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學歷史、做「尋根作業」,鋼琴教師薛凌憶參考做法,帶女兒走讀認識台灣

鋼琴教師薛凌憶是兩位自學孩子的母親,她的兩個女兒分別是16歲與9歲,兩人都採取居家自讀的方式學習。她直接利用親子文化走讀活動作為孩子學歷史的方式,效果斐然,十分值得推薦。

鋼琴教師薛凌憶是兩位自學孩子的母親,她的兩個女兒分別是16歲與9歲,兩人都採取居家自讀的方式學習。她直接利用親子文化走讀活動作為孩子學歷史的方式,效果斐然,十分值得推薦。

鋼琴教師薛凌憶大女兒宇心的自學歷程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當時為了安排孩子的社會科學習,她特別參考美籍丈夫童年的學習方式。她發現,美國孩子學歷史並沒有特定的教科書,卻有一堆尋根作業。老師會要求孩子從製作「族譜」開始,然後再認識自己的社區,繼而認識所屬的族群等等。這個概念頗獲薛凌憶認同,便擷取過來,發展為「文化走讀學歷史」的模式。


從家族的地緣開始溯源

薛凌憶自己的成長背景在板橋林家花園與台北萬華,於是,她選擇這兩個地方作為帶領孩子認識家族的起點。通常,她會帶著孩子邊走邊描述小時候在這裡成長的記憶。例如,原來哪裡有個市場、哪裡有個攤子、哪裡有家廟;自己在哪兒讀小學,又在哪兒補習,每天上學的路徑是如何;還有哪一個自己認識的孩子住在哪個巷子裡,她又擁有什麼樣的氣質等。雖然這些描述都是一些瑣瑣碎碎的細節,卻因為不斷在複誦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有場景,有感情,有情節,還有可以追憶的照片,對拉攏親子關係頗具效果,孩子也因此認識媽媽長大的環境,並對那些與家族有關的地緣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直到現在,她每年都還重複帶孩子去一趟這些老地方,就像持續觀察那裡的變化。孩子們也很享受時間到了就要回老地方走走的習慣,那就像是她們與媽媽每年固定的約會,女兒們都很珍惜。


這個方法,薛凌憶後來也複製至先生的故鄉。她帶著女兒赴美探親,就讓奶奶一路當導覽,鉅細靡遺的描述洛杉磯在老祖母年代的模樣。這些老祖母的記憶,還讓薛凌憶以東西對照的方式提出來和孩子討論,例如,當美國奶奶1927年出生時,台灣的外婆家發生了什麼事?兩邊又有什麼不一樣背景、文化觀念與生活習慣等?當她把兩邊的大環境,以及活生生的人物相互對比時,歷史也就鮮活的烙印在孩子的心裡了。


進一步認識我們居住的寶島

在介紹完兩邊家族與歷史環境以後,薛凌憶又把城市走讀活動,從家族地緣擴散至其他的地方;也從她個人的導覽發展為專業人士導覽。她開始帶著孩子報名各種文化走讀活動,剛開始侷限於大台北市區,例如板橋、萬華、士林、芝山岩、關渡、淡水、滬尾、陽明山、山佳、菁桐、大溪、金山,後來又發展至屏東、彰化、花蓮的親子旅行。這些活動都有專業的文史老師帶領,一路上拍照、畫畫,回家後,還與孩子一起製作成圖文書、地圖書或是繪畫筆記等。


由於每個老師的風格不同,他們等於跟著不同的老師進行各種不同的田野調查,從土地倫理、人與族群、地景到文化,樣樣不缺;講述的時代則從清代、日據時代到現況都囊括在內,親子是邊玩邊學,收穫非常豐富。


對於世界歷史,薛凌憶的做法是購買講述歐美歷史故事的CD播放,或讓孩子閱讀西洋歷史故事書。用這些方法,兩個孩子的學習經驗都非常好,是一個很成功的學習模式。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