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緊急預備金,應付財務上緊急狀況

緊急預備金指的是什麼? 它指的是你的流動資產除以月支出的比例,這樣的數字至少是3-6,也就是說萬一有甚麼事故發生,例如失業沒有收入,你的流動資產可以支應你3-6個月的開銷。

在個人與家庭財務規劃方面,有一個項目是最基本的,但是也是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緊急預備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近1/5的美國人都不會準備緊急預備金,大約1/3的人身邊連500美金可以來應付財務上緊急事故的錢都沒有,而這比例在台灣恐怕也差不了太多。有些人可能是月光族,也就是美國人的living paycheck to paycheck,每個月薪水入帳都花光光,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存下來,更不用說可以為未來做何準備了。

緊急預備金指的是什麼? 它指的是你的流動資產除以月支出的比例,這樣的數字至少是3-6,也就是說萬一有甚麼事故發生,例如失業沒有收入,你的流動資產可以支應你3-6個月的開銷。為什麼需要這樣的預備金,因為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需要臨時需要用到錢:生病、意外、失業…等等。如果你手頭都沒有餘錢,你可以做的方式可能是向親友周轉,或是利用信用卡預借現金這種方式,但是一個是欠人家人情,還要看人家臉色肯不肯借你,一個是你要付出極高的利息成本相當不划算,所以平常最好還是準備一筆錢來做緊急預備金的用途。

如果你有準備這樣的一筆緊急預備金,有急需的時候馬上可以調用的到,這是比較理想的,這樣的預備金要放哪裡? 流動資產指的有是什麼? 所謂的緊急預備金就是你可能隨時要用的,因此它必須要是流動性的資產,它是可以方便拿出來的,因此這筆錢可以放在定存或活儲等戶頭,它是獨立的一個戶頭,平常除非你有緊急的狀況,否則你是不會去動用到它的,如果有用到了,也是要儘快把它補回去的。

但是除了放銀行外,你也可以考慮有部份的保險與投資,也可做此用途,一般是儲蓄型保單現金價值比較高,而保單的解約或保單貸款等手續都算簡便,如果只是短期的運用,也可以辦理保單貸款,辦理這樣的手續,一般比銀行的信用貸款的手續方便的多。另一個方式是你投資帳戶的投資,不過這樣的投資標的的選擇,盡量以保本為主。主要的考量是因為你會希望需要用到錢的時候,它不會突然資產淨值縮水很多,所以如果投資基金,債券型及貨幣型基金應該是你可以選擇的。

緊急預備金的準備有幾個原則:

1.    不要低估你所需要的金額(一般建議為你月支出金額的3~6倍)

2.    獨立戶頭存放,平時不要動用

3.    保持戶頭有固定金額,如有動用到要儘快補足

4.    維持資金的流動性

至於緊急預備金到底應該準備多少金額,這還是要客觀地去衡量你的工作、收入、支出等做個評估。美國新聞U.S. News的消費諮詢總編輯Katy Marquardt,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幾個原則來算出你所需要的緊急預備金,步驟如下:

1.    算出你每月最少的支出有多少,例如35,000元

2.    計算你的收入變動性

假設你的最高的月收入是65,000元,最低的月收入是35,000元,用這公式可計算你收入的變動性高低:

 1+(最高月收入-最低月收入)/最低月收入

 1+(65,000元-35,000元)/35,000元=1.857

如果你有一個全職且穩定的工作,這個項目你的數值會是1。

3.    算算你工作的可替換性

如果你明天就失業了,這個數據代表多久你可以找到類似薪水的工作,如果你工作3年了,現在月薪60,000元,而你這個工作中位數的薪資水準是40,000元。
工作的可替換性計算公式: 工作年資X 0.5+薪水超過40,000元的部分X 0.5

3 X 0.5+(60,000元-40,000元)/10,000元X 0.5=2.5

4.    計算你已經存的流動資產

假設你有定存100,000元

如此計算,你的緊急預備金是: (35,000元X 1.857) X 2.5=162,488元,這相當於你最低月支出的4.6倍,扣掉你已經有的100,000元,162,488元-100,000元=62,488元,你還需要在緊急預備金這個帳戶內存入62,488元。

當然除了緊急預備金的準備外,平常也應該做好風險轉嫁的規劃,例如你該購買的壽險額度是多少?你需要買的壽險保障,應該是可以提供這樣的保障:萬一你突然離開了,你的家人將因為有這筆保險理賠金,可以還清債務、支應多少年的生活費、甚至子女可以有一筆錢來支應未來的教育金等等。

其他的意外的風險,可以規畫用意外險、旅遊平安險等來做保障,而因為意外或疾病發生時,你可能面臨需要一大筆醫療支出的狀況,可以選擇用意外傷害醫療、住院醫療險等來轉嫁風險。萬一有狀況時可以獲得保險的給付,不會因為意外或疾病的發生,造成財務上的重大缺口。在醫療險的選擇上,應該選擇保障額度高、保費相對便宜的定期醫療險來做規劃,如果選擇終身醫療險,不僅保費高,給付額度與項目也相對受到侷限,要審慎比較,它不見得能夠符合你的需求。

Photo:Waranya Mooldee,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