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未來學校新樣貌 兼具美感與多功能的夢幻教室

新時代的授課模式不再是老師講、學生抄,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學習者的角色應該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因此,傳統教室課桌椅的擺設已不合時宜,彈性硬體更能視不同課程自由調整,強調的是一種「行動教室」的氛圍。

新時代的授課模式不再是老師講、學生抄,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學習者的角色應該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因此,傳統教室課桌椅的擺設已不合時宜,彈性硬體更能視不同課程自由調整,強調的是一種「行動教室」的氛圍。

 

去年10月,在松菸文創舉辦的世界設計之都展覽,吸引上萬民眾參觀,其中,來自芬蘭展出的「嶄新赫爾辛基學校」(New Helsinki School),這是芬蘭未來學校的樣貌,透過VR虛擬實境,你可以走進教室,觀看孩子們上課的情形,光是看到他們上課的教室,就令人驚豔。


沒想到兩個月後,透過赫爾辛基教育局的安排,《未來Family》採訪團隊真的來到學校現場,教育局初級教育負責人凱羅蘭(Marjo Kyllönen)和數位負責人薩蘭德(Pasi Silander)也陪同一起參觀。「這是一所顛覆傳統的學校,學習不再只限於教室,學校裡面隨處都是學習,這將會是未來芬蘭學校的樣貌!」凱羅蘭說。


這所學校叫做Kalasatama,位於赫爾辛基新開發的臨海城鎮,這裡也叫做「智慧城市」(Smart City),提供實驗性質的創新平台,未來將透過科技,串聯城內每個居民,共同開發與分享,以及更有效利用資源和回收。


跳脫刻板印象的校園規劃

學校是一棟彩色且具時尚感的建築,旁邊圍繞著公園,外觀看不出是所學校。採訪團隊剛到校門口,迎面而來的是校長瑪妮恩(Marjaana Manninen),一頭染成桃紅色的頭髮,非常前衛。這位校長可是經驗豐富,從另一所擁有多元語言學習項目的學校轉調過來的。


這所全新的學校,去年9月才開始招生,目前只收幼稚園到小二的學生,還不到100人,預計到2020年,會有700位學生入學。這裡也是完全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入學的學生可以一路念到9年級,不需要換學校。
「這裡真的好美!」這是很多人參觀時的第一印象,但更重要的是「內外兼具」,這所學校結合教法研究(Pedagogy)、同儕學習、科技、空間美學多元化設計而成。


走進學校內,偌大的窗戶帶來光與明亮,是芬蘭學校共有的設計。學校裡每個家具,都是有彈性的,或是附有多重功能。教室與教室之間的牆,用可拉式的窗戶取代,老師可以自由開關,「很多課程例如主題式教學可以合作進行,這時可以把窗戶打開;各自不同的科目時,就可以關起來。」校長解釋。


角落學習的極致展現

這裡強調每個角落都是學習,校長帶記者參觀「通風機房」,旁邊有一張示意圖,告訴大家這些設備如何運作。「這棟建築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非常實際,而且是主題式的學習!」校長解釋,學生如果有興趣,可以再深入研究,也可以實際看到工人在清潔時的情形。


校區正中央的地方,擺上一套大大的紅色沙發組,此時一位老師正在說故事,小朋友圍坐著聽著。這裡平常可做上課使用,休息時間也是孩子們的閱讀區,或是交誼的地方。這裡也是當時虛擬實境拍攝的場景,是學校使用最頻繁的地方。


另一間教室正在上語文課,每位學生各自拿著不同的書閱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坐的不是課桌椅,而是一堆「懶骨頭」,看著一個個小朋友的表情,感覺好像在自己家裡一般自在。


這裡的遊戲間也有可活動式的分隔牆,上課時可用做小組區隔,平常如果小朋友需要一些隱私時,也可以搬過來使用。桌子椅子下面都附上輪子,以方便搬移。感覺他們的每一堂課,都在「移動」,有種行動教室的氛圍。


這所學校號稱「沒有課桌椅」(A desk free school),副校長伊可朗(Jukka Ihalainen)解釋,「在我們學校,沒有傳統課桌椅的擺設,每個班級沒有固定教室,彈性的學校家具用來配合不同方式的學習,特別是主題式教學。近幾年,學習在改變,不像過去傳統上只有聽老師說,我們必須培養21世紀所需的能力,這也是新的教育課綱的方向。」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

這所全新綜合小學是以學生為主角的學習空間概念(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而設計的學校。「這個時代不再是老師在台上教ABCD,在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學習者的角色應該是主動而不是被動,老師的角色反而是輔佐的角色。」瑪妮恩解釋。


相對的,老師的責任並沒有減少,他們必須能夠掌握學習者的狀態,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引導。這種學習方式結合實際生活,與主題式教學,學習者得到不同科目的全方位的學習。「在芬蘭,我們相信教育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也是能夠讓教育不一樣的不二法門。連接主題式教學的學習法,能夠讓學習者更主動,也更懂得合作,讓學習更好玩,學習成果更好。」


「這是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從校方、學生、家長、學習空間、運用的科技上改變。重點不是硬體本身,而是思想上的改變。」薩蘭德分析。


課桌椅排列方式是大學問

薩蘭德也是《如何創建一所未來學校》(How to Create the School of the Future)的作者,書中指出,「學校不僅只是一棟建築物,而是能力發展中心,尤其提供因應資訊社會中的教法研究。」


未來學校強調「環境學習」(environmental learning),從外觀來看,學習的空間設計、學校的擺設,例如將藝術或數學的概念,甚至歷史故事呈現出來,都有學問。


從社交與心理學的角度,學習也帶有社交的任務,代表著和別人思想交流。學習環境可以引導學生互動,偏向以合作的同儕學習。例如主題式教學的教室,書桌不再是橫向或直向排列,儘量以3到4人為主,可以分組的狀況決定,這時老師的角色,就是小組的專任𨍭導老師。


桌椅的排列組合也適合不同的主題與教法。例如分組討論的排列、合作型的排列、辯論型的排列、全體討論型(椅子全部面向正中心,每位同學都可以看見),可以達到不同的功能。


瑪妮恩認為,未來學校正向氛圍的建立,關鍵是領導,學校是否能創造出老師共學的環境,最重要的是老師教法的改變,包括老師的想法,他們和學生們參與的程度,學校是否有協助的系統。


未來新學校很重要的特色是,形成「合作式教學法」學習(Peer learning),包括校長之間互相觀摩、老師之間互相學習。瑪妮恩指出,市府建立「專家級老師」聯盟,目前赫爾辛基就有39位,定期開會分享。他們相信,透過一線老師的實務分享與交流,可以激起火花,找出教學的盲點和分享實用教學經驗。


當然,學校最重要的,還是學生,這群小朋友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學校?校長笑著說,當這群孩子們第一次來到學校時,簡直是樂壞了,他們開始試坐「懶骨頭」,在教室裡跑來跑去,好奇的研究著很多東西。一位學生分享,「他覺得學校很有趣,他很喜歡上學。」


芬蘭教育所建構的未來學校,無論在軟體與硬體上,都顯示對教育的專業與用心。能在這裡上課,會是多麼幸福的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