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修行:培養出「不發怒的心」

人與人的來往中,不滿是無可避免的。即使如此,直接將自己的不滿如實地表現出來,也說不上是正確的做法。憤怒不是終點站,憤怒本身並不能被當做是「正確」的。

文│草薙龍瞬

「憤怒」的相反是「正確理解」

現實中,不知為何,當我們越是想著不能動怒,就越是變得滿腔憤怒與不滿。其實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並未正確理解心靈」。原始佛教經典中,有一句有趣的話:

憤怒不存在於覺醒(清楚理解)的人身上。

—《法句經》

這裡所說的「覺醒」,是指敏銳覺察到心靈的活動,且「對心靈反應的機制了解透徹」。

 

覺察發怒帶來的「蜜糖」

為何人會想生氣呢?許多人都說:「我明明覺得生氣是不對的,但總是忍不住發怒。」所謂的「忍不住」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忍不住」的背後,其實藏著以下原因:

-純粹習慣於生氣

性格上的易怒。對過去或特定的對象持續感到憤怒。這種人的「忍不住」,指的是「生起氣來比較輕鬆」。

因為一直以來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所以心靈已經習慣於做出憤怒的反應。若要終止這種習慣,就必須從頭開始建立起「不生氣的反應」,但這種人又不想進行這樣的「修行」。

-藉由生氣感覺到自己「變得精神奕奕」

這種人也為數眾多。有些人會透過指責、定罪、批判對方「不可原諒!」「你錯了!」而莫名覺得自己變得朝氣蓬勃。

「一生氣就會變得精神奕奕」,其實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由於「生氣」就是「做出反應」,因此會湧出「反應所帶來的能量」。因此令人感覺到自己「變得精神奕奕了」。

如果將這種能量用在其他好的方面,或許能成為一種「有建設性的生氣」;但若不斷把心靈使用在生氣上,藉此變得「精神奕奕」的話,會異常耗費能量(換言之,憤怒也算是一種雜念)。不僅如此,大部分的時候還會惹來他人不悅,導致自己變得越來越孤獨。

-藉由生氣來覺得「我是對的」

這是透過生氣及「否定」對方,好將自己「正當化」的心理機制,能同時執行憤怒的情緒和滿足被認同欲望。

憤怒會像這樣帶來各式各樣的「蜜糖」(快樂)。我們往往辯稱:「雖然不想生氣,但因為現實(對象和狀況)如此,所以還是會忍不住生氣。」

然而,當我們理解了隱藏在憤怒背後的「心靈機制」後,就會看出藏在「忍不住」一詞下面的真相,那就是—「因為能得到『快』,所以我們才允許自己做出憤怒的反應」。

 

決定「立場」,確定自己要縱容憤怒,還是克服憤怒

但再怎麼說,對自己而言,憤怒都是一種不快(心情差)的感覺。而且,如果將憤怒的情緒,朝他人爆發出來的話,不但會使對方痛苦,還會形成憤怒的相互攻擊,造成人際關係惡化。

在平日的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來往中,不滿是無可避免的。即使如此,直接將自己的不滿如實地表現出來,也說不上是正確的做法。憤怒不是終點站,憤怒本身並不能被當做是「正確」的。

既然如此,或許我們可以乾脆「擺脫掉憤怒本身」,也就是「斬斷憤怒本身的根」。試著在過去曾經生過氣的場合中,練習讓自己變得不再感到生氣。

或許你會覺得「哪有這麼簡單」,但只要借助佛教的思想,意外地可以找到一個十分簡單的練習法。

這是一種稱為「更換動機」的方法。

 

抱持「能幫上忙就好」的想法

佛教所說的「動機」,是指安置於心靈最初始之處的「對內心的提醒」。在這個最初的地方,放入「幫上忙(做出貢獻)」這個動機。

這是發自佛教所說的「慈」與「喜」。換言之,就是「為對方的幸福著想」和「感受對方的喜悅,如同感受自己的喜悅」。

世上有不少人將「欲望」與「慢心」,放置在自己的人生動機上。這些人凡事都以得到獎賞、引人注目、保住面子為優先。但以此為生存之道,只會讓「欲望」和「慢心」無盡蔓延,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滿足。

正確的做法是,從一開始就將意識使用於「祈求他人的幸福或利益(慈)」及「感受對方的喜悅與滿足(喜)」上。

將二者合而為一的想法,就是「但願能幫上忙」的心態。

這種心態只要透過練習就能學會。有個最簡單的練習方式—光是「在正要開始工作時,試著說出『但願能幫上忙』這句話」,就能逐漸看到效果。

這就是人生中最強的心靈使用術。

因為,透過幫忙他人,我們能得到周遭的肯定、感謝與友情,而「能夠幫上忙」的充實感、成就感,也會成為一種喜悅。再加上,看到對方開心的模樣,自己也會感到開心。

 

抱持「對方也很辛苦」的想法

另一個心態是「從悲著眼」。時時提醒自己,從面對他人之初,就去關注對方的悲傷與苦楚。

比方說,假設有一個人因意見相左而和你對立。這時,不要一味向對方拋出自己的要求和憤怒,而是要「先去感受」對方現在可能正感覺到的辛勞與痛苦。

「那個不肯體諒我的主管令我很痛苦」—這種時候也要試著告訴自己:「那個人或許也有許多苦衷。」

有趣的是,當我們像這樣時時不忘「悲」時,就會長出「心靈上的從容不迫」。我們的想法會像這樣推進:「這件事真傷腦筋啊!」「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哪裡是我忽略掉的重點(最佳的選擇)?」於是我們的意識就能朝著「思考解決方法」的方向前進。

這項修行首先要從以下的練習開始進行—走在路上見到他人時,請試著思考:「人活著其實都不容易吧。」百分之百快樂的人是絕對不存在的。請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忘了這項事實。

摘自 草薙龍瞬《煩躁時就去感覺腳掌心!:讓日子煥然一新的50個微修行》/究竟出版社

Photo: Annie Spratt,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