負面案例來與自家相比,藉此肯定長輩在照顧上的用心與努力,接著再借教養權威人士之口說出自己心中的意見。像這樣語帶感激甚至有點諂媚的說話方式,多半能讓聽者感覺愉悅且受敬重。而在談話中引用權威人士的論點,也能使自己想說的話更具說服力,對方大多樂於買單照做。

袁瑋也認為,人都只肯聽比自己有本事者說的話,而關於教養這件事,你這位新手說再多,也比不上小兒科醫師、教養專家的一句話。她建議,若教養的問題正好與健康醫療有關,不妨邀請長輩一同帶著孩子看醫師,更可事先與醫師溝通好,例如不希望孩子吃糖果零食,便可請醫師強調吃類似食物會對健康有哪些危害。祖父母在聽到醫師的叮嚀後,為了寶貝孫子好,通常會執行得比任何人更加嚴格徹底。


關係夠深 溝通就不怕傷感情

袁瑋最後提醒,溝通成立的前提是雙方有一定的信任與感情,假如彼此關係不夠深厚,說什麼都容易引發誤會。因此建議做晚輩的,尤其是請婆婆代為照顧孩子的媳婦,平時也應花點時間與婆婆相處,像是相約逛街、吃飯,或是打電話表達關心等,以建立彼此的默契與感情。

「當你與長輩之間的關係有了『愛』的支撐,不管其中一方說了什麼,關係都不容易被破壞。」她強調。

 

怕孩子被寵壞,爸媽怎麼教?

怕孩子被祖父母寵壞,是選擇隔代教養的年輕世代爸媽常會擔心的事。因此,這樣的爸媽見到孩子時,多半想要把握時間好好管教。但袁瑋提醒:「與孩子的相處如果只剩下碎唸與責備,他們會覺得和爸媽在一起就是被唸、被否定,不管罵的背後有多少愛,他們都感受不到。」

黃越綏也說,現代小孩一想到父母的陪伴,可能都只有「廢話」兩個字可形容。但與孩子相處的過程,應該是要讓他們有故事可回憶,唯有如此,對孩子的影響才會深刻且長遠。

黃越綏認為,要教育好孩子,玩與陪伴是必須的。特別是將孩子託付住給外縣市長輩照顧的假日父母,在孩子稍長接回家同住後,這樣的陪伴更加重要。

因為孩子突然脫離熟悉的環境,身邊又沒有最親的爺爺奶奶陪伴,失落與不適應絕對難免,此時若還是一味的嚴格管教,只會讓他們更想逃。反之,若是多抽出時間陪玩、陪睡,就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順利度過陣痛期,而爸媽原本與孩子疏離的關係,也能因此拉近不少。

 

圖:shutterstock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