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護,可別先走一步

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了,我在診間感嘆,照顧者比失智者還早一步離開人世。

家屬在候診區哭了起來

阿中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年都居住在廣州工作。我第一次見到他時,是他帶著父親前來我的門診,要求加號。
那天門診已經滿號,擔心病人等待太久,護理師婉言相勸,是否考慮改日再來看。

阿中聽了心急,竟像個孩子似地在候診區哭了起來,由於阿中的父親是看過診的老病患,最後還是同意加了號。

阿中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說明來意。他說媽媽日前中風了,他被通知趕回來探視,這才曉得爸爸已經就醫一年了,他卻什麼都不清楚,但是他馬上又必須飛回去工作,只有幾週能處理父母的醫療問題,所以才會做這個不情之請。他邊問父親的情形邊道歉。

了解了緣由後,我將過去一年的病情變化,還有目前所安排的治療,摘要地告訴他,又引來他邊聽邊流淚。

 

在照顧失智者前,請先考慮「照護前健康檢查」

這幾乎是失智照護的常見景象,因為失智者多半是老年人,也多由配偶來擔任主要照顧者。此時配偶也垂垂老矣,形成所謂「老老照護」的形勢。老年期本來就是許多急、慢性疾病的好發時期,所以演變成「老老照護,先走一步」的遺憾,是時有所聞的事。

所以,在確定接下照顧失智症親友的任務前,你應該先考慮自己的健康狀況。我記得數十年前有句電視廣告台詞「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對於需要他人照顧的失智者來說,更是如此。

有許多勞心勞力的照顧者,常常都只顧著失智者的種種症狀,而忘記了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其實這對於失智者及照顧者雙方來說,都不是好現象。

就好像航空業對於機長的健康非常重視一般,機長需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不管是身體面或是心理面都要符合標準,因為飛機的掌舵者決定了行程是否能安全抵達。
想想看,如果機組員過度勞累或是睡眠不足,飛機硬體再新穎都不能免於風險。

以此為例,在踏上失智照護的漫長旅程之前,不妨也要考慮「照護前健康檢查」。例如:
是不是有骨骼肌肉的毛病?那麼可能就不堪長期懷抱或是背扶失智者;
是不是有心血管的毛病?那麼就必須小心維持體力與充足睡眠;
是不是有新陳代謝的疾病?那麼就不可以三餐、作息不正常。
只有掌握住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規劃出真正適宜,且能維持中、長程的照顧策略。

 

被照顧者要好,照顧者先要好

再舉一個名人的例子來說,曾任考試院院長的關中先生,數年前遭逢人生變故,老來喪女,女兒身後留下一名幼女。

根據媒體、雜誌報導,他一肩扛起教育小孫女的重擔,祖代母職。為此,他做了許多改變和努力,他不僅戒菸、戒酒,還減少應酬次數,開始規律運動。

他對自己的生活模式進行嚴格的改造,為的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因為他希望可以活到九十歲,完成照顧小孫女到成年的心願。正是「被照顧者要好,照顧者先要好」這個觀念的體現。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也開始在台灣積極推動「失智者及照顧者健康自我管理」的觀念,製作了風格有趣的宣導動畫於計程車隊上播放。
推廣不菸不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型態,積極控制三高,適當紓解壓力。就是希望照顧者要學會照顧自己,在照護失智者之餘,也能同時注重自己的健康。

 

蔡醫師暖心提醒

失智症照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所以對於照顧者來說,只是一味的付出,而未考慮並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況,有可能照顧者會比失智者更早倒下。
參考資源: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http://www.cfad.org.tw

 

摘自 蔡佳芬《當最愛的人失智》/寶瓶文化

 

 

Photo:jenny downing,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