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小校聯盟計畫 網路直播共學,打開孩子視野

位置偏遠的學校,拜數位網路之賜,透過直播課程可以分享原本不易得到的師資、開設課程,越南語課、英語劇場、海洋生物等課都不是問題,即使地處偏鄉也能讓孩子擁。有學習權

位置偏遠的學校,拜數位網路之賜,透過直播課程可以分享原本不易得到的師資、開設課程,越南語課、英語劇場、海洋生物等課都不是問題,即使地處偏鄉也能讓孩子擁。有學習權

 

台灣有高達33%的國中小位於偏遠地區,偏鄉小校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教師員額有限,流動又頻繁,如此惡性循環,可說是台灣教育的大問題。


資策會從2013年起導入創新的教學模式,為偏鄉師資問題找到一種解方,運用資訊科技,讓多所學校同時進行同一課程,優秀的教學資源透過網路,能夠進到每間教室,無論有多偏遠。目前已有學校開始跟上互動直播熱潮,透過網路連線,進行跨校的視訊共學,有這種很炫的新科技,孩子學習興趣也同步大增。


新北市的永定國小,位於石碇山區,會碰到偏遠小校的教育問題。「我們學校,一年級一個班,全校剛好60位孩子。至於老師呢,全都住在外地,有的住中壢,有的住基隆,還有人住礁溪,每天通勤來上班,」永定國小校長唐玉真說,像永定這樣的偏遠學校,教師分發進來後,受限於交通因素,大多是等到能調動時、就申請調離了。

 

參加由經濟部工業局支持,資策會執行的小校聯盟計畫後,永定國小每逢星期二早上,十多位高年級的新住民孩子,都會雀躍的來到電腦教室,運用網路直播,上起了越南語課,「我們的老師也是越南人,很會教喔!」五年級的黃佳佳說,雖然她媽媽是越南人,但工作忙沒機會教她說越南語,她透過直播,已經學了一年多,現在會說不少單字。
黃佳佳說,在課堂上,老師除了教越南語,還會帶越南的童玩、手工藝品給大家看,也曾經討論過越南的新年習俗,如果還有機會,她希望能透過直播上英語課,而且,最好是由英語系國家的老師來授課,感覺更新鮮有趣。


而且,國小原本就是導師包班制,老師們上主科當然沒問題,但若要上一些特殊課程,難度就比較高了,唐玉真說,特別是像永定,有六成的孩子都是新住民,要開鄉土語言課程時,師資是最大問題。


網路直播,共享師資
兩年前,永定開始參加資策會的「小校聯盟」計畫,透過網路直播,跟合作的學校共享師資,「原本大家想要約在鄉土語課堂上一起上課,但這樣要『喬』課表,比較麻煩,後來我們就約在星期二早上,利用早自習時間來上課,」唐玉真說,如今各校的資訊設備都很齊全,只要確認網路頻寬夠用、穩定,就能展開直播共學,還算方便。


「小校聯盟」計畫已經推動了四年多,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所長蔡義昌說,這個計畫是透過網路即時直播,在每週的特定時間,讓聯盟內的合作學校一起連上線,由直播端的老師,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孩子授課,授課老師也許是合作學校內的老師,也可以是另外聘請的老師。


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除了新住民語、原住民語之外,還有數位閱讀策略、Maker課程如翻轉機器人,以及由外籍師資來上的觀光英文、適性英語劇場等。參與的學校包括苗栗、南投、台東、澎湖、馬祖等22縣市共305校,其中有超過百所偏遠及特偏學校,參與課程的學生超過2萬人。


創新課程打破時空限制
由於授課老師不在學生的學習現場,授課老師的教學設計格外重要,以「數位閱讀策略」課程為例,課程剛開始時,會讓孩子舉手表決,選出最想看的書籍,然後請孩子運用平常的空閒時間,先自行閱讀此書籍,下次上課時,老師先針對閱讀的內容提問,讓孩子進行小組討論,並且在鏡頭前向大家闡述想法,再搭配跨校學生的交互提問。


「老師也會應用一些科技工具作為輔助,例如使用一些協作平台,可以讓大家即時看到彼此寫的答案,或是穿插一些多媒體資源,抓住孩子的目光,」蔡義昌表示,台灣的老師們,都非常忙碌,除了要顧好教學與班級經營,還要忙許多行政事務,常常沒有餘力做課程的創新,透過師資的共享,正好也能解決創新課程不足、教學方法及策略單一的問題。


網路直播共學,還能打開孩子的眼界,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協理陳旻萃舉例,曾有課程是以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主題,由海生館的專家來當老師,透過網路直播,讓孩子們認識各種海洋生物,打破時空的限制;包括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金屬創意館等,也都參與計畫。


