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各種方式來填滿孩子生活中的缺憾:不只在物質方面溺愛孩子,也在情緒方面寵壞了孩子

物質層面的滿足無法為心靈帶來平靜,過多的物質享受只會令人更焦慮。

過多物質享受只會令人更焦慮

這些年來,我從帶領親子教養團體中,領悟到什麼呢?我領悟到,所接觸的家庭雖然生活富裕,但心裡卻滿是苦悶煩憂。

我們很難在這個複雜世界裡完全表現得悠閒自在,因此我們會試圖用各種東西來填滿孩子生活中的缺憾:生日的慶祝活動、補習、塞滿玩具及各種設備的房間,還有家教和心理治療師。但是物質層面的滿足無法為心靈帶來平靜,過多的物質享受只會令人更焦慮。

家長急於為子女做好萬全準備之際,不只是在物質方面溺愛孩子,也在情緒方面寵壞了孩子。很多爸媽在童年時期有不愉快的回憶,因為他們的父母在當時並不准許他們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或不准他們參與各種決定。

如今現代的父母為了消弭過往威權的管教方式,卻矯枉過正,高估了孩童表達自我的重要性,而將家庭變成了小型的民主社會。在家裡,這些父母與孩子間維持的平等地位,並無法讓小孩培養出自尊感,反而在無意中傳達了「爸媽沒辦法態度堅決地掌控大權」的訊息,嚇壞孩子了。

這些父母拒絕展現權威的形象,其結果並沒有讓孩子更有能力掌控生活,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現代教養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父母過於重視子女的成就及感受,卻忘了幫助他們發展出對旁人的責任心。

 

過度保護子女的隱憂

目前親子教養的趨勢,是保護小孩在內心或身體方面不受傷害。雖然當晚間新聞不斷報導發生在這充滿暴力的社會發生的種種事情時,我不能責怪父母們太過驚慌失措,不過許多父母真的都過度保護子女了。

他們不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學習靠自己臨機應變去面對家裡或學校外的世界。這些父母不單單害怕暴力,他們還擔心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他們希望子女能做好充分準備去面對未知的疆域,於是讓小孩學習各種才藝,迫使孩子去競爭、去出人頭地,巴望著如此一來就能為孩子披上一層具備各種能力的堅硬盔甲。

儘管在這種溫室裡,小孩備受父母關注,物質生活不虞匱乏,卻得為此付出代價。小孩很快就會明白不可以流露出太多不開心、挫敗或失望的情緒,他們必須樣樣都行,還要時時興高采烈的,因為他們就是父母成功的象徵。

如今我深信,在我所諮商的兒童身上浮現的問題多半來自於兩種源頭:一方面是因這個世界競爭太激烈,所導致的沉重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孩子認為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超乎一切。

我回想起那些孩童長久以來不斷訴苦抱怨,想到他們在人際關係遇到的各種苦惱、學習障礙,及在學校無法專心學習的問題。孩子們除了生病或是變得不出類拔萃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反抗父母不切實際的期望,然後藉此奪回一些自主權,並且拒絕被當作偶像般的崇拜呢?

 

養育子女的做法

根據《妥拉》的教誨,生兒育女的目的,並非為了造就自己或子女的榮耀。生養孩子,讓他們成為獨立自主、具同情心、品德良好的成年人,是為了確保在我們死後仍有人繼續榮耀上帝。因此關於撫養子女的規則,用意不在於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而是要讓孩子成為善良的人。

 

猶太思想家在養育子女的心態,被視為重要的親子教養觀:

─接納孩子既是獨特的,也是平凡的。

─教導孩子懂得榮耀父母,尊重他人─包括家人、朋友、所有人等。

─教導孩子成為具有適應力、擁有勇氣,而且能夠獨立自主的人。

─教導孩子常保感恩之心。

─教導孩子工作的價值。

─教導孩子把餐桌當作聖壇─以中庸、慶祝、潔聖的態度對待食物。

─教導孩子接受規定,學會自制。

─教導孩子珍惜當下。

─教導孩子認識關於神的一切。

這是猶太父母三千年多年來所遵守的教養方針,我相信這些教養方針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城市、任何家庭。

 

在自己的年代,找出自己的路

猶太教有一個非常美好的要素,就是寬容的傳統,從古老諺語可見一斑:「 神絕不會過度要求祂所造的萬物。」雖然神會要求子民試著付出,卻不會要求他們去做能力所不及之事。

在猶太教的生活原則中,充滿了帶有心理學意涵的洞見以及合乎情理的常識,令我驚嘆不已。然而即使得知這些原則,我仍無法完全躲過現代親子教養觀念所帶來的危害。我仍然無法不為女兒打造出偉大的抱負,或是不過度溺愛她們、不幫她們安排一堆課外活動。

不過我的確擺脫了一些導致我經常苦思的競爭壓力與焦慮感,夜裡也不再那麼輾轉難眠了。我盼望當她們遇到進退兩難的道德困境時,會有個準則來判斷是非對錯,並且了解有一種更高上的力量可供她們依靠。

 

摘自 溫蒂.莫傑爾 《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商周出版

 

Photo:swong95765,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