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焦慮的究竟是孩子還是父母?!

隨著教育變革的不明確,世代環境的轉移改變、M型社會的差距…,許多父母的擔心有增無減,而很多考量也已不再僅止於接送或才藝安排,而是想要把孩子盡力送進最好的教育環境,期待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時節邁進春天,許多事情在年節過後也慢慢甦醒活絡,包括學校也開始為畢業季準備,此時一直被家長們放在心底的關懷,也漸形緊繃的弦,一點一滴愈拉愈緊。

除了孩子的第一個學習環境-幼兒園的挑選之外,接下來最緊張的莫過是幼小的銜接安排。不僅生活作息有所轉變,若有屬意的學區則也需要把交通及接送問題考慮進來,如果就讀的是私立幼兒園,普遍可能還會遇到才藝班的安排調整。由於女兒當初公幼抽籤落榜,因此左挑右選,以擁有戶外空間的私幼為優先選擇;記得當時面臨中班孩子的分離焦慮還適應了好一陣子,所幸幼兒園的管理與教育方向,即使與內心期待的雖然多少略有差異,但還是選擇盡量不插手干預,讓孩子也從中學習如何適應團體生活。所以隔了一年,換弟弟入學時也就循相同的模式跟進即可,沒有費太多心思。

至於女兒幼小銜接的那段時期,也確實花了些時間做功課,希望所有的安排可以在現實考量下盡量圓滿,其餘最多的擔心大概就是孩子是否適應小學的上課型態,和老師在帶領上與私幼的差異,不可諱言的,那一段銜接的期間,既是陪著孩子開心又擔心,但大部份還是欣喜的期待新階段。隨著教育變革的不明確,世代環境的轉移改變、M型社會的差距…,許多父母的擔心有增無減,而很多考量也已不再僅止於接送或才藝安排,而是想要把孩子盡力送進最好的教育環境,期待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這句話像是家長拿捏對子女教育準則的浮木,抓著這句話,就有更足夠的理由為小孩做更多的準備,預備好更多的裝備,帶著宛如戰鬥的心情,盯緊了孩子的起跑線,一分一亳都不能有所差池,深怕一旦沒有繃緊神經,錯過了傳聞中最好的選擇,就會面對惶惶的未來;所以幼小銜接的部份選擇已有所謂的考古題庫,或是面試時的標準答案,以期待藉此得到令人放心的入學門票。偏偏這段期間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國外大學名校,首重孩子的創造成與獨特性,最怕的就是-標準答案。

可是,如果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就會心慌無所適從,也無從釋放對孩子未來的擔憂與關懷。選擇了眾所選擇,似乎就比較安心;選擇了一個最嚴格的高標準,來當作教育準則,似乎就比較不會落後;選擇了標準答案,就比較不會如脫韁的野馬,不知如何收拾。學習是深入長久的紮根,沒有標準化,把時間拉長,內化吸收及保持旺盛好奇,是啟動學習持續引航的馬力。「標準」讓人心安,也容易陷入呆板沒有彈性,錯過了孩子最珍貴的創造獨特-若說這是世界名校的門票,那我們在講求所謂的「最好」的同時,就可能慢慢錯失了這張門票。

重點是,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贏」在哪裡?!究竟,這個起點是孩子的起點嗎?當裝備太多時是跑得快還是慢呢?套句曾聽過的一句分享「當別人的孩子在寫評量時,我們要很清楚我們在做什麼。」我想,即使是發呆放空,我們也可以明白為什麼需要放空。想起教過的一位作文班一年級孩子寫的新年新願望是:「希望每週有一個晚上,可以好好在家玩自己的玩具。」這個願望應該不太難達成,也相信若他真的可以有一段好好玩耍的時間,學習力應該也會加倍吧!如果,真的很需要一句話來當教育孩子的指標,那「觀察孩子的特質,抓穩心意不隨眾人起舞,睜隻眼閉隻眼讓孩子決定速度」這樣如何呢?!

Photo: Yuganov Konstantin/Shutterstock.com

數位編輯: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