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是孩子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價值觀的塑造與成形,父母的想法及態度影響非常大,然而很多父母因為忙碌,把塑造孩子人生價值觀的責任,交給了電視和網路。
  • 文/ 周凡
  • 2016-12-01 (更新:2016-12-02)
  • 瀏覽數43,867

到底是誰在教育你的孩子?

日前看到國外有一則針對兒童、青少年看電視的統計資訊,發現學齡前兒童每天平均看4個小時電視,青少年每天平均花3個小時看電視,由於電視審查不夠嚴格,所以大多數孩子到小學畢業時,統計至少已經觀看了10萬次暴力及負面的資訊。

台灣新聞台的涵蓋率大概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每天24小時輪播著同樣的新聞,為了要搶收視率,一定要想辦法刺激觀眾的感官,所以就會有很多的政治人物的做秀,名人的緋聞隱私,以及暴力凶殺的負面新聞,一直不停地灌輸在這群判斷力還不成熟的孩子身上,嚴重扭曲了他們的心智及價值觀。

所幸電視漸漸已經不是主流媒體,網路時代早已悄悄取而代之,當你還在慶幸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變少了,卻不知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根據報導,國內12歲以下學生上網人口高達160萬人,有很多孩子玩過超齡的線上遊戲,裡面充滿暴力及色情,也有更多的孩子,觀看錯誤的影音及資訊,對於孩子身心及價值觀的影響,遠遠超過電視所及。

所以日前南韓才有一則新聞:「南韓有超過十六萬名兒童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而出現『網路中毒』症狀,政府將對全國小學生採取網路正確的宣導措施,宣導如何正確使用網路?」

 

父母的觀念與態度,是塑造孩子人生觀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孩子成長過程中,價值觀的塑造與成形,父母的想法及態度影響非常大,然而很多父母因為忙碌,把塑造孩子人生價值觀的責任,交給了電視、網路......,一旦孩子價值觀偏差,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事後也不懂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的生命一再受傷,最終還是父母最受傷。

然而父母要如何塑造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首先父母必須要有正確的親子教育觀念與態度,我想先從「種樹理論」與「親子溝通」,這兩個部份談起。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就像「種樹理論」

小時候跟爺爺奶奶在鄉下住了一段時間,當奶奶到田裡時,我總是會跟在旁邊,看著奶奶種樹、種菜、種水果。奶奶跟我說:「每顆種子都有它適合生長的泥土及環境,適合種在沙地的,你就不能把它種在潮濕的泥土裡。」

為了要給種子適合生長的環境,播種之前你還要先翻土,要讓泥土可以呼吸,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幫泥土涵養水份,等到一切準備好了,才可以將種子種下,它才會慢慢成長。

種子成長過程當中,你不能澆太多少,也不能都不澆水,種子有了水份,它的根就會慢慢的延伸到土壤裡,慢慢地成為一張網,牢牢的抓住泥土,等到穩固了,樹幹就會開始往上長,旁邊的雜草也會長出來,為了要讓樹木健康的成長,你還要經常修枝除草。等到樹根越來越牢,樹幹越長越粗,樹葉也越來越茂密,這時你就不需要再澆水,因為這顆樹木已經可以自己吸收水份,而掉落的葉子再次成為泥土中的養份。

 

父母的態度對了,親子教育自然就對了

孩子的教育就像種樹理論一樣,那顆小小的種子就好像是小孩子,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特質,也都有自己適合成長的環境,父母除了要了解孩子的特質之外,也要幫助孩子慎選一個適合他的環境。

成長的過程中,不能澆太多少水,不能太過溺愛,也不能不澆水,不能漠不關心,還得不時的修枝除草,慢慢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等到孩子可以自主之後,更要學習如何放手,讓孩子可以自由高飛,並且用感恩的心回饋社會。

其實親子教育最難的是父母對於孩子行為分吋的拿捏,會不會逼得太緊?會不會放得太鬆?所以說當你成為父母時,你就一輩子都在學習如何當一個父母。

 

透過親子間的對話與溝通,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

態度對了有時還不夠,還需要常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曾經有一位媽媽問我:「要如何與孩子溝通?」

