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自理,一歲開始不算早!不要因為趕時間,嫌麻煩,而剝奪小孩的學習機會

德國幼兒教育希望賦予孩子們的,是信賴自己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努力達成的成就感,還有錯了再試的勇氣。由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給孩子們年齡相符的學習任務,不要低估孩子愛學習的天性,因為脫離依賴的孩子,才會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學習獨立。

有天下午,班上兩歲的邁克斯蹦蹦跳跳地跑過來找我。「凱特,你看!」他手指著褲子,兩眼圓睜很得意地看著我。原來他午覺剛睡醒,第一次自己試著成功地把褲子穿起來。我仔細一看,發現他把褲子穿反了,褲子後邊的兩個大口袋跑到前面,褲前拉鏈卡在屁股肉當然也沒拉起來。我看著邁克斯說「你做得很好,自己開始練習穿褲子了,是真正的bigboy。」他開心地和我擊掌。

三點半吃完點心後,家長陸陸續續地來接小孩。沒多久,邁克斯的媽媽也來接他下課了。我向她簡述邁克斯今天過得如何,趁著孩子還沒到之前,我壓低音量小聲地對她說:「他今天第一次試著自己穿褲子,雖然褲子穿反了,但是我希望我們先暫時不要糾正他褲子穿錯面,因為他好開心。我想再多試幾次,他很快地會記住要把有拉鍊的那面穿到前頭來。」媽媽笑了笑說,「當然,他願意去試著自己做最重要。」

 

學得多快並不是重點

德國幼兒教育中,生活自理能力是必修的一課,包括學用餐具吃飯,用水杯喝水,學會穿脫鞋襪等等。幼教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小孩會從學會基本自理能力而慢慢建立自信心,卻沒有人會想用速成的方法讓孩子學會。他們會盡量避免頻繁的叮嚀提醒,即便孩子因此可以學得比較快。

德國幼兒教育希望賦予孩子們的,是信賴自己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努力達成的成就感,還有錯了再試的勇氣。當幼齡孩子開始學一樣新技能,過度或過早地提出糾正,都會使得孩子習慣「自己總是錯的」,日後可能會相對依賴他人的指正才相信自己做得正確。

 

德國幼兒教育,從生活最基本的每個環節學起

德國幼兒園相當早就開始放手讓孩子自理。用餐時間,二十個平均年齡兩歲的小孩全部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自己拿著叉子用餐。德國人很堅持要讓孩子學會用叉子和湯匙吃飯這件事,不怕他們掉在地板上的食物比實際吃進肚子的還多,就怕他們一直學不會正確使用餐具。

午餐結束後,有些剛剛學會自己吃飯的小孩常常都變成南瓜臉、番茄臉(依當日醬料為準),於是他們會到洗手台接過濕毛巾再練習把沾滿醬料的手臉擦乾淨。喝水也是一樣,剛入園的新生,從矽膠奶嘴的寶寶學習水杯開始使用起,接著用塑膠水杯,等到水杯用習慣了,再教導孩子們如何自己一手拿穩水壺,一手抓著水杯,然後倒出適量的水在水杯裡。

可想而知,要教會這些小孩學著自理,勢必得長期作戰。剛開始小孩可能會一個下午打翻五次水杯或花三十分鐘穿一條褲子。特別是穿脫衣物,時常會發生小孩鬧脾氣、發懶、裝傻不想自己穿諸如此類的狀況劇,這種情形德國幼教老師可是一步都不會讓。

 

記得有一次,大家正整裝準備出發到附近的公園玩,眼看全班幾乎都快換好衣服鞋子了,班上三歲的史蒂芬還賴坐在地板上連鞋子也還沒脫。德國老師安妮見狀便催促著說「史蒂芬,請自己換好鞋子,我們快要出發了。」

史蒂芬裝作沒聽到的繼續打鬧著玩。過了十分鐘還是沒動靜之後,安妮走到他面前,認真且嚴肅地說:「請你現在立刻換上外出鞋,如果你需要幫忙可以說,我們要出發了。」

史蒂芬只回了一句:「不要!」

安妮又問「你不想去公園嗎?」

史蒂芬「想!」

安妮「想一起去公園的話,請趕快把鞋穿上噢!」

走廊這頭的史蒂芬還是不為所動地說「不要!」

如此這般鬼打牆的一來一往了幾次。安妮也沒動怒,就牽著史蒂芬的手走進教室內,對著留在教室的我交待了一聲,「凱特,史蒂芬不想自己穿鞋子,那麼很遺憾的他不能跟我們一起去公園玩了。」隨即關上門,帶著其他小孩出發。史蒂芬見狀立刻大哭,很快地把鞋子穿好,可惜的是隊伍已經走遠了。

