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資優生〉家長經驗談1 減法教養, 聰明孩子更樂在學習

迎曦小二時被鑑定有資優特質,媽媽Ivonne卻從不強迫她學習各種才藝或補習班,她認為應該著重孩子的價值觀養成和人生態度,並讓孩子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

 

幾年前,還在讀小學的迎曦,在一次生態營活動中造訪了蘭嶼,被當地獨特又美麗的人文風景深深吸引。回來後,她選擇以蘭嶼為主題,進行了多次田野調查,完成了所讀資優班的畢業研究報告。

在老師鼓勵下,她將報告內容延伸創作成10萬字的小說《飛魚神的信差》,投遞參加由港、澳、中、台兩岸四地共同舉辦的「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最後在逾2千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名列8位優勝者之一,也因此得到出書機會。時年僅13歲的她,更是該獎項歷年來最年輕的優勝者。


迎曦現正就讀國中三年級,不但具有文學天賦,同時表現出音樂方面的天分,除了參與校內弦樂團,也是台北世紀青少年交響樂團一員。且求學過程中未曾補過習,讀書不熬夜、每天必定10點半前入睡,成績照樣保持班上前三名。


聰明卻迷糊,常讓大人急跳腳

迎曦媽媽Ivonne說,擁有像迎曦這樣資賦優異的孩子,儘管覺得幸運,但焦慮與擔心從來沒少過。


Ivonne回憶,迎曦在年幼時期即展現早慧的一面。她的記憶力驚人,聽過一、兩次的故事書內容多能牢記在心,認字速度也很快,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更遠超越同齡孩子。


但同時,她的思想也很天馬行空,小腦袋裡永遠有用不完的奇怪點子,以致心思常沒放在日常生活上。上學時常丟三落四、忘東忘西,用餐時也會邊聊天或想事情,一頓飯總要吃兩、三小時跑不掉,讓大人急得跳腳。


迎曦小二那年,Ivonne收到了校方給的資優鑑定通知書,在通過一連串測驗,並確定錄取資優班,Ivonne才理解到,女兒這些令人驚艷又頭痛的特質與表現,是因為她真的與眾不同。


不強迫學習,給孩子追求興趣的空間

因為期盼孩子「好還要更好」,很多家長習慣採取「加法」式教養,就怕給得不夠多。Ivonne與先生卻反其道而行,夫妻倆向來尊重兩個女兒的學習興趣與意願,從不強迫她們學才藝與上各學科補習班,像迎曦多年來持續學習音樂,並且不間斷參加生態營隊的活動,都是出自她的主動要求。


為了讓迎曦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Ivonne更在她上小學後,開始教導她製作「每日時間表」,包括下課後、週末假日或寒暑假的時間該如何運用,全交由迎曦自行規劃,每日結束前再與她討論執行成效。她欣慰的說,透過練習,迎曦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她已明瞭如果要有多一點時間做喜歡的事,就得先認真把寫作業、吃晚餐等該做的事做完,而媽媽對她的擔心,也愈來愈少了。


Ivonne說,像迎曦這樣聰明的孩子,塞給她再多學習,確實都吸收得了。但她認為,若讓孩子四處奔波學習,把他們生活塞得滿滿的,不僅容易消磨學習熱情,也難以培養穩定性與毅力,「盡可能讓孩子的學習單純化,他們就有充足的時間在感興趣的領域裡深耕。」


教會孩子比課業更重要的事

儘管資賦優異,在迎曦身上卻絲毫不見驕氣。好人緣的她連續三年被同學推舉為副班長,她的謙和與開朗,可歸功於爸媽的教養哲學。


從事研究職的Ivonne,每週還會在大學教課,儘管工作十分忙碌,仍堅持每天下廚、與孩子共進晚餐。假日時,一家四口也常外出運動、踏青。孩子寒暑假期間,她與先生會盡量排開工作休假,帶著姊妹倆自助旅行。


她說,多花時間與子女互動、交流,不只可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還能適度給予機會教育與引導。像迎曦在讀小學時,曾告訴她班上有同學會出言頂撞老師,讓老師難過不已,她便藉機與孩子討論行為的適切性,以及讓孩子思考,發生類似情形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我想讓孩子知道,人生在輸與贏之外,還有包括同理心、欣賞他人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她認為,做家長的若只在乎孩子在課業上的表現,忽略基本做人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行為上的偏差。


她強調:「愈是聰明的孩子,家長愈應該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將能力用之於社會,不然有再多的聰明才智,也是枉然。」

 

要不要讀資優班?
 

迎曦媽媽Ivonne說,迎曦上資優班後,她接觸到不少同學家長,聊過之後才發現,多數爸媽都和她一樣,因為孩子的特別,傷腦筋的時間往往比自鳴得意的時候來得多,尤其有些資優孩子還伴隨著過動或自閉等症狀,教養上更具挑戰,辛苦不在話下。


所幸資優班教師都受過專業特教訓練,能充分理解這群孩子的特質與需求,她觀察迎曦讀資優班後,因為有懂她的老師,加上各項創意有趣的課程滿足她強烈求知慾,學習上更加快樂有動力。


儘管肯定資優教育對孩子的幫助,但Ivonne建議,讀資優班與否,仍要以孩子的想法為優先考量。


以他們家為例,由於學區的國中未設有資優班,迎曦也表達不想為了越區就讀而每天早起通勤,Ivonne與先生便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升國中後改讀普通班。她強調:「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她保有探索知識的熱情,只要看到她下課回來會自己查資料,持續熱愛學習,這樣不管她在什麼學習環境,我都是放心的。」

 

資優生的手足同樣需要關注
 

迎曦的著作《飛魚神的信差》裡,有不少筆觸細膩的插畫,都出自妹妹之手。Ivonne說,迎曦與妹妹各有所長,在她心目中,兩個女兒都有獨特及可貴之處。但她坦言,正因為有一位像迎曦這樣表現優秀亮眼的姊姊,讓老是被親友拿來比的妹妹備感壓力,不僅變得壓抑、沉默,甚至有段時間還會抗拒上學。


注意到小女兒的不快樂後,Ivonne對待兩個孩子時更力求公平,並常提醒迎曦以姊姊的角度多肯定妹妹的表現,抒發己見前,最好也先給妹妹表達與發揮的空間。


妹妹小學雖也以優秀的成績畢業,Ivonne卻在與她商討各種升學選擇後,尊重其意願,改上體制外的實驗學校。一方面讓她更有空間發揮藝文及創造力方面之所長,也可避免外人以單一的學業標準,在姊妹倆的表現之間做比較。在姊姊的鼓勵與媽媽的用心下,現在的妹妹不只找回學習的動力,也變得比以往更自在些。


「資優生的存在,對手足來說就是一個壓力。」Ivonne提醒,身為資優生的家長,不只要關心資優孩子的需求,更不能忽略手足的內心感受,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少比較,才不至於造成孩子內心難以抹滅的傷痛。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