「我們常說台灣的孩子缺乏學習興趣,而互動直播,能讓孩子的學習歷程中,多了一項有趣的經驗,也或許就能提高學習動機,」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新學習中心主任廖肇宏說,以往小校聯盟的直播課程開設時間較短,孩子的學習成效較難評估,但近來的開設課程改為學期為授課單位,利用早自修時間甚至彈性課程,讓孩子在學校時,除了主要科目之外,還能學到不同的創新內容,並以「學習成效」與「非認知能力提升」進行效益評估,如中文識字率、學習者投入度、自信心分析等,讓弱勢低成就的孩子擁有多元且有效的資源,也正是學習平權的真諦。

 

小校聯盟小檔案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資策會
發起時間:從2013年至今
聯盟規模:起初只有9間學校不到150位學生加入,目前已有305校參與,其中有超過百所偏遠及特偏學校,參與課程的學生超過2萬人
課程特色:透過遠距互動直播,整合教育資源,讓小校小班共享師資、共同學習,打破地域上的限制,成為共學大班。

 

台灣雖小,卻有三成國中小位處偏鄉

一想到台灣,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地狹人稠,但其實,台灣有七成的面積是山地與丘陵,地形海拔變化大,也使得許多學校位處偏鄉。教育部統計處自103學年度開始進行偏鄉學校的調查統計,最新資料顯示,目前全台有1106所國中小位於偏遠地區,其中,又有156所國中小被認定為「特偏」;若以比率來看,全台有33%的國中小位於偏遠地區,至於特偏學校的占比,則有5%。


如果就學生數來看,有14萬2724個國中小學生在偏遠地區就讀、占全台國中小學生比重為7%,其中有1萬2828人位於特偏地區、全台占比0.7%,占比雖然不高,但在少子化浪潮中,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都不能少」。


教育部統計處說,偏遠學校由各縣市政府來認定,認定標準大致上有地理距離、交通時間、大眾運輸系統方便程度等等。目前偏遠學校比重最高的,包括台東縣、連江縣、澎湖縣等。


偏遠學校的困境,在於留不住老師,分發進來的老師們,大多是等一段時間過後、能調走的就調走了,常常是連正常的教學都有點吃力了,更別提開發特色課程,而學生數少,也讓孩子缺乏學習夥伴跟刺激,而互動直播跨校共學,或許能舒緩這個問題。


小校聯盟特色課程

1、原住民語與新住民語

上課方式:以越南語為例,資策會攜手輔仁大學與明志科大,請來越南籍專任講師授課。老師從越南傳統服飾、節慶、飲食、問候、天氣、交通等生活主題切入,一步步帶領孩子認識越南語,同時也有系統的介紹子音、母音、雙子音等等,讓孩子熟悉發音、句型,還搭配歌謠教唱,希望孩子能自然而然的喜歡上越南語。學期中也會請新住民孩子邀請媽媽到班一起教學,增加參與感。


參與學校:越南語課程目前有新北市永定國小、苗栗同光國小等校參與。小校聯盟還有開邵語課程,參與者以南投縣的學校為主,共有7校。


2、國際觀光英語/適性英語劇場
上課方式:與希伯崙、菲律賓愛思國際合作,以五個格林童話故事的英語劇本為教學素材,設計「單字理解」、「造句練習」、「改寫劇本」三階段任務。第一階段是學習故事大綱,從「故事旁白」了解故事的開始;第二階段重點在於學習故事結局,從「角色對話」了解故事發展;第三階段要改寫故事,依照「分級提示」改編故事內容。課程由線上英語外師搭配學校主場導師進行,學生依英語能力分組,小組成員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一方面接受外師指導,另一方面也可即時與課堂主場老師討論問題。

參與學校:苗栗縣五穀、南河、象鼻等國小,南投縣北勢國小,台東縣都蘭、富山、興隆等國小。
 

3、遠距數位閱讀

上課方式:由台灣讀寫教育協會授課,該協會由台灣師大的老師陳欣希領軍。課程當中帶領孩子閱讀許多值得省思的書籍、繪本,關鍵在於讓孩子從中學習到閱讀的策略,培養好閱讀習慣。孩子有了良好的閱讀力之後,未來的學習之路會更順利。

參與學校:台東縣賓茂、香蘭、嘉蘭、瑞豐等國小、南投縣桃源國小等等。


4、翻轉機器人

上課方式:由智高及智慧種子進行整體課程規劃,除了帶領孩子手動組裝機器人之外,也教導孩子透過程式編輯操控自己做的機器人,培養邏輯能力。比較特別的是,因為課程需要讓孩子看清楚細部零件,另搭配實物投影機及即時反饋系統等,讓不同地區的學生們也能進行跨校競賽。


參與學校:南投縣鯉魚國小、苗栗縣同光國小、屏東縣塔樓國小、台東縣岩灣、新園、大南等國小。

 

5、海生館與觀光工廠

上課方式:與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南台灣金屬創意館等單位合作,讓孩子透過直播,不用親臨現場也能了解這些場館的特色,讓遠在山裡的孩子能了解海洋生物與保育觀念、產業和歷史文化如何共存等議題。


參與學校:屏東縣大光、長榮百合、西勢、高士、丹路等,高雄市翁園國小、台東縣馬蘭國小等22校。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