當天下午史蒂芬的媽媽來接他。她問史蒂芬今天是否玩得開心,他回答不開心因為沒有去公園玩。安妮於是向她解釋原委,媽媽只說了:「啊好可惜啊,今天天氣真好耶。」她轉過頭對史蒂芬說:「那你現在想去公園玩嗎?想的話趕快自己把鞋子換好。」這會兒只見他毫不猶豫的馬上開始穿鞋,媽媽看了我們一眼也笑了出來。

 

讓孩子輕鬆學穿脫衣物,成功達陣的三大關鍵!

但是對忙碌的現代父母而言,想放手讓孩子練習穿衣穿鞋,最後被折騰的往往是看著時鐘跳腳的爸媽,上班已經快遲到了,小孩還呆坐在地板上鞋襪都沒穿好,不少爸媽這時索性不等了,火速幫孩子穿整好就趕著出門去。於是,每日早晨總是匆忙,孩子學不會自理,父母的的代辦清單自然不會自動少一件。

比起其它學科或才藝課,德國人相對地更加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因此幼教老師和爸媽之間會積極溝通,確定學校和家裡的學習同步,奉行以下三大關鍵原則協助孩子學會自理:

 

1. 務必挑選可以輕鬆穿脫的衣物

不管是在學校或家裡,盡量幫孩子選擇附鬆緊帶的棉質運動褲、寬鬆T恤等等容易穿脫的衣物。可以簡便穿脫的衣物讓孩子一開始練習的時候比較好上手,也不會因為難度過高而放棄學習。

 

2. 狀況允許下,讓孩子決定自己要穿的衣物

德國小孩不穿制服上學,父母也多了一個決定孩子該如何穿搭的難題。從兩歲開始,孩子們開始對穿什麼衣服表達意見,明明是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孩子卻可能執意要穿長袖的衣服,外加上一雙雨鞋。有些孩子為了想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出門,可是會意志堅決地奮戰到最後一刻,讓早上原本就相當有限的時間再壓縮至爸媽幾乎要抓狂大叫的境地。不少德國父母會因此放手讓孩子選擇外出服,或是預先準備好幾套孩子的衣物,隔天一早再讓孩子從中選擇一套喜歡的,這樣的做法會讓他們在有限的選擇中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決定權,也讓孩子更有動力學習自己自理穿衣。

 

3. 父母的耐心和毅力是關鍵,請把孩子的練習期拉長

對德國人而言,孩子若能從小認知到穿衣穿鞋是一件要「自己完成」的事,就越不容易在日後有抗拒學習自理的依賴心態。不管家裡或幼兒園,一歲就開始每日不厭其煩地重複教導孩子種種基本自理事項,練習的時間也拉得很長,按部就班,先讓孩子慢慢練習自行脫下鞋襪,等熟練之後再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穿鞋,漸進式的增加學習難度。

從會脫鞋襪到能夠自行穿鞋往往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每天練習。兩歲開始學穿脫褲子,最後才學穿脫衣服,到三歲的時候,大部分的德國小孩都已經可以輕鬆打理自己穿衣穿鞋。

當然,對於一歲多的幼兒學脫鞋襪仍然有點難度,剛開始老師和家長都需要觀察孩子的能力拆解動作,適時提供幫助。如果孩子需要二十分鐘的時間脫掉鞋子,就給予他所需要的時間,不催促孩子為什麼脫個鞋襪耗時過久,也不輕易代勞幫他們完成。有些德國父母甚至會在每日的早上行程排進孩子自理的練習時間,避免在時間壓迫下失去耐心而剝奪其學習機會。

德國人相信,由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給孩子們年齡相符的學習任務,不要低估孩子愛學習的天性,因為脫離依賴的孩子,才會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學習獨立。

 

摘自 莊琳君《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野人文化

 

Photo form PhotoAC

數位編輯:曾琳之、吳佩珊(200306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