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獨處?父母可以扮演人際橋樑,為孩子創造對話機會

如果父母能充分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看到父母肯定的態度,孩子會接收到來自父母的安慰與保護,才能走出不安與恐懼,踏出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很多父母都認為,只要將孩子送到幼稚園或是學校後,自然而然就會有朋友。只是對孩子來說,交朋友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直以來在家裡備受父母疼愛長大的孩子,第一次走進陌生的世界,和同齡的朋友相處並不容易,而且令人意外的,無法與同儕朋友和諧相處的孩子並不少。

特別是三歲到十歲的孩子會開始意識到與同儕的不同,透過遊戲玩樂,從摸索、學習到習慣共同生活的方式,同時培養溝通能力。能夠與同儕相處融洽的孩子在心理層面上,會比無法與同儕相處的孩子擁有高度的安全感,較不易產生攻擊個性。

然而,如果孩子更喜歡獨處呢?父母可能都會認為過段時間自然就會變好,因此錯過最佳教養時期,導致孩子無法從基礎開始建構人際關係,到了青少年階段就容易處於孤立的狀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位育有三歲女兒的職場媽媽來信詢問:
我是一位職場媽媽,女兒在二歲前都是請娘家幫忙照顧,只有週末才會帶回來,最近上了幼稚園,幾天前老師說女兒中午都不乖乖吃飯,也不喜歡和同學玩,上課時間喜歡躺著等。一開始很難以置信,因為女兒在家的時候都很乖也很聽話。當她一個人在玩時,有人靠近她或打她,她就會很委屈的哭,去公園時,女兒也不會走向人群。會不會是從小跟我分離太久才會這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信件的內容看來,孩子應該是具有小心翼翼且非常敏感的個性。二歲幼兒的發展階段,正好是對同儕產生好奇心,與朋友建立關係的時期。小心翼翼、敏感度高的孩子在人際相處上很容易因為一句無心的話或行動而受傷。如果這時候放任不管,孩子很容易放棄交朋友,寧願選擇獨處。

如果父母能充分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看到父母肯定的態度,孩子會接收到來自父母的安慰與保護,才能走出不安與恐懼,踏出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當孩子心靈平靜,就會願意提問並尋求父母的意見,這時就可以提供孩子建議。也可以在週末邀請幾位孩子的朋友到家裡玩,為孩子多製造一些與朋友相處的機會。對孩子來說,與媽媽在一起的世界是最安心的,能感受到與獨處時截然不同的樂趣,因此能順利建立起友誼,也能漸漸脫離不安與恐懼。

 

孩子沒朋友,可能跟父母的行為有關

孩子長時間獨處,會出現沒有學習動力的問題,引發孩子動機最棒的方式就是在團隊間的競爭與合作,與朋友的互動中自然學到的技能。競爭,是為了想比他人優秀而產生的目標,而其動力也確立學習目標與成就感。為了達成共同學習目標,與他人合作,提高團體的生產力,以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因此,競爭與合作是孩子們自然培養學習態度與積極參與活動的方式。

喜歡獨自一個人或常常看朋友臉色的人,會有下列的共同點:過度內向、消極,而這多半與父母有關,例如父母與鄰居關係不好、或是孩子與父母關係冷淡。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多少會和父母擁有相似的個性。與父母關係不和睦的孩子,在外面也難與朋友相處。

對孩子來說,朋友是影響未來的重要成長要素,如果孩子無法突破這層關卡,孩子會漸漸否定自己。理解關心孩子,給孩子適度的安全感、相信並鼓勵是唯一不變的方法。

 

摘自 洪美京《爸媽,我也要面子呀!》/采實文化 

 

 

Photo:StarMama,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