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怕髒!定期接觸泥土,孩子更健康

我們得做的是想方設法將塵土迎回人類的生活。一方面,人得夠乾淨,才能抵禦傷風流感;另一方面,又得夠髒,使好的微生物得以善盡本分。要達到目標,最棒、最安全、最簡單的方式,是每日微量接觸塵土。而你馬上可以做的一件事,便是攝取較多在地生產的食物。

文/喬許.雅克斯
 

強化內在「塵土」,才能讓壞菌陣亡

從小到大,媽媽在家裡常嘮叨我們要用抗菌皂洗手,還提醒出去玩別弄得髒兮兮。她定期拿家用漂白水刷洗廚房流理臺。水槽刷得閃爍晶亮,地板也無懈可擊。我在執業中遇到的許多家庭主婦,都是這般一絲不苟持家。畢竟她們想維護家人健康。

然而想常保健康,需要的是清潔衛生,而非過猶不及。二○一二年,《科學》期刊(Science)有篇動物研究,論證了一塵不染的環境反而有害。研究者觀察了兩組老鼠,一組培育出了「無菌」的免疫系統,腸道欠缺細菌;另一組則與益菌與壞菌常態接觸,健全發展。經檢測,前者結腸與肺部的發炎情況遠較有強健免疫反應的後者嚴峻,還顯露近似於潰瘍性大腸炎及氣喘的症狀。好消息是,一旦在出生兩週後觸及正常數量的細菌,「無菌」鼠的免疫反應就會抵消,發炎也跟著痊癒。

此類研究顯示,要維持腸道健康、預防發炎,強化內在「塵土」必不可少。因為若在早年就使體內微生物群系受創,有可能是一場持久大禍。我的病人伊凡就是活生生的佐證。

 

長期使用抗生素,讓體內益菌不足

當時我開業沒幾年,在地教會牧師愁容滿面找上門。「賈許醫生,我們會眾裡有個年輕人病得很厲害。」牧師說明了那人背景:「他在貝爾蒙特大學學音樂,但消化問題嚴重到不得不退學。本來鋼琴彈得一級棒,現在身體糟得沒法公開演出,實在很可惜。」

我就是這麼結識伊凡的。這位十九歲小夥子經診斷罹患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兩者都是重大消化病症。我檢視了一下,他的飲食習慣並不好。在損及健康前,伊凡和一般大學生沒有兩樣,慣常吃漢堡和薯條。但上大學兩年後,由於腹瀉作痛、直腸出血、腹部劇烈絞痛,便遵從醫師指示吃沙拉和水果。

殊不知,大錯特錯。

生冷食物促使他的腸道發炎,使病況惡化。要知道,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可別想吃生冷食物,否則腸道內壁損傷過重,便無法應付大量纖維素。

我又問了幾個問題,得知他有使用抗生素處方藥的病史,還服食其他數種藥品以治療免疫相關毛病。有鑑於伊凡十來歲就開始食用抗生素,我明白他一定是體內益生菌大大不足,患有腸漏症。他還服用具備免疫抑制特性的皮質類固醇處方藥「普賴松」,而這對微生物群系又是一項打擊。

我跟伊凡說,會要求他在接下來兩週遵循一套單純的飲食準則,只能吃三樣東西:山羊乳做的克菲爾酸奶、骨頭湯、煮熟的蔬菜。我還要他每天兩次攝取源於土基微生物的益生菌。伊凡聽都沒聽過骨頭湯和克菲爾酸奶,我便教他,離這兒最近的全食有機超市和農人市場怎麼去,然後打發他上路。「記得要找沾最多泥土的蔬菜。」他離開時我還提醒了這一句。

伊凡是很聽話的病人。該吸收的益生菌都有吸收,克菲爾酸奶早上當正餐、下午當零食;內含煮熟蔬菜的骨頭湯拿來作午餐和晚餐。依循我的這套準則兩週後,他的情況大為改善,胃腸科醫師便移除了用來排出腸道感染物的導管。我接著在伊凡的飲食規劃中加入其他易消化的食物,包括有機肉類、溫熱雪泥、椰子油和鱷梨等水果。

經過三個月,健健康康的伊凡再度至貝爾蒙特大學註冊,重拾對音樂生涯的追尋。

我很喜歡像伊凡這樣終究有成的人生故事。但他的復原也代表了長年來努力要消除壞菌,如何同時抹滅大批腸道好菌。他破壞了好菌與壞菌八五%對一五%的理想平衡,進而觸發腸漏症循環,最後引起自體免疫病狀。微生物群系慘賠大輸,幾乎可形容成「細菌破產」。所幸快速注入的益生菌來援,重建腸道的細菌儲備。

 

微量接觸塵土最有幫助

我們得做的是想方設法將塵土迎回人類的生活。一方面,人得夠乾淨,才能抵禦傷風流感;另一方面,又得夠髒,使好的微生物得以善盡本分。要達到目標,最棒、最安全、最簡單的方式,是每日微量接觸塵土。而你馬上可以做的一件事,便是攝取較多在地生產的食物。在地土壤裡的微生物能幫助消化成長於土中的食材,還能訓練免疫系統針對四周過敏原量身打造出應對手段。

要享有健康,最保險的一條路是每天一點一滴少量獲取這種種微生物。以下讓我們看看一些能在生活中微量接觸微生物的方法。


摘自 喬許.雅克斯《土療讓你更健康》/三采文化

Photo:MissMessie,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