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孩子的想像力無限寬廣

電影中總可以看到一些在自己生活裡實際存在人物的情緒,場景的走動,情緒的苦痛或著大笑的感動與點滴,從電影中,明白別人與我們有著相似的經歷,像是看到自己,知道自己所經歷的並不是唯一,為自己帶來勇氣。
  • 文/ 米媽
  • 2016-11-21 (更新:2016-11-24)
  • 瀏覽數5,485

學生時代的我,喜愛在空檔的時間到光點或一年一度的影展趕場,餵飽自己愛看電影的興趣。我為何喜歡電影 ? 最大的理由,在我的心目中,電影是一個很神奇的發明。電影像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影片中的人物也許已經死亡,卻因著影像的存在而鮮明的活著。

我鼓勵大家進電影院,原因不只是因為畫面與聲光效果,而是在一個讓自己專注的空間看電影,會產生許多的想法。電影院就是有著這樣神奇的魔法,將你帶進領一個奇異的世界。

影片中總可以看到一些在自己生活裡實際存在人物的情緒,場景的走動,情緒的苦痛或著大笑的感動與點滴,從電影中,明白別人與我們有著相似的經歷。在電影裡看到自己,像是為自己帶來勇氣,知道自己所經歷的並不是唯一。透過電影,除了情緒的共鳴,也帶來一些明白,即使在無奈的現實中,仍有夢想與實踐的能力!我喜愛著尋找不因時間改變的感動,離開電影院後,仍帶著這份感動回到自己與生活!

成家後,愛看電影的興趣仍未改變,在孩子的幼幼期,不得不錯過許多進電影院的機會;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終於可以攜手再度回到電影院!

 

透過電影,教孩子價值觀

《瓦力》是皮克斯3D動畫的作品,由海底總動員導演Andrew Stanton所執導的第二部動畫片。這部動畫描述好幾百年以後,地球的污染嚴重、垃圾堆積如山,因此人類紛紛移居到外太空居住。家中的孩子喜愛著《瓦力》,它,不善言詞,卻對於環保有著過人的意志力。打掃機器人瓦力的任務是在地球打掃環境,希望有一天環境變好之後,人類能夠再回來地球定居。故事中的瓦力,每天從垃圾堆中發現各種奇特的物品當作自己的收藏,影片中透過輕鬆而不教條的方式,帶給孩子環保與愛護地球的觀念。

電影中,人類過份依賴電腦與機器人所發生問題,在一切都是虛擬的人際關係,情感與勞力成了進步社會所面對的問題。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透過互相幫助所建立的價值觀,在真實互動間建立真正的情感。

台北市立美術館多年前曾展出「皮克斯動畫展」,從展出的第一天起,便預定好不錯過的承諾;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場人潮甚多,雖然擁擠,卻不減孩子的興趣。「皮克斯動畫展」對孩子而言,簡直像是他夢中的奇幻王國。皮克斯動畫帶給我的印象最大的印象,是一群怪物長得毛手毛腳的,是不被歡迎的角色 。在人們眼裡不喜愛、不討喜的角色,卻成了皮克斯電影中的主角。

原以為「皮克斯動畫展」展出內容僅有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過程,但是,當我們看到動畫師的手稿出現一張張不熟悉的臉孔時,我和孩子驚訝於皮克斯的呈現方式,有著一些感動!巡迴展的策展者提出這次展出的構想:「無論處於動畫製作哪個階段,每一件都是藝術品,而創作者們也都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家....」 被淘汰的的手稿或泥塑作品無法隨著電影問世,但皮克斯動畫的幕後,卻與幕前一樣精彩。

一部動畫電影是個百人合作的團隊,歷經多年的製作,從造型、腳本、著色、雕塑、繪景的過程中累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作品,然而在動畫電影的選角中,無法讓每一件作品都一一上場,

在上映的大螢幕中,觀眾們看見雀屏中選的主角,而中途被留下的手稿作品,則是隨著「皮克斯動畫展」展覽旅行世界。「被淘汰的,絕非失敗者」,被淘汰的角色,皮克斯都一樣看重,一樣珍藏。

皮克斯的動畫創作團隊,劇本中的角色有時高傲,有時怯懦膽小,面對同伴有難不一定英勇無比,見義勇為....在皮克斯的動畫長片中,不論是面臨被丟棄、闖禍、或是固執難搞的個性,這些故事中的角色呈現了恐懼、驕傲、莽撞、固執....的弱點,像是現實社會裡人們真實的性格。圓滿的幸福快樂令人覺得天真夢幻,而皮克斯的真實,卻是深刻的捕捉人性,讓這些有弱點的主角,更能貼近觀眾。

動畫裡尼莫的害羞與怯懦,瓦力的口拙不善言詞,動畫裡的角色性格有著不完美的際遇,讓人們觀看這群有缺陷的角色當中,因著真實而被故事吸引!

