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多攝取鹽分防中暑!?

日本人夏天喜歡喝麥茶,每個家庭冰箱都會泡一壺冰著,小朋友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大口喝冰麥茶;此外,補充鹽分也能預防中暑。

日本人夏天喜歡喝麥茶,每個家庭冰箱都會泡一壺冰著,小朋友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大口喝冰麥茶;此外,補充鹽分也能預防中暑。

炎炎豔陽的週日午後,哥哥跟爸爸從棒球隊練習回來,兩人汗流浹背,臭烘烘的趴在沙發上,看得我火氣上升。眼角餘光又瞄到桌上,放了包剛買的「塩分チャージ」(補充鹽分糖果),忍不住立即開罵。


減鹽是我的生活目標,三餐煮飯簡直就把鹽當金箔粉般,只用一小撮,深怕自己下手太重,影響到家人健康。


我自詡「不賢」妻良母——煮飯不「鹹」,生活不「閒」。在日本,我常閱讀和健康有關的文章。電視報導飲食健康專題,立刻把音量調大,認真收看,隔天照做。我常花一下午流連藥妝店,看看是否有助益健康的好東西,更新自己的腦袋資料庫。


日本阿嬤更厲害,她煮出來的味噌湯幾乎和白開水一樣,淡到像是小氣麵店的那桶免費湯。她常對我耳提面命,鹽過多會造成孩子的腎臟負擔。日本濟陽氏癌症食療法,也提倡近乎無鹽的飲食習慣。日本阿嬤要是看到她兒子給她金孫吃鹽糖果,肯定臉都綠了。


我一氣之下,就出門去了。到了超市,自動玻璃門一開,陣陣冰涼舒服的冷氣迎面而來,正當覺得神清氣爽時,映入眼簾的竟是那堆積如山、包裝精美的罪惡鹽糖果。超市正舉辦預防中暑特賣,有各式各樣補充「鹽分」的商品。裝飾用的竹簾子上掛著玻璃風鈴,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這光景讓我有點錯愕起來。


預防「熱中症」

隔天中午,我和三位好朋友吃飯,見面一坐下來,我立馬跟這些健康意識高的女醫師,抱怨起罪惡的糖果。


理惠醫師笑說:「唉,你不要罵孩子的阿爸啦,夏天運動流汗過多,不能只喝水,要補充鹽分,否則會中暑。」秋子醫師接著說:「血液中的電解質不夠,有時候會暈倒。」美穗醫師說:「我家老爺去爬山時,我都會在口袋放一、兩顆鹽糖果呢。」我恍然大悟,難怪超市有那麼多琳瑯滿目的鹽分商品,原來是供需原則。


夏天喜歡喝麥茶的日本人

日本對「熱中症」非常敏感。電視新聞常報導有人因中暑送醫不治,冬天較少報導有人冷死。學校好像也不曾提醒過小朋友要多加件衣服;但一到夏天,就無時無刻提醒大家要多補充水分。一年級的小小孩,後面背著重重的書包,前面要掛著750C.C.的保冷水壺,天天走路去上學。


老師說水壺可以裝麥茶帶去學校,孩子的爹立即買了100包麥茶包回來。我又開始質疑,不是說白開水最好?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喝麥茶呢?在外面吃拉麵時,店裡也都準備麥茶。


我問樓上的真由美太太。她說:「えーと、好像沒想那麼多耶~日本人一到夏天,家裡冰箱幾乎都會泡一瓶麥茶。」夏日風情就是喝麥茶、吃涼麵、剖西瓜。小朋友放學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冰箱,咕嚕咕嚕大口喝麥茶。
接著,我們兩人不約而同的低頭滑手機上網,問問「谷大哥」。根據「維基姐」說法,麥茶可以清涼退火解渴,沒有咖啡因,小孩子也可以喝。


麥茶可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是宮廷貴族的飲用聖品。現代研究指出可以降血壓、抗氧化、保護胃黏膜、防蛀牙。麥茶的成分有抗氧化作用,據說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發生率。豐富的礦物質,尤其是亞鉛,可以加快黑色素的代謝,預防臉上的雀斑產生;強化膠原蛋白,防止皮膚鬆垮沒彈性。真是神奇呀!我以前真的是小看麥茶了。


我想起日本的嬰兒用品店,蘋果汁的旁邊都會賣麥茶。日本小嬰兒應該從三個月大就開始喝麥茶。麥茶比水有味道,可以喝比較多的量。麥茶在日語中雖然也是有「茶」這個字,但是不含咖啡因,跟綠茶是不同的,所以嬰兒可以喝,大人晚上喝也不會睡不著。


自己帶水壺

不過老實說,日本人喜歡喝麥茶,也許理由更單純。因為他們不像在台灣,有琳琅滿目的飲料選擇。基本上比較少光顧便利商店或是飲料店,雖然感覺上品牌多,其實沒有太多口味的種類選擇。每次我回台灣時,最喜歡去7-11、全家買飲料,手上隨時一杯珍珠奶茶或是檸檬蘆薈,直到最近學乖了,知道要節制一些。311地震時,我帶著孩子倉促從日本逃難回台灣,卻在台灣遇到塑化劑風波,有種逃過一劫又遇一劫的無奈。


日本大部分的小朋友除了上學帶水壺,媽媽出門時自己也會帶水壺。隨時補充水分對身體很重要,習慣了喝水或麥茶,就不會隨手買飲料,降低花錢又變胖的風險。


每次在日本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架上擺滿輕巧「可愛い」的保溫(冷)瓶(水壺),看到就愛不釋手,很想買回家每天帶水壺出門。


日本的夏天,炎熱的程度一點都不輸台灣。大家來日本的時候,除了買家裡已經有N個的保溫保冷杯外,不妨試試「鹽糖果」,放兩顆在口袋以防中暑。嗯,味道還不錯。

 

蔡慶玉

政大日文系畢業,美國南加大(USC)傳播管理碩士,旅日文化教育觀察者。曾任職於東京外商廣告公司、日本政府教育局。現為華視日語文化單元講師、國語日報∕UDN專欄作者、日本交通部口譯導遊專員。著有《奇怪的日本人,奇妙的日本語》、《日式教養不一樣》。育有兩個台日混血兒。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