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課綱即將上路 大學考招改革是成敗關鍵

現行的大學考招制度,常衍生出高中課程學習不完整等問題,招聯會去年12月初公布最新改革共識,國教行動聯盟認為仍未解決升學形同賭局的亂象。

現行的大學考招制度,常衍生出高中課程學習不完整等問題,招聯會去年12月初公布最新改革共識,國教行動聯盟認為仍未解決升學形同賭局的亂象。


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究竟會為台灣教育帶來哪些新的樣貌?不僅課綱的研擬和審議是一大關鍵,就連大學入學制度也必須一併改革。


現行的大學入學管道,主要是以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和指定科目考試(指考)兩種考試成績作為入學申請依據,並分為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等不同方案。由於甄選入學(含繁星和申請)的名額逾六成,採計學測成績只考高一、高二的課程內容,高三幾乎都在準備升學資料,衍生高中學習不完整、教學現場混亂等問題,飽受教育團體抨擊。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簡稱招聯會)宣布,今年大學入學「個人申請」開始試辦各科系可最多有20%的名額「書審但免口試」直接錄取,也遭到全國12年國教家長聯盟質疑為「開後門」條款,給予大學過多錄取特定學生的「空間」,同時違反「申請入學」讓學生發揮個人特質及表現的精神。


招聯會:簡化考科、重視學習歷程

根據大學招聯會去年12月初公布最新的考招改革研議,目前國二生首屆適用,預計自110學年起仍維持繁星、申請與分發等多元入學途徑,但將簡化考試科目,高三寒假考「新型學測」國、英、數加一科社會或自然,減輕考生負擔;同時延後申請入學時程至5月,採計「新型學測」加上「學習歷程」,引導高三課程完整學習;分發入學則採計「新型學測」及「分科測驗」,7月初考分科,8月放榜。


招聯會指出,此次考招改良的重要精神,是重視高中生完整的學習歷程。目前考生申請入學,自製備審資料規格不一,曾發生考生花錢請人製作自傳和讀書計畫的弊端,但110學年開始採計的「學習歷程」,涵蓋高中3年6學期的修課記錄,包括必修、部定加深加廣和選修,以及學生社團、志工服務、競賽成績等多元表現,每學期由學校和學生做記錄,占整體甄選成績比重至少五成以上。


如果學生沒申請到滿意的學校,暑假可再參加分科測驗分發,不會一試定終身。


對於大學入學制度,國教行動聯盟等教育團體提出「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主張多管道同時配對、一次分發,而招聯會初步的共識僅針對現況微調,仍維持「二次分發」,未見大刀闊斧的改革。


教育團體: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

去年大學甄選入學回流考試分發的名額約1萬5千多名,許多學生放棄已錄取的繁星推薦和申請入學,決定參加指考分發。「放棄已到手的錄取資格,卻不知能否考到更理想的校系,對學生和家長都是痛苦的煎熬,」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坦言,現行大學升學制度形同一場賭局,招聯會的新方案卻未解決這樣的亂象。


王立昇表示,所謂的「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主張「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同步進行,考生在寒假或5月考完基本學科測驗後,即可進行申請入學程序,等到6月公布正取名單,學生在知道自己的正取校系後,可考慮是否接受,不接受不代表「放棄錄取」,可再參加專業科目測驗,最後進入「延遲接受演算法」的程序,擇優錄取志願校系。


王立昇提出的新建議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學者羅斯(Alvin Roth)與夏普利(Lloyd Shapley),研究配對理論並提出「延遲接受演算法」,協助解決社會實際發生的問題,例如實習醫生分配、紐約市及波士頓公立學校學生選讀高中等問題,在台灣也使用該方法,進行12年國教的免試特招一次分發。


教育團體在去年11月底「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公聽會中倡議,透過多管道同時配對、一次分發,可以幫助高中教學完整、教學現場安定,並能落實學生的教育選擇權,得到自己表現下最好的配對結果,進入最適合的校系,同時改善學校擔心報到人數不足的問題。


「學校提出名單、學生列出志願校系,兩邊資訊必須非常清楚,就能透過『延遲接受演算法』做出最適配對結果,」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王道一指出,採取一次或兩次分發,應配合入學制度而定,「如果統一9月入學,採取一次分發即可,分兩次入學則採兩次分發,以簡單穩定為最大原則。」


如何公平適性選才引發討論

至於申請入學採計學習歷程檔案,外界擔心可能造假,國教盟也提出一連串的疑問,包括學習歷程檔案的具體內容為何?採計方式是否會訂定標準?是否將採計班排、校排等在校成績?學校都能提供學生想要修的選修課程嗎?如何做到公平?是否會有城鄉差距?


高中現場的教育人員指出,學習歷程檔案的立意良好,猶如現行申請入學書面審查的改良,主要呈現孩子學習的過程、態度及表現,並嘗試與大學選才進行強力的連結,但如何審慎規劃、落實「多元適性選才」,堪稱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


台北市萬芳高中教務主任許麗吉建議,在學科考試分數採計不超過50%的前提下,大學考招可將基本學科測驗和分科測驗安排在高三課程結束的6月,兩者考試時間可以間隔兩星期,考後再進行申請和分發,才能真正讓高三的學習完整,減少學生的痛苦指數。


「考完基本學科和分科測驗後再申請分發,此時學習歷程才會看其他學習表現,不會便宜行事只是看學科成績,審查才更具有意義。」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藍偉瑩說,但她主張基本學科測驗在高三寒假或甚至高二暑假舉行。


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引發各方討論,今年3月能否公布最後的定案,仍有變數。「我們不能因為部分大學搶學生的心態而耽誤孩子的學習及國家的競爭力,」王立昇強調,少子化浪潮造成高等教育部分學校倒閉,是早晚要面對的問題,但不能和大學考招改革混為一談,如何協助學生進入最適合的校系,才是改革的關鍵。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