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語言,全家總動員

孩子從出生後,就開始透過「聽」來學習語言,每位和孩子互動的大人都可以是孩子的學語老師,尤其在嬰幼兒時期,家人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對象,亦是最佳老師。

語言是我們溝通時最常使用的工具,其組成相當複雜,當一個人能正確地使用使用「語言」,即代表他懂得「發聲」、「詞彙認知」、「組句」、「語言邏輯」、「對談」、「認字」、「閱讀」以及「寫字」等能力(陳文德,1994)。雖然語言能力看似複雜,但只要大人們參與教學,就能幫助孩子逐步建構出漸趨成熟的語言能力。

 

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歷程

人類從出生起,就展開語言學習的旅程,於嬰幼兒時期經歷循序漸進的學習,至七歲左右語言能力漸趨成熟。嬰幼兒語言學習的歷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林麗音,1992):

1. 出生至一歲前:哭聲、呢喃兒語、牙牙學語。
2. 一歲半:會說簡單的語彙,如:不要、好;亦有鸚鵡式的仿說。
3. 二歲半:能夠表達簡單的句型,如:爸爸不要玩、豪豪吃飯飯。
4. 四足歲:已具備日常對話能力,也會使用比上述更複雜的句子。
5. 七歲:對語言的運用趨於成熟,能用口語流利對答。

而要促進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最佳方法就是大量給予語言輸入,透過大人和嬰幼兒的對話互動,讓嬰幼兒逐漸了解聲音的意義,並將聲音和口腔動作相聯結,進而說出有意義的語言(洪萱眉、蔡立羣,2016)。

 

全家都是孩子的語言老師

由於孩子從出生後,就開始透過「聽」來學習語言,每位和孩子互動的大人都可以是孩子的學語老師,尤其在嬰幼兒時期,家人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對象,亦是最佳老師。對於聽力損失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並不難,建議孩子週遭的大人們參考以下兩大做法,多多和孩子說話互動。

〈一〉俯拾皆是的語言情境

案例:兩歲的美美走進廚房,試著打開冰箱門拿自己最喜歡吃的布丁。一旁正在準備晚餐的奶奶見狀,連忙放下手中的菜刀過去把冰箱門關上,而被奶奶沾著水的手碰到的美美則是一臉疑惑的望著奶奶,奶奶連忙解釋:「等一下要吃飯飯啦,不可以吃布丁唷!喔,你的手手濕濕的,奶奶拿衛生紙擦擦。」

對於年紀幼小的孩子來說,「家」就是第一個習得語言的自然環境。無論是客廳、房間、浴室或是廚房,好奇的天性會吸引孩子前往探索每一個角落;家人只需要跟隨孩子對未知充滿興趣的腳步,自然地依照情境輸入語言即可。

〈二〉正確的語言示範

案例:兩歲半的浩浩拿著媽媽剛買的果凍,興高采烈地跑去找阿公分享。浩浩獻寶似地把果凍遞給阿公說:「阿公給我!」這時在一旁的爸爸連忙走過去握住浩浩的手說:「浩浩,要跟阿公說『阿公給你』,來來,『阿公給你』!」阿公接過果凍後也笑著回應:「哇,謝謝浩浩,浩浩給阿公果凍,這是給我的唷!」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語言使用錯誤的情況,家長此時不需心急,只要在當下給予立即且正確的語言輸入,增強孩子「正確語用」的印象即可。此外,家人之間也可透過「對話」示範,引導孩子將此一傾聽經驗類化為自己的語言使用範例。

 

聽損兒更需要全家一起教導

語言學習是一種不間斷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每一位家人的陪伴和教學參與都是極為重要的,對聽損兒來說更是如此!家人的互動教學不僅能幫助聽損兒學習傾聽不同的語音,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加許多語言刺激的機會,幫助孩子在學習「聽」與「說」的路上更加順遂!


參考資料
林麗音(1992)。雞同鴨講:幼兒語言問題面面觀。臺北:信誼。
陳文德(1994)。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臺北:遠流。
洪萱眉、蔡立羣(2016年3月11日)。嬰幼兒如何學會說話? 聽覺與前語言期的關係。取自:http://pansci.asia/archives/94718

Photo:  thefuturistics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