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國中篇從高得分到高素養, 孩子怎麼學才有未來?

國中教育如何符合新課綱,讓學習課程能夠整合跨領域內涵、學生有更多元的發展空間而不再被分數限制?來看看新北市桃子腳國中小、台北市北政國中及新竹市光武國中怎麼做。

國中教育如何符合新課綱,讓學習課程能夠整合跨領域內涵、學生有更多元的發展空間而不再被分數限制?來看看新北市桃子腳國中小、台北市北政國中及新竹市光武國中怎麼做。

 

過去國中教育會考制度的改革,希望藉由A、B、C三等級呈現成績,將學生從「分分計較」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卻未必能鬆綁被視為最為僵化的國中階段教育。未來新課綱上路後,是否能帶動教學現場的翻轉,從學科導向轉變為素養導向?


新課綱分為(教育)「部定」與(各別學)「校訂」兩大類課程,前者涵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科技、藝術等八大必修領域學習課程,後者是由學校安排的彈性學習課程(每週有3~6節,現行9貫有4~6節,九年級減為3~5節),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特殊需求領域及其他類課程。


「學生沒辦法直接把課本變素養,校訂課程是一個媒介和機會,」新北市桃子腳國中小校長李惠銘指出,學校要「做自己」,經營出個別特色,也要把學生教成「他自己」,桃子腳教學焦點之一放在每週6節的彈性學習課程,試圖發展出學校的特色,同時滿足學生的需求。


「照本宣科教教科書無法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也無法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台北市北政國中從面臨廢校危機蛻變為掌握教育潮流的學校,現任校長蔡來淑帶領教師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比起傳統的拚升學率,更關心的是「孩子怎麼學,才有未來」。在新課綱的架構下,賦予學校、教師和學生更寬廣多元的發展空間,每個學校和孩子都可以有與眾不同的樣貌。


素養怎麼學1:實踐與統整

桃子腳是教學示範的前導學校,李惠銘認為,課程發展、教學評量、班級經營是老師日常的三件事,核心素養的落實是從這三方面入手。


以課程發展為例,9年一貫就有彈性學習節數,只是大部分都變成主科的延伸,國文加一節、英文加一節、數學加一節等等,桃子腳也把國英數自社等「主科」都加了一節課,但不是課本的延伸,而是創造一個新舞台,包括國文的專題研究、英文的一班一國、數學的數遊密碼、自然的校園導覽、社會的洞察柑園。


「劃出一節課,打開一扇窗,實踐與統整,知識變能力,習慣變素養,」李惠銘強調,讓學生有機會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透過實踐轉化成真實的能力,就能變成一種素養。


譬如國文科多了一節「專題研究」,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的聽說讀寫和邏輯思考去研究他生活中的日常事務或國際大事,逐漸增加蒐集資料、解讀資料,以及分析推論等能力,同時更關心班級、學校、社區,碰到問題就會想透過研究來找到解決辦法。


「老師翻轉教學是困難的,因為大家關注的不是老師會不會教,而是學生考得好不好,」李惠銘主張,從段考命題開始改變,好好命一份可以看出學習問題、方法及歷程的試題,而「要怎麼考,就要先那麼教」。


此外,桃子腳採取主題式班級經營,一班一社區、一班一夢想,種小麥田、認養生態池、設置校犬之家、為小學生說故事……,在服務學校時也發展了自己。


素養怎麼學2:跨科跨領域

新竹市熱門名校光武國中校長林茂成表示,新課綱強調素養教學,光武國中回到教學現場去思考如何操作變革,除了擅長的專題研究、戶外教育之外,科技領域是新的發展重點。「新竹不只有米粉、貢丸,還有傲人的科技發展,」他說。


「老師要會合作,才能落實素養教學,」林茂成指出,由光武國中領軍成立跨校(加上建功國小、成德高中)及跨科(數學、自然、資訊)的異想天開教師共備社群,目前定期與台積電博物館館長率領的工作團隊開會討論,將在博物館旁蓋一間「未來教室」,預計最快今年7月落成,提供學生有關科技的上課內容,同時支持教師的資訊增能。
相較於國小及高中,國中是目前改變最少的階段,學校如何經營出各自特色,挑戰很大。

 

北政國中─生態關懷跨領域課程規劃

北政國中在推動跨域統整的素養教學上頗有成效,所設定的教育使命是「培育守護地球的世界公民」,推動從在地到國際的生態關懷課程,分為自然生態的科學探究、美感教育、健康休閒及環境永續等四大課程主軸。


校長蔡來淑談到課程地圖的誕生,4年前學校教師透過世界咖啡館模式聚焦對話、凝聚共識,由探討學生的學習圖像著手,接著持續教師社群對話,建構加強縱橫向聯繫的課程地圖,並引進「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幫助教師掌握大概念、設計提問,讓學生盡量在課堂中探究、合作、表達,之後更引進社區資源、生菌和木工等專業家長,進行專業分享及課程創新。


蔡來淑指出,該校自訂的課程規劃,包括針對部定領域課程進行跨領域的課程設計、彈性學習課程發展統整性主題及專題探究,以及安排七、八、九年級混齡選修社團等等。


很多國中在放學後安排第八、九節加強考科,北政國中卻讓孩子在每週三、五下午各有2節、1節的選修社團活動,九年級生依然樂在其中。連續3年參加自然觀察社的學生表示,親近大自然有助於紓解課業的壓力,觀察力的訓練也讓他考試較不會粗心。

不一樣,孩子在老師引導下提出自主學習企畫書,利用假期完成後開學發表。今年寒假,有關心街友的孩子去龍山寺走了一趟、上網搜尋資料、甚至訪談街友;有孩子挽起衣袖淨灘,讓一小塊地方變乾淨,並呼籲更多人一起參與;也有孩子幫某所高職製作空拍無人機……,孩子將學習歷程做成PPT或影片發表,成果令人驚豔。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