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你累了嗎?請喝一杯覺察歇歇---從1.0智性教育、2.0適性教育到3.0覺性教育

有個順口溜這樣說台灣的教育,老師是「畫線重點這會考」,小學生「起立敬禮老師好」,中學生是「補習熬夜拼大考」,大學生就變成了「複製貼上過就好」,台灣的教育其實有不少優點,但是多年教改下來,各種問題仍層出不窮,您累了嗎?

有個順口溜這樣說台灣的教育,老師是「畫線重點這會考」,小學生「起立敬禮老師好」,中學生是「補習熬夜拼大考」,大學生就變成了「複製貼上過就好」,所以小孩們是「作業作業,常寫到三更半夜;補習補習,我比較喜歡缺席;考試考試,爸媽說要考上九十;班排校排,我比較喜歡雞排」。台灣的教育其實有不少優點,但是多年教改下來,各種問題仍層出不窮,您累了嗎?

 

只處理事情,沒處理心情

教改二十年,有幾個很特別的現象,「九年一貫」希望學生能獲得連續且統整的學習與知識,這個立意非常好,但是所謂的「統整課程」是將七大議題都融入「七大領域」的課程之中,小學生除了數學、自然與社會課外,還得學會國語、母語和英語,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考,所以學生慢慢得到「學習厭食症」,對學習慢慢喪失興趣,在學校得到的苦悶枯躁,回家用刺激好玩的電玩來平衡或用躁動憂鬱來發洩。要學那麼多,所以什麼都要評鑑,老師窮於做資料和填表單,以完成上級使命,自己能選擇的專業精進和輔導學生的時間自然變少了,也造成沒有人兼任行政工作,加上因為民主化的思潮,讓師嚴道尊的教育專業慢慢變成服務業,管教學生動輒得咎,於是讓「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慢慢變成「勞師」,許多老師一到退休年齡馬上退休。教改立意很好,但是只考慮了事情,沒有考慮心情,老師小孩的健康和情緒並沒有被照顧到。

「多元入學」「12年國教」目標就是「帶好每位學生」以及「紓解升學壓力」,這是很好的一種教育理想,但是因為根深蒂固的考試讀書的觀念,反而讓家長學生對各種在校成績開始斤斤計較,以前只要準備好聯考,現在三年都要準備,所以讓大家壓力暴增,聰明的補習班瞭解了家長的壓力,所以用各種鞭策學生成績的方法吸引家長,所以補習班如雨後春筍增加,不僅瘦了家長的荷包,也累壞我們的小孩。所以即使已經強調免試了,但是家長還是關心「超額的比序」,還有明星學校的「特色招生」,急著將戶籍遷到明星高中旁,每到大考期間,前往精神科醫師求診的人數比平常多上幾成。整個教育現場像壓力鍋,讓親師生壓力大增,但也沒有看到小孩學習更有熱忱,情緒行為能力更好,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反而是不佳的,所以民調才會給國民教育打63分,有四成的家長願意讓小孩讀實驗學校。為什麼紓解升學壓力的政策,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壓力呢?因為只處理事情,沒有處理心情。

 

集體「焦慮與恐懼」

每一個教改制度都立意良善,希望我們更回歸教育的本質,但是有新政策就有「新對策」,因為人心的焦慮恐懼不解決,任何良善的制度都無法讓人心安,可想而知,先前二十年的教改制度沒有解決太多問題,以後任何一種外在制度的改變都無法讓大家心安,一定是不斷的批判,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都一樣,政府頂不住民意時,就再換另一種教育制度,就這樣一直爭吵衝突下去,而始終受害的都是我們的受盡訪視評鑑之苦的老師們,和永不止盡考試補習和睡眠不足的小孩們。

這些教育上的亂象,真正的幕後黑手是什麼呢?大家應該好好靜心反思,從正念覺察(Mindfulness)「心靈教改」的角度而言,這不是政府的問題,因為已經政黨輪替幾次了;也不是老師的問題,他們也只能聽命行事;更不是小孩的問題,他們是這種傳統儒家文化的順從者,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大人集體的「焦慮與恐懼」:怕沒讀好書,上不了好學校,上不了好學校,就沒有面子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沒有幸福的生活,偶爾會因為一些更多元豁達的教育想法改變一下,但是看到小孩的考卷或排名時,一切又回到這個「焦慮恐懼」中,繼續在這種思維框架中擔心受怕,不斷將這種擔心投射出去與大家共振,集體焦慮的氛圍就更成形穩固。