我問她:「你每天都和孩子說了些什麼話?」

媽媽說:「每天早上都叫他趕快起床,不要遲到了,下課後孩子直接到安親班報到,等到9點多,孩子從安親班回來,問他:功課寫好了嗎?肚子餓不餓?早點洗澡早點睡覺。」

這是現在每天忙著工作的父母與功課怎麼寫也寫不完的孩子的溝通模式,父母與孩子一天當中講不到幾句話,而且聽起來,這些對話只是問候,不是溝通。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要與孩子溝通,但是卻不知道要如何溝通?親子溝通的重點不在話術與技巧,而是更深層的觀念與態度。

1.不要有做父母的包袱

不要有「以前父母就是這樣教我」的固執原則,時空變了、環境變了,對象變了,原則也會跟著改變。有一句說:「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懂得學習如何成為父母?」親子之間的課題是終身學習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學習如何當父母的孩子?也學習如何當孩子的父母?

2.不要當孩子生命的主導者,要當孩子生命的引導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父母不要試圖把小孩複製成自己或是複製成別人,孩子生命的主導權在於自己,父母要當孩子生命的引導者,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3.親子間的身體語言

父母永遠記得孩子小時候,常會開心地擁抱及親吻孩子,這是親子間最好的身體語言(擁抱、摸摸頭、擊手掌),因為你不用說任何一句話,孩子就能感受父母的關心,尤其是當孩子遇到生命中的挫敗時,其實不需言語的安慰,緊緊的擁抱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4.用聆聽代替說教

我在親子演講時,常會聽到父母跟我說:「他們想跟孩子溝通,可是孩子都不願意跟他們溝通。」而我在巡迴校園演講時,也常聽到孩子跟我說,他們不喜歡跟父母講心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父母都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對孩子說教,得不到安慰,有時反而遭到責罵,多說多錯,不如不要說。」

親子溝通跨不過的一條鴻溝,永遠是父母一直在說教,而孩子永遠是聆聽受教的角色,親子要溝通,就必須將說與聽的角色對調一下,父母扮演聆聽的角色,聆聽孩子的心事與想法,不要說教,偶爾給點建議,孩子其實非常需要父母的建議,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支持他。

5.用讚美代替批評,用鼓勵代替責罰

有一個小孩放學很開心拿著考了98分的考卷回家給媽媽看,心理期待著得到媽媽的讚美,結果媽媽看了考卷之後,有點生氣跟小孩說:「看,你怎麼這麼粗心,這題如果小心一點,你就能滿分了。」

孩子的身上有90個優點,但只有10個缺點,父母有時會很習慣只看到那10個缺點,然後把它放大,放大到90個優點都看不見了。給孩子多一點讚美代替批評,多一點鼓勵代替責罰。

6.給孩子一點時間及犯錯的空間

人生有時就好像小時候常玩的一種紙上遊戲,如何走出迷宮?如何尋找寶藏?捲紙中畫有很多條的路線,有的路線會碰到老虎,有的路線會碰到死巷…,但其中只有一條路線可以走出迷宮或是找到寶藏,然後捲成紙筒讓玩家去做選擇,選錯路徑,再重新捲起來,重頭再來一次。

這個遊戲好玩的地方並不在於一次就能找到出口或是找到寶藏,而是在於想看看,如果走錯的路徑,到底會碰到什麼東西?人生不就像這個紙上遊戲一樣嗎?嚐試一次,錯了,下次就會記得不要再走那一條,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嚐試,一次又一次的犯錯,最後就會找到出口。

然而在整個過程中,就因為走錯,才會讓你看到老虎或是其它不一樣的人生風景,而每次的挫折,每次的堅持不放棄,才是做任何事最好的態度。父母都希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是更不要讓孩子消失在終點。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孩子一輩子帶得走的東西,不是父母給孩子多少的房子、車子、甚至是金錢,跟隨孩子一輩子的,帶得走的能力,是父母給他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當園丁用心呵護,讓樹根扎實的深入土壤之中,當父母用心呵護,讓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深入孩子的心中,有一句台灣閩南語:「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當樹根穩了,大樹自然就長成了,當孩子的態度對了,他的人生自然就對了。

[倒著看人生影片] 用鼓勵代替責罵


Photo:Christopher Adam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詹凱婷、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