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你的行為!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就不要期望孩子能控制他們的行為

我對孩子吼叫著「不要吼叫」,卻期望三名年幼孩子停止對我大吼。我無法以身作則,卻要求他們練習走開、不理睬、專注在解決方案或深呼吸的技巧上。

示範是最好的導師。

1. 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就不要期望孩子能控制他們的行為。
2. 創造你專屬的積極暫停空間,讓孩子知道你何時需要使用。
3. 如果你無法離開現場,在現場默數到十或深呼吸。
4. 當你犯錯時,向孩子道歉。

衝突中,通常孩子與家長雙方都會火冒三丈,這個時候不可能解決問題,結果只會產生疏離與傷害,通常還會伴隨著愧疚。

何不讓孩子知道,你要採取積極暫停法?

從現場脫身,在試圖解決問題前,先穩住自己。你自行決定要如何積極暫停,也許回你房間;也許去散步;也許與好友通電話,討論問題。不論你的決定如何,重要的是在處理問題前,先花時間讓自己冷靜。

如果你無法離開現場,默數到十或深呼吸。孩子還小或情況需要你在現場時,這個方案非常有用。

可以分享你的感受:「我現在很生氣;在我們交談前,我需要先冷靜。」孩子需要知道,他們可以有任何的感受,但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行動。

藉由分享自己的感覺,以身作則。為你的感受負責,而非責怪孩子。

透過道歉,你已經建立了情感連結(親密與信任)。你們可以在這種氛圍下,一起找出解決方案。你再次證明,犯錯是學習的機會,然後你們可以專注在解決方案上。

如果你希望在家中建立合作的氛圍,你無可避免需要控制自己的行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時我需要被提醒──如果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時,期望兒子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想法實在太傻了。有時我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也許是因為我有三名年幼的兒子。
有時候,三個兒子會在同一天惹我生氣,例如三歲兒子正在鬧脾氣;而我很難過七歲兒子想「要什麼有什麼」,完全不願意等待;至於九歲兒子感覺被催促,所以跟我頂嘴。

我對孩子吼叫著「不要吼叫」,卻期望三名年幼孩子停止對我大吼─我知道這種想法很虛偽。我無法以身作則,卻要求他們練習走開、不理睬、專注在解決方案或深呼吸的技巧上,這麼做並不公平。

於是,某天孩子又「邀請」我失去理智,並對他們的行為做出直覺反應時,我乾脆不接受他們的「邀請」。

 我先察覺到自己做錯了,趕緊閉嘴,想起示範控制自己的行為有多重要。我先閉上嘴默數到十,深呼吸,認真思考我想說的話與這些話的影響。

過了一會兒,我察覺深呼吸無法使我冷靜,於是我走到屋子另一頭,直到我能冷靜。三歲兒子跟著我,尖聲叫喚著要我理會他,此時我跳入浴缸中。我知道,在我冷靜前,我無法像他期望般地關注他。

在我冷靜之後,才有辦法舒緩情況,我對其中一名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打人,我希望你能溫柔地碰觸。」我對另一名孩子說:「你說話的語氣不夠尊重,而我知道是因為我也這樣對你說話。我們從頭來過。我想要以尊重的方式問你問題。」

每次口角後,我試著練習這樣的動作。一旦我冷靜下來,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我會道歉。我會明確地對他們說:「我的行為失控,卻期望他們能有不同的反應,這樣並不公平。」接著,我們一起想出解決辦法或方案。

如果我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有學習到任何事,我想我學到的是為人父母並不完美,只能不斷改善。

 

正向教養小技巧

1. 檢視你的作為(與無作為),塑造出你想要的作法。
2. 列出你需要「停止這麼做」與「需要這麼做」的清單。
3. 遵循你的計畫。
4. 不要期望完美,你可以不斷嘗試與重來。

 

摘自 簡.尼爾森、瑪麗.尼爾森.坦伯斯基、布萊德.安吉《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大好書屋


※更多阿德勒教養法,就在《未來Family》37期

博客來買單本>> https://goo.gl/ypMASu

雜誌12期+限時優惠>> https://goo.gl/AMhzZD

 

Photo:Pixabay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