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謝與怨懟之間

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情緒的壓力也很大,要如何發洩呢﹖找人來罵,就是最快的途徑與方法。找人來罵,找人來怪罪,找人來打擊,好像都比自己靜下心來,做檢討,顯得快速而又有效率。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生活在紅塵俗世中,我們每天要面對好多的人,處理好多的事,衍生出好多的情緒和感受,通常你會如何擷取與留存,那些在生活一天之後所帶來的,情緒上的波動呢?

我的習慣是,記著好的,心懷感謝的儲存在我的記憶庫裡,記著不好的經驗帶來的教訓與學習,然後把不愉快的感受,消除,而留下對事件的印象,不再去計較事件的經過與結果。

我想,這就是儲蓄正能量吧!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負能量,只因為大家都忽視了每天也都接觸到正能量,而只在乎負能量,只急著吸收負能量,又急著丟出負能量,這就形成了負能量的惡性循環迴圈。

因為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情緒的壓力也很大,要如何發洩呢?找人來罵,就是最快的途徑與方法。

找人來罵,找人來怪罪,找人來打擊,好像都比自己靜下心來,做檢討,顯得快速而又有效率。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你罵了人,一時之間,好像是把負能量發洩了,但是真的有比較快樂嗎?還是其實又產生了另一種負能量,那是,罪惡感!

試想一下,今天你在路上對別人微笑,那人也對你微微一笑,你的心情,是不是挺愉快﹖再試想一下,你今天幫別人推開玻璃門,讓他人先進入,他人跟你說聲謝謝,你是不是也挺愉快?好像,對人和善,對人提供幫助,才會讓我們愉快啊?

 

心懷感謝的人,是幸福與幸運的!

工作一天,拖著疲憊又辛苦的身心回到了家,發現孩子的作業,還沒做完,家裡亂七八糟,你甚麼都不想的就把孩子先罵了一頓,但你忘了,孩子也等了你一天,他的思念,他的情感,他的成長與發現,還沒來得及和你分享,就被你滿滿的負能量所擊倒,這樣的親子關係,能好嗎?

其實,我們都給自己太大的生活壓力了,很多事,只要靜下心一兩秒,轉個念,換個心情,事情的發展,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走向,反之,不但解決不了,既已存在的問題,卻因為怨懟的壞情緒,平白無故製造出了新的問題。

因為這個世界,有一種看不見的磁力在默默的運作,好的能量,會一直吸引著好的能量靠近,相對的,壞的能量,就會一直吸引著壞的能量接近。

心懷怨懟的人,通常都不會快樂,而因為怨懟,產生的不快樂,也只會吸引更多的不快樂前來。

通常,孩子們在發脾氣或不開心時,我一定先靜靜地讓他們先發洩一下,待他們情緒比較穩定之後,試著跟他們聊,剛才的狀況,還有在事件之中,我們可以學到甚麼,然後,要他們學著去感謝!學習處理情緒,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了,這幾乎是一輩子的修行與功課。

抱怨很容易做,但抱怨,只會讓我們沉淪,而且會愈陷愈深。

感謝也很容易做,但感謝,可以帶著我們成長,愈成長,就愈有能量,然後,愈有能量就可以付出,有能力付出,就會發現自己被需要,發現自己被需要,就產生了自我價值,自我認同,進而達到了心靈真正的快樂。

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正能量,也有很多的負能量,但是,現在的負能量好像比較強大,到處在流竄,所到之處往往造成傷害。

因為,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腳步太過快速又紊亂,讓人們分顏色,分派系,分著分著,分成了敵我立場,敵對、仇恨,慢慢地掩蓋了原有的愛與善良。

 

選擇說那讓人聽了舒服 自己也開心的感謝

我們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人,看著力量好像很薄弱,很渺小,但是!因為我們是一個人,如果從我們自己做起,每天心懷感謝的過生活,把自己的正能量釋放出去,減少抱怨,減少敵意,對身旁的人,心懷感謝,並且釋放善意,在潛移默化之中,就會有愈來愈多的正能量,在釋放,這樣大家沐浴在正能量之中,也會生活的比較愉快而舒心。

我常常跟孩子們分享,想想看,我們每天一睜開眼,要得到多少人的幫忙,才可以生活的如此便利,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流出,打開電燈就可以驅趕黑暗,照亮光明,上完洗手間,輕輕的一按,就有流水沖走汙濁,坐在餐桌上,就可享用豐盛又營養的餐食,背起書包上學,一路上都是在協助指揮交通的導護老師與擔任志工的叔叔阿姨,到了學校,有授課的老師,有友愛的同學,帶著我們學習,陪著我們成長,還有廚房員工認真努力提供的,中午的營養膳食,校工幫忙修整與維護學校,一天下來,有多少人為了讓我們生活更便利,更快樂,在默默的付出心力呢?而我們只要心懷感謝,或是當著他們的面說聲謝謝,就有這麼便利的生活了,是不是很幸福!

抱怨,是一句話;感謝,也是一句話,何不選擇說那一句,讓人聽了舒服,自己也開心的感謝呢!

在感謝與怨懟之間,那是天差地別的遙遠,感謝的心,讓我們上天堂;怨懟的心,會讓我們墬入地獄!

在感謝與怨懟之間的,是人間,我們都要在人間好好地接受挑戰與磨練,修行著自己的心念與果報。
 
相片內文:謝謝你們成為我的家人,讓我們一起探索世界

Photo:Heart-Spot 心際航站,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