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孩子度過創傷?

愛與關心只悶在心裡說不出口,孩子無法有足夠的安全感,此時的她無法再撥出額外的心思去理解你的言外之意,她忙著處理自己都來不及了,所以你的撫慰一定要清楚明白,要說出來做出來,不斷給予口頭保證,才能確認她的雷達有接收到。
  • 文/ 南琦
  • 2017-05-16 (更新:2017-05-16)
  • 瀏覽數5,843

上週「當孩子疑似被性侵時」這篇,對許多父母來說嚴肅沉重了些,不過這本來就不是輕鬆的議題,更多時候我們煩惱的不僅是性侵,而是更多無法預知的危險。

危險的預防在這且略過不談,在網上都可以收集到許多實用資料,我想談的是萬一孩子曾經歷過創傷與災難,如果不想忽略假裝不存在的話,該怎麼與孩子一同面對,創傷後的因應絕不能小覷,你不僅僅想知道,而且還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做點什麼。

所以接下來我提供一些自己與實務上的體會、心得。當網友看完上一篇,回饋給我「你很勇敢」「辛苦了」的安慰,我只能以苦笑回應,希望以下整理出的經驗談可以讓你和孩子少一點辛苦。

當瞭解孩子曾受過傷,可能是霸凌、性侵、騷擾、意外事故或親友死亡等等,接下來該怎麼辦?首要之務仍舊是儘可能地了解事實,不要遺漏任何細節,同時也理解孩子的感覺。如果你覺得「情況聽起來不算糟」、「只有那麼一次應該不嚴重」,甚至「只是狗死了有需要難過那麼久嗎」,當你的認知與孩子的感覺不相襯時,表示你還不夠進入孩子的感受區。

隨時提醒自己:她(他)的心智發展還未達大人的階段,創傷這件事本來就沒有出現在她的世界裡,所以還沒長出應有的抵抗力,你承受得起不代表她承受得起。

第二個要務,請讓她(他)知道,你會盡力陪著她。你會陪著她,這點是無庸置疑的,但請一定要讓她接收到這份心意。愛與關心只悶在心裡說不出口,孩子無法有足夠的安全感,此時的她無法再撥出額外的心思去理解你的言外之意,她忙著處理自己都來不及了,所以你的撫慰一定要清楚明白,要說出來做出來,不斷給予口頭保證,才能確認她的雷達有接收到。

第三個要務,請讓她挑戰權威,讓她有掌控權吧。

在接下來漫長的成長歲月中,她的創傷會有許多防禦機制出現,例如曾經受過大人欺負創傷的孩子(性侵、霸凌,都有可能),對大人的不信任與懷疑是很合理的。我所遇過的個案常有挑戰體制與權威的行為出現,例如很容易就討厭較權威的師長,很容易對學校規定「過敏」,然後就翹課拒考或拒學,因為當初創傷發生時,那個無法反抗的自己讓她生氣,所以當她開始有能力時就會適時反擊。

當然不明就裡的學校或老師不太能接受孩子的行為問題,所以你有必要扮演一個居中的協調者,請大人們理解這狀況,接納她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挑戰大人的思維,適合她的,是開放的討論與平等的對待,讓她的生氣與發洩有個底線,不至於失控。

與其勉強她「非去上學不可」,不如多聽聽她不想上學的理由;容許她可以討厭**老師,可以考不好但不能不上課。此時唯有用更多的愛去包圍她,才有辦法化解她過當的防護罩。

第四個要務,如果可以和她討論未來生涯的話,建議她從事與助人有關的科系或工作。

這是我的私心,因為我確實從中得到了收穫。這範圍很廣,包括法律、社會工作、心理、醫療、護理、兒童福利、宗教等等。

再也沒有比助人工作的科系更能整理自己的思緒並從中得到成長了。父母的能力有限,你不一有辦法撫平她的創傷,這過程也許很久,如果能給她一個對人的理解與省思的機會,讓她從中獲益,並產生助人的能量並進一步幫助他人,一定比默默的療傷更具意義。

藉由幫助他人,幫助比自己更弱勢或不同弱勢的人們,雖然創傷沒有消失,卻有共同撫慰的力量,我深深相信唯有如此,受創的孩子才能得到救贖,放過自己,活得更好。

Photo:Noah Silliman,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