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也有說不出口的委屈,「心理需求」最需要被父母理解

寶寶的物體恆存的感官發展尚未成熟也依每個寶寶的特質與敏感度而有所不同,當熟悉的人或物一離開視線就會以為「不見了」、「沒有了」,寶寶會因此恐懼而大哭,但當熟悉的媽媽出現在眼前時寶寶又立刻不哭了,這完全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所發出的訊息,可不是因為「精」而對辛苦媽媽耍的技倆,千萬別誤解了你的寶寶。

我要為寶寶發聲,讓我們一起為寶寶發聲吧!

仔細想想,我們是否常常誤解或是錯判了仍不會說話的寶寶呢?

最常聽到的就是「寶寶其實很"精"明,一看到媽媽離開,馬上就哭給你看,就是讓你做不了事!」「不要理他,要讓寶寶習慣獨立,這樣才好帶,大人也比較輕鬆好做事!(養育孩子是為了讓自己輕鬆?)」相信還有更多類似的話,大家或許都耳熟能詳,這些對寶寶的不實指控,每一次都讓我想為寶寶用力地擊鼓伸冤啊!

寶寶是世界上最不懂得算計和迂迴的純淨小天使,怎能因為我們的不了解就把寶寶形容成是愛使技倆的小慣犯呢?

先不說艱深的理論,就以已有情感感受和表達能力的我們來舉例,想像一下如果初到陌生的環境、新的國度、工作職場...等,我們對於不熟悉的任何一切充滿了不確定甚至可能還有點羞怯,即使你腦中已排練超過一百種如何適應的方式,但面對陌生的週遭也仍然渴望被友善對待,不是嗎?

寶寶當然也是!剛來到這世上的寶寶;才剛離開已熟悉十個月媽媽肚子裡的環境,對寶寶而言週遭的一切都是陌生且心中是充滿恐懼的,在媽媽肚子裡有羊水包覆著,讓寶寶經由觸覺感受到被保護而產生安全感,也在媽媽肚子裡聽到了爸爸媽媽每天對他(她)說話的聲音,寶寶開始對這些聲音有了記憶,當爸爸媽媽對著肚子裡的寶寶說話時,有些寶寶還會做出簡單的回應,讓父母不止驚喜也感動不已。

 

被抱怨黏人的寶寶,其實只是建立安全感的本能

寶寶出生後除了要面對新的環境還要找尋爸爸媽媽,怎麼找呢?在肚子裡那「熟悉」的聲音就是寶寶找尋父母的方式之一,父母的聲音可以讓寶寶安心,這也說明了胎教的重要性,胎教音樂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和寶寶說話」。

胚胎形成約六週就已發展「皮膚」,同時也是身體最先發展的器官,皮膚是所有知覺器官中最敏感的部份,也佔了身體非常大的部份,透過皮膚撫觸能傳達很多情感的訊息,所以寶寶離開了在媽媽肚子裡受滿滿羊水保護的熟悉環境,你說寶寶怎麼能不害怕,要如何冷靜又如何學習獨立呢?

寶寶的物體恆存的感官發展尚未成熟也依每個寶寶的特質與敏感度而有所不同,當熟悉的人或物一離開視線就會以為「不見了」、「沒有了」,寶寶會因此恐懼而大哭,但當熟悉的媽媽出現在眼前時寶寶又立刻不哭了,這完全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所發出的訊息,可不是因為「精」而對辛苦媽媽耍的技倆,千萬別誤解了你的寶寶。

寶寶需要各種不同的線索來觀察辨別「媽媽是不是永遠不見了?」這樣的學習適應對寶寶而言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敏感度或堅持度較高的寶寶,所以寶寶常默默地被冠上「很黏人」、「難搞」、「小惡魔」的封號,其實好冤枉也難為了寶寶。

 

擁抱和撫觸,是傳達愛最直接的方式


寶寶哭泣的原因除了生理需求還有「心理需求」,這也是最常被父母忽略的,吃喝拉撒供應處理完畢並不是「愛」的全部,寶寶需要「愛」來建立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擁抱與撫觸是最直接傳達的方式之一,透過肌膚經由撫觸能傳遞愛的能量,撫觸同時也會產生「放鬆的賀爾蒙」不僅安撫寶寶負面緊張不安的情緒,也幫助寶寶身心健全發展。

愛的連結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緊密,寶寶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帶著父母給予的愛,無畏懼地開心探索。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請不要等到孩子懂事才開始建立家庭功能,從寶寶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投入愛與關懷。

照顧寶寶、與寶寶溝通真的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如果我們以同理的方式來感受,就能完全理解寶寶為什麼要哭鬧,寶寶的心事其實最需要你來解套呢!父母是寶寶最親密也最信任的人更是無可取代,千萬不要輕視了寶寶對你的信任感甚至對寶寶有所誤解。

寶寶說不出口的需求是最需要被父母理解與同理。「愛」是一種幸福的能力,感受被愛才會有能力去愛去付出!

 

小故事分享—寶寶用聽覺認識媽媽

棉花糖還在我的肚子裡時,我編了一首小曲子每天對著肚子裡的小棉花糖哼唱,這首曲子我沒有特別告訴爸比或是任何人,我也只有對棉花糖哼唱過。

棉花糖出生時因為難以被安撫還被醫生、護理師評為史上最會哭、哭不停的小寶寶,也因為我無法抱起棉花糖,貼心的護理師試著將寶寶放在我身上,想讓棉花糖貼近媽媽增加安全感,可是棉花糖並沒有立刻停止哭泣,不過只要我一哼唱這首曲子,棉花糖就瞬間不哭馬上睡著了讓大家好驚訝,或許他聽到了熟悉的「媽媽的聲音」讓他有了安全感,這樣的感覺真的好美妙也好幸福。

後來,爸比也學唱我的曲子希望被棉花糖幸福地依附著,但奇妙的是棉花糖似乎是聽(認)得出來,所以從不買帳,這也讓爸比又氣又羨慕啊!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愛與陪伴,請用心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非常歡迎您與我分享親子間的感動與快樂!
歡迎加入《Vivienne暖暖晴天愛上棉花糖》粉絲專頁

 

Photo:Tim Bish,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