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父母要把握孩子還崇拜你的時期,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教給他

最近有些父母開始焦慮,因為科技進步得太快,他們不知該怎麼教孩子才好。其實,世界再怎麼變,它還是一個「人」的社會,父母只要抓緊人類群居的核心價值就不必擔心太多。
  • 文/ 洪蘭
  • 2017-01-01 (更新:2023-12-12)
  • 瀏覽數26,810

昨天與一父母團體座談,他們都說孩子剛生下來時,每個人都暗自發誓,要愛他一輩子。但是孩子進了小學後,他們就忘了初衷,會因考不好而打罵小孩,或是威脅他們「考不好,媽媽不喜歡你」、「沒有考一百分,不要給我進這個門」,疏離了親子關係。

現在他們後悔過去對待孩子的態度太功利了,所以他們組織一個團體,每個月聚會一次,相互提醒當年愛你一輩子的初衷,並把這個理念推廣出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應該有條件的。最近這些父母有些焦慮,因為科技進步得太快,他們不知該怎麼教孩子才好。

其實,世界再怎麼變,它還是一個「人」的社會,父母只要抓緊人類群居的核心價值就不必擔心太多。不管科技如何進步,人還是人,還是要過人的日子,只要把握住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這四個基本核心價值去教孩子就不會錯,倒是要先確定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才不會走冤枉路。

2000年諾貝爾經濟獎的得主James Heckman曾在1970年做了一個研究,他追蹤該年四月份出生的17,000名嬰兒到2008年,他們38歲時為止,看看是什麼因素決定他們後來事業的成功、生活的滿意度和人生的意義。結果發現不是大家以為的智商或學業成績,而是良好的品德,也就是情緒控制、誠實正直和鍥而不捨。


父母要以身作則

很多人以為品德抽象很難教。一個人的說話習慣、做事習慣、讀書習慣、衛生習慣……,林林總總加起來就是他的品德了。只是品德要從小教,並且要父母以身作則才會有效。

模仿是天性,孩子從小模仿父母,所以每個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時候是他們12歲以前,進了中學以後,孩子受同儕的影響就大於父母了,所以父母要把握孩子崇拜你的時期,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教給他。

有人說:現在的你和5年後的你最大的差別,在你所看的書和所交的朋友,父母要注意孩子交的朋友,也確定他看的是好書。一個愛看書的孩子不會寂寞,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已到80歲了,在漫長的人生路上,需要友直、友諒、友多聞的朋友來相伴。

在孩子進了高中以後,父母就要練習放手,因為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會放膽,也趁父母還在身邊,可以給他忠告時,讓孩子去闖蕩天下,即使受傷也有人幫他貼紗布。我很幸運,我父親活到我55歲,他才過世,我一生受用到父親的忠告無數。養孩子最怕他變成媽寶,有個遊民說:「母親捨不得我吃苦,使我從小不懂得吃苦,反使我吃了一輩子苦」。

做父母持平常心就好,你焦慮,孩子會跟著焦慮。每個孩子不同,在養育的過程上,親子雙方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父母不必十全十美,但必須盡心盡力。做到了這點,不論孩子將來的成就如何,父母都不必內疚。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著有《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等書(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