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學生的「想不想要」開始

所以改變老師的願不願意,在我們這裡。就我的經驗,是從改變學生的「想不想要」開始。

要改變家長之前先要改變的是不願意的老師。

以下分享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與實例。

試想一個狀況:

下課時間,一個學生跟一個老師在走廊上不期而遇,學生跟老師說:「老師,我可以背這個禮拜的國文抽背進度給你聽嗎?」

即便這個學生不是這位老師班上的,即便這個老師不是任教國文的,即便這個老師再怎麼不願意、再怎麼假裝、再怎麼委屈(噗哧),都會說一聲:「好啊!」

然後,等這個學生劈哩啪啦背完了兩分鐘的進度,這個老師還會自動的補一句:「很棒,繼續加油!」

不是嗎?

即便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這樣做,但是會這樣做的老師,一定超過七、八成甚至九成。因為一個老師之所以是一個老師,內心都有一顆火種,火種或大或小,但一定都有的。我們在教育現場這麼多年一定都知道,這顆火種如果是上級來點(由上而下),一定很難,就算點燃了也很快就會熄滅。所謂人在政策在,人亡政策亡,長官來來去去,政策當然也來來去去。

但如果是學生來點燃呢(由下而上)?而且是周而復始的來點,那麼點久了就會成真,習慣就會成自然。因為沒有一個老師會拒絕主動學習的學生,滿足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不過就是一個老師教學專業水準的最低要求而已。

所以改變老師的願不願意,在我們這裡。就我的經驗,是從改變學生的「想不想要」開始。

翻轉,不就是要讓孩子想要?

翻轉,不就是讓孩子回到學習的主人身分?

翻轉,不就是透過課程設計教學改變,讓孩子的學習飢餓?

孩子是分子,老師是分母,一個願意的老師改變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改變了幾個老師,分母愈大,能承擔能影響的分子就會愈多。分母與分子的關係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輪迴。第一個願意的老師,是影響這個輪迴是正向往上或負向沉淪的關鍵因素。

所有的策略或嘗試都有可能失敗,我們也曾失敗,一直到現在還是經常失敗。

但我願意對話,檢討,修正,再嘗試。

愈多分母影響分子翻轉,翻轉分子成為分母。

愈多分母,愈大翻轉。

不是嗎?

 

啟動鑰匙的,是願意翻轉的老師

這幾年在我班上進行的MAPS翻轉教學實驗,帶來了這一班二十個偏鄉孩子在課堂裡忙著想要學習並在會考拿到7A、13B的驚喜,更帶來校內其他老師在三年中跟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嘗試翻轉的感動,也帶來更多學區家長在臉書或在見面的場合,或追問或細問或肯定或支持翻轉課堂的想法與做法。

我完全認同「台灣教育的下一步,要從教師的尊嚴重建開始」。有專業,才有尊嚴,拿出專業,才能重建尊嚴。重建尊嚴不是翻轉的目的,拿出專業進行翻轉、成就孩子才是。

在明白的教師與不明白的家長之間、願意的教師與不願意的教師之間,需要多一個中介,那個中介就是孩子,而啟動那個中介的關鍵因素,就是一個或更多願意的老師。這不就是starve children(讓孩子保持學習飢餓感)的概念嗎?

一個願意的老師在任教的班上改變幾個學生,幾個學生在校內改變幾個老師、在家裡改變幾個家長,被改變的幾個老師改變一群學生,一群學生改變大部分的家長、改變整個學校。多幾個願意的老師,就多幾分想要改變、想要翻轉的力量,這些力量就是分母,能承擔、能影響、能改變、能翻轉分子變成分母。

翻轉的罩門是家長,開門的鑰匙是學生,而啟動鑰匙的那一雙手是更多願意的老師。

 

科技迷思

我想說說我心中的教學科技。

教學科技當然不是科技教學,這是個common sense(常識),但太多老師把教學科技中的科技狹隘解釋為「科技設備」。我想,這樣說某部分是對的,但不全然對。

利用科技設備做為教學的工具或方法之一,當然是無庸置疑的。不過科技不是教學的全部或唯一方法,想清楚辨識這一點,我想其實對一個專業老師而言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所以,如果把科技設備的老舊、網路效果的不穩定,教師或學生科技能力的不足等科技因素當作不願意或不能翻轉的原因,那就是藉口了。因為翻轉不是只能使用科技資源做為教學過程中唯一或必要方法的教學模式。

退一百步說:不只是翻轉,所有的教學模式,都不應該把科技資源視為唯一或必要的教學方法。

 

教學科技,是一種動態的教學歷程

那麼,什麼是教學科技?

我的定義是:教學科技是一種動態的教學歷程。

因為動態,所以必然是雙向或多向;因為歷程,所以必然是陪伴或引導。

課程設計是核心,基本能力是主線,教學活動是觸媒,話語流動是線索,自學共學是方法,科技資源是工具。

這樣的動態歷程,我稱之為「教學科技」。

 

以學生為主角的課程設計,就是教學科技

我們當然都需要廣納意見但不需複製誰的流程,更不需要為了驗證某一個教學模式可以放諸四海皆準而拿孩子試驗。

一套方法、一個模式,甚至一本備課用書、一個教學光碟用三十年,這不叫專業,不是教學經驗,這叫年資。放著學生播影片看DVD,輪流上台報告回家從網路抓來的作業,這不叫科技,更不是翻轉。這叫偷懶。

怎樣使用不同工具,包括科技設備;怎樣運用不同媒介,包括網路資源;怎樣善用不同策略,包括雲端自學。

怎樣看見不同時刻的需求,怎樣產出不同需求的策略,怎樣流轉不同策略的設計,怎樣以動態為課堂的學習歷程,怎樣以學生為主角的課程設計,就是教學科技,就是翻轉。

這是我的定義,你也可以有你的,這就是翻轉。

摘自 王政忠《我有一個夢: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體制內革命》/天下文化

Photo: Jordan Stewart,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