 

先調適心情再處理事情

所以要讓教育更好,就要回到問題的最上源--「人的心」,怎麼看到這個心和調這個心才是重點,慢慢用安心代替擔心,但這卻是我們教育裡一直欠缺的教育--「安頓自己的心」,但這就是正念覺察最重視的核心,「教育要進步,不只是制度的改變,而是人心的轉化」,安心最好的方法不是跟隨主流價值走,那是不歸路;也不是聽一些很有教育理念的專家來改變思想,那只能一時,最好的方法是練習由「思維模式」轉成「感覺模式」,在當下好好感覺自己的身心,慢慢輕鬆看著自己,這就會自然帶來鬆脫成見和壓力的解脫力量,並產生很多創意靈感和生命喜悅,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大企業、還有那麼多的國家領袖,已經意識到這個「當下力量」的重要而大力推行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常常在當下學習安頓自己的心情,就算制度怎麼變都可以適應,外在事件一旦觸動內在的情緒,就在那個當下覺察到自己,然後慢慢輕鬆的觀察,就會冷靜理性的面對,不管是調整自己去適應外在,或是提供意見改變外在都是好的,先調適心情再處理事情,就沒有那麼多的對立衝突,一切問題都源於當下的起心動念,也只有在當下可以扭轉,而正念覺察這個沒有宗教色彩的練習就是最容易的安心方法。

 

非計畫的即興學習

目前主流教育偏儒家的正向理性系統,強調優秀、努力、績效、思考、正面,但卻讓親師生過勞,而且教育問題仍層出不窮,太拼命努力卻殃及地球大環境。正念覺察教育是道禪的自然哲學,強調用平衡、適力、自然、覺察、省力有效,從心靈轉化翻轉幸福,讓人心和環境回到平衡,儒道禪若能並重才會平衡;主流教育重視事情和外在效度,正念覺察要更重視心情和內在力量;主流教育要人保持正向情緒,正念覺察教育卻認為情緒沒有好壞、情緒是情緒我是我、不用管理情緒,但要覺察、承認並接納情緒;主流的品格教育要培養好行為,賞善罰惡,正念覺察教育先接納真惡,以減少偽善,接納人的不完美,包容犯錯,減少評價,不定罪但要對自己行為負責,向內發現人的光明本性;主流教育太注重左腦理性思考的課程,如國英數社自,正念覺察教育則認為應多增加右腦感性直覺的課程,如藝術、體驗活動和覺察靜心;主流教育注重計畫的教學,正念覺察則是尊重當下,留一點時間進行非計畫的即興學習,主流教育認為國英數社自是主科,但是正念覺察認為健康快樂才是主科,所以應該要天天上體育課,老師的健康快樂的養成是最高專業。其實主流思想非一無是處,也有不少優點,但是多增加正念覺察的理念才能讓一切回歸平衡,從根源化解現有的亂象。

正念覺察教育是一種「心的寧靜革命」,是一種接納開放、活在當下的精神,從內在找回自己的力量,即使這個力量仍不被重視,也不會抱怨對抗,只是用祥和喜悅和愛的態度慢慢影響世界。六年和九年國教是教育1.0的「智性教育」階段,後來十二年國教慢慢進行教育2.0的「適性教育」階段,然而我們知道適性教育固然成就天賦,但就算我們適小孩的性,但是他們困難重重的人生不一定都會適他們的性,所以更要帶他們發現本有的心靈光明潛能以超越問題,這就是教育3.0正念覺察的「覺性教育」。當智性、適性再加上了覺性教育,那麼教育就圓滿了。

 

本人多年來致力推動這個正念覺察的「心靈教改」志業,除了出版正念覺察融入教育的書籍《全班都零分》分享融入班級的心得,並拍攝動態正念覺察教育教學紀錄影片【一起喝博覺乃察】、【正念覺察教育理念系列說明】及【18種練習指導語

今年底也將成立一個《博覺乃察》實驗教育團體,期盼能給台灣教育一個安穩幸福的力量。有興趣聆聽辦學說明會者,請參加報名:https://goo.gl/tlwgui

 

 

照片提供:張世傑

數位編輯:吳佩珊、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