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知道「用哭的、用耍賴的」是沒用的!羅寶鴻:在孩子情緒高漲時,同理但暫不處理

孩子出現情緒當下不要講道理,成人沒有持續挑釁孩子情緒時,通常孩子情緒維持在最高點不會超過15分鐘,會慢慢緩和下來。

孩子不高興就大聲哭鬧,怎麼勸都沒辦法?

孩子喜歡動手打人

在我3∼6歲蒙特梭利教室裡,有一天來了一位3歲左右的新生—品鈞,很快我就發現他有打人的壞習慣。在他入學不到第三天,就幾乎把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打過了。

隔天早上當品鈞來到教室的時候,我先向他說明:「品鈞,我們在教室是不動手打人的,你知道嗎?」品鈞看著我說:「知道。」(確立原則)

我繼續說:「如果你今天可以控制好自己早上都沒有打人,那工作時間結束後,我們就可以去公園玩;但是如果你早上有打人,那等大家去公園的時候,你就要留在教室裡了。知道了嗎?」品鈞看著我說:「知道。」(事前約定) 

然而,他早上還是動手打人。在打人後,我請他到我身邊並問他:「你知道你剛才沒有遵守約定,又打人了嗎?」他說:「……知道。」

我說:「那你要控制好自己不打人,等一下可以去公園玩;還是你要繼續動手,等一下沒得去公園玩?」(兩個選擇) 

他說:「要去公園。」

我說:「好,那我可以相信你會遵守約定控制好自己嗎?」(提醒)

他說:「可以!」於是,我繼續讓他去工作。

結果不到半小時,又有小朋友來告狀說品鈞打人了!為了不讓他再傷害其他人,我開始把他帶在我身邊工作,但我並沒有責備他。

在早上工作與團體討論時間結束、大家到門口準備穿戶外鞋到公園玩的時候,我對品鈞說:「對不起品鈞,你今天早上動手打人,所以要被留在教室裡了。」(讓孩子經驗選擇後的結果) 

他聽到後大叫:「不要!」

我用溫和但堅定的眼神看著他說:「我知道你很想去,但是沒辦法。」

他知道我是來真的,就開始生氣、大叫哭著說:「我要去!我就是要!」這時候,孩子開始陸陸續續穿好鞋子離開學校了。

我用同理的眼神看著他,說:「你想要去公園是嗎?」他邊哭邊說:「是!」我說:「好,那品鈞請你跟我過來。」(同理但不處理) 

我帶著他跟我一起走進教室,他邊哭邊跟著我。我開始整理教室,並說:「品鈞,請你過來幫忙好嗎?教室要準備等一下的午餐時間了。」 (不坐以待斃) 

他還是哭著說:「嗚……可是我想要去公園—」我說:「你想去公園是嗎?」他邊哭邊說:「是!」(同理但不處理) 

我說:「我知道喔……好……那請你幫我把這邊的椅子搬到那邊好嗎?」他邊搬著椅子邊哭著說:「嗚……可是我想要去公園—」

我說:「是,我知道喔……來……請你把……」(同理但不處理) 

我繼續做我該做的事,並且邀請品鈞一起做,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沒有其他因素挑釁他的情緒下,大概過了15分鐘,他的情緒就緩和下來沒再哭了,跟著我一起整理教室。雖然他還是一直碎碎唸著:「老師,可是我想要去公園。」可是我都是以相同的態度回應他:同理但不處理。

又過了10分鐘左右,去公園玩的孩子回來了。我對品鈞說:「品鈞,你想去公園玩是嗎?」

品鈞看著我說:「是!」我說:「那你明天可以遵守約定不動手打人嗎?」品鈞也說:「可以!」(相信孩子,讓孩子願意遵守規定) 

我說:「很好!那洗手去吃飯吧!」(當下給予肯定)

他沒有再吵鬧,跟著其他小朋友去洗手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已經瞭解對我用哭的、用耍賴的是沒有用的。

更重要的是,隔天開始他就真的沒有再打人了!

 

蒙特梭利觀點:用柔軟、開放態度接納孩子的情緒,當下不做「處理孩子情緒」的事

當給予孩子規範、孩子出現情緒時,我最常使用的就是「同理但不處理」的方式。

「同理」,意思是我們用柔軟、開放的態度,來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在情緒高漲的時候所釋放出來的負面能量會被我們所吸收,他會比較容易緩和下來。

「不處理」,代表在當下我們不做「處理孩子情緒」的事;例如跟他講道理。孩子情緒高漲時跟他說什麼都沒用,但很多家長這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一直跟孩子講道理,結果越講越生氣,最後改用罵的打的。

注意上述例子還有一個關鍵:「不要坐以待斃」。一直在同一個位置讓孩子耍賴,最後我們都會受不了,所以在這種情形我會慢慢地「走來走去」,例如整理環境、做些事來緩和緊張的氣氛。注意邊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冷漠」,要持續以「同理」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正所謂「一個巴掌打不響」,在成人沒有持續挑釁孩子情緒時,通常孩子情緒維持在最高點不會超過15分鐘,會慢慢緩和下來。這時候,就可以跟他一起做別的事情了。離開現場或換個情境做別的事,是最好的選擇。

 

蒙特梭利觀點:給予「兩個選擇」後卻仍失敗的3個教養地雷

根據我回答過很多家長問題的統計,發現大多數父母在給予「兩個選擇」後教育仍然失敗是因為當孩子鬧情緒時,爸媽誤踩了這三個地雷:


〔地雷1〕沒有「同理」而用「對立」

一直讓孩子情緒高漲,結果父母受不了只好用打罵的。


〔地雷2〕當下急於處理孩子的情緒

父母解釋一堆孩子還是繼續大哭,最後父母受不了只好用責備的。

孩子是需要學習如何處理自己情緒的;如果我們給予孩子空間,他會慢慢學習到。但如果我們都認為他還小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當然他也不會學習到。這也是我們「把孩子看太小」的問題。


〔地雷3〕有「不處理」但沒有「同理」,而是用冷漠的態度對待

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不被重視不被愛而更情緒化,最後父母被鬧到受不了只好用打用罵的來制止他。

所以在「同理但不處理」的時候,配合「不要坐以待斃」及「分散孩子注意力」,我們就能平安渡過孩子被規範時合理宣洩情緒的過渡期了。

 

摘自 羅寶鴻《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野人文化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