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桌遊解密,帶你瞭解孩子在想什麼

過去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很懂小孩,其實玩過遊戲後會發現,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別人,孩子看見的東西,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最近一次上課的主題是「認識情緒」,我帶小朋友玩「妙語說書人」,這個遊戲很早被應用在諮商或輔導室,老師觀察孩子挑選的圖片,進一步推敲、了解孩子內心狀況,這次課程我使用妙語說書人的圖像元素,加入自己做的情緒卡,再次改變遊戲玩法。
下圖是其中一個小孩出的題目,他的情緒圖片是「哭哭」負面情緒,你猜猜四張圖中,那一張是他的答案?

其實每個人對圖片的詮釋不太一樣,你所看到的東西,很可能是當時的心境、自身狀況、外在環境聯想,比方說以上圖來看,四張圖片裡最讓我有「哭哭」的感覺是第一張,因為這個人要獨自面對巨龍,他的哭哭是參雜恐懼、害怕的心理元素,但有些人就覺得第四張特別有感覺,這是玩遊戲時最有趣的地方,不是要孩子描述圖片內容,而是請他去感覺,並將感覺到的狀況分享出來(有設定類型的感知),過去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很懂小孩,其實玩過後會發現,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別人,孩子看見的東西,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情緒太抽象,我該怎麼教小孩?

我的課程對象是5~6歲小孩,他們能知道「喜怒哀樂」是什麼,但如果要表述更廣的感覺就需要大人協助,在課程裡我們得先幫孩子定義情緒,並且確定孩子的認知是否正確,比方說「爸爸帶我出去吃大餐」這件事是開心還是生氣?「有人搶我的東西」這件事是開心還是生氣?「媽媽說故事給我聽 vs 媽媽買玩具給我」這兩件事情的感覺一樣嗎?那一件事的快樂比較多?接著我把遊戲拆成兩個部分進行:

• 第一部分是定義情緒:首先認識情緒圖卡,上面的表情是怎樣的感覺(孩子們要跟老師一起模仿),請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做說明,接著我會使用「妙語說書人」的圖卡,讓孩子講述圖卡帶給你什麼感覺?是開心、是快樂、又或是難過?同樣的圖卡在不同人面前,為什麼感受不同?

• 第二部分是遊戲互動:請孩子們輪流扮演說書人的角色,請其他人猜測,哪一張圖卡符合他所抽到的感覺,透過遊戲互動,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對情緒認知都有不同差異,藉此學習正確表達情緒,並懂得包容、體諒。

 

四個秘訣陪你解開孩子內心世界

「幫孩子定義情緒」和「陪孩子玩遊戲」,兩個引導模式不同,前面在定義認知,所以大人要扮演角色為:協助孩子了解正確的情緒表達,後者是藉由遊戲去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確認他是否真的理解,兩個技巧不一樣。

帶著孩子情緒遊戲,有幾個很重要的訣竅:

1. 一問為什麼,二問你覺得:在情緒遊戲裡,大人不要扮演引導、告知的角色,而是改由提問、傾聽、認同的方式,因為每個人對情緒的感知不同,這個遊戲沒有策略性也沒有對錯輸贏,我們的目的是要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在孩子選完卡片後記得問他:「為什麼」,聽他說原因。

2. 鼓勵孩子回答:遊戲進行時,每個人的想法都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的答案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父母們別急著糾正,因為孩子回答的是他自身感覺,每個人的感受本來就不相同,同時鼓勵他還有個好處,讓小朋友練習表達能力。

3. 分享大人的看法:除了聽孩子說,遊戲過程裡大人在想什麼也很重要,透過彼此交談聊天,小朋友也會了解原來大人看世界的方式是這樣,透過大人的表述(講明原因),有助於孩子思考,學習正確的表達情緒

4. 孩子的答案太奇怪怎麼辦:如果玩了兩三次你發現,孩子的回應與一般大眾認知不同,那可能是他還沒搞清楚規則,或者是無法判斷表情,當你發現這個狀況時,請先想想孩子溝通是否正常?如果平時常常表錯情,或沒有表情不善表達,那要多注意是否有溝通發展障礙的狀況。

孩子能使用的詞彙不多,如果遇到負面情緒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會用他們習慣的方式(哭鬧)表達感覺,三歲以後他們的感覺會越來越複雜,恐懼、焦慮、嫉妒...等等,當孩子開始有這些情緒時,怎麼應對變成親子間最重要的課題,除了玩遊戲,平時可以利用故事、圖卡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生活中什麼時候會是開心的事?什麼時候會是生氣?認識情緒有助於孩子未來的良好個性養成,以及增強自信心。

至於第一張圖片,那個孩子選了什麼呢?
他選【2】,我們問為什麼?
孩子回答:「因為那個人在沙裡面出不來。」(接下來老師們已經各自腦補那個人被困在沙裡的畫面),我看到第二張圖,會覺得那是快樂的不是負面情緒,但在孩子眼中卻看到圖片裡隱含負面的地方,是不是很有趣呢?

Photo:GlitterandFrill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