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擁有現在這一切,都是從父親這句話開始的…」謝哲青:父親用他的生命,形塑了我的人生

為了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謝哲青從高中開始半工半讀卻受到父親反對,從此造成父子間的疏離,但父親的言行仍深刻影響著他的人生之路。

為了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謝哲青從高中開始半工半讀卻受到父親反對,從此造成父子間的疏離,但父親的言行仍深刻影響著他的人生之路。

我高中一年級就出外打工,主要是想分擔父母親財務的重擔。當時家裡因為某些因素,經濟壓力很大,氣氛也因此變得沉重。貧窮夫妻百事哀,從那之後,就常常看著父母親因為錢的事情而煩惱。也許,是想逃避家裡的低氣壓,也或許是想讓自己有所貢獻,我告訴自己:想辦法外出去打工吧!

我的母親非常贊成我外出工作,因為或多或少可以緩減經濟負擔。但是,父親卻出乎意料的反對。當時,我在知名火鍋餐廳有正職工作,每天工作時間從晚上9點到凌晨4點,回家休息一下後就去上學。從服務生到廚房菜口,很累,但每個月薪資連同津貼,有22K,以二十年前的物價水準,算是優渥。每月5號,我把收入的一半交給母親,另一半則自己留著,我有我的想法。


打工造成父子心結

父親對我半工半讀始終很有意見。雖然他年輕時也是苦過來的人,卻總覺得小孩子若不好好念書,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特別是我從小到大,課業並不出色,父親便覺得孩子更應該把心思好好放在學業上,不應該這麼小就工作。對於打工的事,他起先默不作聲,不發表任何意見。雖然知道父親把話悶在心中,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對,就這樣冷處理一段時間,錯誤的以為時間能解決一切。

直到某天放學回家,約略整理、準備出門上班之際,父親把我叫到房間,神情凝重。雖然,這個場景在心中已經預演了無數次,但是,真正面對時,腦中卻一片空白。我不發一語的站在他面前,而父親只是看著我,沉默對峙了許久。父親的眼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黯淡,摻合些許的怒意與疑惑,我想,那應該是「失望」,我彷彿讀到他眼裡寫著:「這個孩子怎麼會這樣?」讓父母親失望,總是件可怕的事。


先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回想起來,從小到大,我總是讓家人生氣,總是讓家人傷心,總是讓家人失望。

終於父親開了口。他說:「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是你先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說完,他搖搖頭,叫我出去。

當下的我,幾乎毫無反應,轉身出門就趕著去工作。任何一位飛揚灑脫、盛氣霸道的青少年聽了這些話,應該都會萌生「我只是出去掙我想要的東西,難道不對嗎?」之類憤怒偏激的想法。但父親自此之後,對我的所作所為再也沒說過一句話,彷彿是放棄這個孩子一樣。他的失望,溢於言表。父親的落寞,從沒說出口,但是,我總可以從他無奈的背影,解讀他不願意透露的心事。

只有一次,我回了一句:「我不會做出讓你們失望的事。」空口無憑,毫無分量。往後的十幾年,我嘗試以行動向父母親證明。儘管我再怎麼努力,卻永遠達不到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即使,父親不了解我,但他卻似乎知道我即將面臨的人生。他知道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他要我思考「自己不要什麼」。我把這句話放在心中,十幾年過去了,當我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程,我總是在移動中思索:「到底我不要的是什麼?又在追求什麼?」

沒有答案。我只知道,我渴望另一種生活,不要像他們過著為錢所苦的日子,因為經濟財務窘迫,破壞了家庭最基礎的親密和諧。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愛我的父母,但他們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


正直卻一窮二白

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和樂圓滿,但也因此,我更認為不該自私的只為自己。更何況,我的父親雖然很沉默寡言,雖然不懂得如何直接表達他對我們的愛,但,他對於「家」,始終負責。有次我跟媽媽吵架,父親一句話也沒講,就要我跟他去散步,我以為他會痛扁我,結果散步一圈後,回到家,他只對我說:「以後對我的女人客氣點。」不是跟我說「你媽」,卻是說「我的女人」。這樣的一句話,頓時讓我覺得父親超級有男子氣概,在他身上看到責任。

回到父親的那個時代,70年代,台灣建築業榮景可期,很多人為了承攬工程,不惜私下收紅包。我父親所服務的單位,當然也會有不少廠商主動奉上油水,我親眼看過許多次,父親永遠就是拒絕。為了這件事,父母親不知道吵了多少次;即使到了現在,有些親戚朋友還是會對我嘲笑父親,說:「你爸真笨,年輕時多弄幾棟房子,你們家現在就不會這樣啦!」

我也曾問過父親,關於與承包商之間利益輸送的是是非非,但父親總是淡淡的告訴我:「如果我們收了錢,那我該怎麼管理?萬一廠商偷工減料,那許多人一生的積蓄就成了危樓!」所以,父親堅持公開招標,任憑富貴黑白,都要扎扎實實的審核工程,是否合格。

也因此,我們家一窮二白,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沒有利益的私相授受,也沒有節令的禮尚往來,最後,還落得不近人情的嘲笑批評。

但我父親始終如一,或許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一個失敗者。不過他就是這樣一板一眼的人。這就是我的父親,我最佩服的父親。


瑣碎而不起眼的往往留下痕跡

或許,在個性上,我和父親有幾分相似。小時候,親眼看過許多次,父母親為了家計爭執衝突,當時不懂,現在回想,覺得父親很了不起。我想,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吧!我們不見得會遇上戲劇性、衝擊性重大的事件來改變人生,往往留下痕跡的,可能都是些看似瑣碎而不起眼的事物,但就是這些細節,讓我們慢慢變成自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讓未來的自己就定位。

人,是一點一滴形塑起來的,社會形塑我們,我們也透過所行所言所為,形塑自己。我想,這就是父親告誡我那句:「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是你先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貫徹。而我在伊利安查亞的雨林裡,在吉力馬札羅的坦途中,在諸多登山前輩的身影上,總是會想起父親所說的,你不知道你要什麼,但得知道你不要什麼。

進了媒體圈之後,父親說的那句話,變得愈來愈深刻。

就在我剛在電視圈受到注目的初期,一次返鄉與家人相聚,回程北上時,父親送我到車站。臨行前,寡言依舊的他,突然正色的看著我:「青青,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是誰!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你要知道,你不要什麼。」停了一下,他又叮嚀一句:「謹言慎行。」

我在暮色四合中,凝視父親轉身離去的背影。

十多年後,再聽到這句話,意思完全不一樣。而我很慶幸的是,我可能沒有走在他期待的路上,但我始終記得他的教誨,努力,別讓雙親失望。如今回頭思索,我能擁有現在的一切,其實,都是從這句話開始的。

 


謝哲青,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攀岩、登山家、文史學者,也是知名旅行家,著有《走在夢想的路上》、《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星空吟遊》等書。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