「皮克斯動畫展」的展覽讓我與孩子明白,皮克斯電影裡最令人驚艷的不是3D動畫技術的高超,而是利用科技創造出一個有別於美滿詳和世界的邏輯,背後有著深遠的生命寓意。

我們帶著孩子看電影,不侷限於動畫與卡通,從《海角七號》、《不能沒有你》、《貧民百萬富翁》、《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這些陪伴著孩子一同欣賞的電影, 常常成為我們與孩子在生活中聊天的話題。

而《貧民百萬富翁》這部電影給予了孩子許多討論的空間。例如,孩子對金錢的獲得方式與想法,他們努力著了解印度這個陌生的國度,有著無法想像的貧窮與富裕差距,甚至連吃飽都有問題的生活方式。

而當時小學時期的孩子,對於男主角的哥哥死於堆著鈔票的浴缸之中,有著許多不解!他總是問著:「媽咪,他是因為很愛錢,所以希望死掉的時候,身邊也堆滿了鈔票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希望這個場景帶來的不是恐懼,而是對生命更為貼切的寓意。

我問著他 :「你覺得人活著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 ?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甚麼 ?」這是我對孩子的提問!

因此,孩子在生活中許多事件發生時會提出一個看法 :「生命重要? 還是金錢重要?」

人活著,若失去了意義,即便擁抱著金錢,依舊不快樂!明白生活裡珍惜著對人、事、物的點點滴滴,這些建立的情感與真性情更顯得生命的可貴。這個提問,讓孩子了解「選擇」影響了生命的排列組合,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安排生活與生命中每一個選擇的優先次序。

電影中的印度,是一個兼具著混亂與秩序的國家,在世界的文明遺產中有著公共建設的奇異國家。看著電影中的場景,像是到一個陌生的國家旅遊!接觸另一種不同的價值觀生活。

在《貧民百萬富翁》當中,孩子看見印度充斥著新與舊的文化交替,藉著電影而展開了一個國度文化旅遊。我不知道何時孩子會有機會拜訪因著電影而認識的國家,電影文化帶來的相遇,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經驗。世界各地人們的語言不同,可以因著「看電影」而交集。

 

電影與電視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在電影的特寫鏡頭下,一隻小小的蜥蜴可以變成恐龍般的巨大,當然,視覺的滿足感當然是不同的!聽著孩子陳述他們對電影帶來視覺與心理的感受,電影裡寬大的場景,讓孩子的想像力透過電影螢幕也放大了。特寫鏡頭讓一滴眼淚可以成為大珠小豬落玉盤的美麗珍珠,也讓一隻可愛而懼怕人類的小蜥蜴可以有著恐龍般威猛無比,難怪孩子喜愛看電影....它,帶來了想像力的延伸。

電影的影片裡有道路,每個道路都有許多故事醞含其中。故事蘊含著每一段的旅程,包含著過去時空與情感交錯的複雜情緒。電影像是說故事的工具,因時間與故事的流動而帶來的影像閱讀。

坦誠的說,我鍾愛電影拍攝中夾雜著生命與環境關係的題材,有著當地人物與拍攝地方的風土民情。國片的旋風,看著大街小巷訴說電影的好看與網路的搜尋,感受到一股「想進電影院」的衝動,也高興電影票房為國片所帶來的鼓舞。這些不需要極度深奧卻能細微入人心的電影,看見新一代輕盈思想與幽默,不是刻意的風格追求,而是議題的探討,是生活的衝擊與大環境的關心。

教育、生命、創作本為一體,作品的力量也源自於真實與理想的碰撞、生命的關懷與人類社會的觀察。關懷社會的創作者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行履者,它是源自於生活與生命的探討。我們短短觀看的幾個鐘頭,可能是導演、演員一生的追求.....

新浪潮的電影在電影史歷中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因為新浪潮提出了電影的作者不是製片者而是「導演」,而導演是「個人」。

「好的作品會被收藏,是因為它不搖擺,而這世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文化走的更遠......」這些理由,讓我喜歡接觸電影!

我所選擇的電影,多數與潮流無關,我心裡深植著一種想法 :「當大眾口味是一種潮流時,不代表你的口味必須被大眾化」。我想,這樣的觀點與理念,也反應在我的育兒生活與教養理念之中。是我對於目前多元社會的一片新氣象中,找到心與環境的對話與共鳴的期待。

 

Photo:Joel Olive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詹凱婷、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