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不同調,溝通有訣竅

不同步的管教,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無法學習生活規範。甚至還可能讓孩子學會規避責任,往後再發生類似情況時,孩子投機求助於有利自己的一方,藉此逃避責罵,也逃避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善後。

冬冬不小心打翻水杯,水灑了一地,爸爸生氣地說︰「每次都不拿好水杯,去罰站!」

媽媽見狀說︰「沒關係,跟媽媽一起把地板擦乾淨,下次拿水杯要小心喔!」

奶奶則心疼地說︰「冬冬都已經是聽損了,爸爸和媽媽還這麼嚴格!不用擦了,咱們下次小心就好了,奶奶帶你去買糖果!」。

每個家庭或多或少會出現教養差異,有的家長較溺愛孩子,有的家長則較為嚴格。在基金會的服務現場,我們常看到家長因為孩子有聽損或疾病,覺得愧對孩子,基於「補償心理」,而給予孩子更多關愛,甚至過度保護,但這相對地也剝奪了孩子嘗試及學習的機會,社工在服務過程中觀察到類似的狀況會適時提醒,家長藉此能逐漸修正管教的方式,但當家長和孩子回到家中,面對其他家庭成員抱持不一致的教養方式時(例如案例的狀況),除了大人之間可能因為溝通不良而發生衝突,對孩子也會造成影響。

 

教養不一致 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

家長及長輩因各自迥異的個性及幼時成長背景的影響,每個人抱持的教養觀念及方式都不相同。當抱持不同教養觀念的家長與其他親戚長輩聚在一起,大人們七嘴八舌管教孩子,不只大人之間可能因為一時的堅持己見,導致關係不佳;孩子也會無所適從,無法學習生活規範,甚至還可能讓孩子學會規避責任,往後再發生類似情況時,孩子投機求助於有利自己的一方,藉此逃避責罵,也逃避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善後。


溝通教養方式有訣竅

一旦遇到教養不一致的狀況,家長若當場跟對方起爭執,很可能會傷了家庭成員間的感情。其實,只要家長緩和情緒,待私下再與對方溝通,用對溝通方法,達成教養共識,孩子也有一致的規範可循。

一、當下留面子 私下好商量

若遇到教養衝突,善用智慧,當場為對方保留面子,私下再與對方溝通。溝通時,除了充分表達,也要做個傾聽者,暸解對方的想法與做法,避免造成單方面誤解。表達意見時,應避免指責對方的話語或行為,若牽涉到其他家庭成員及長輩,也應保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以免引起對方的負面情緒,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的雙向溝通

二、考量孩子的學習需求

教養衝突既然是因為孩子而起,事件的主角就應該是孩子,家長應考量孩子的性格與學習需求,觀察孩子的表現及變化,也可詢問孩子的想法。與其他家人有教養歧見時,千萬不要急著否定對方,思考孩子的學習需求,也許自然就能理解及肯定家人的教養方式。

三、孩子面前展現共識

大人們在教養孩子時,應不分白臉或黑臉,盡可能表現共識,並避免各說各話。當其中一方做出決定或給予孩子承諾時,另一方可給予支持,就算有疑義,也不要立即在孩子的面前發聲抗議。讓孩子接收雙重標準,對孩子只有負面影響。

瞭解教養一致的重要性及溝通技巧後,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案例:父母希望以自己的方式管教冬冬,讓冬冬為打翻水學習負責,但奶奶卻把冬冬帶走。當下若父母強硬堅持立場,就可能造成衝突,冬冬也可能無所適從,或認為以後被父母責罵就找奶奶求救。

建議家長不要在現場起爭執,之後再溝通教養觀念。溝通時,可先對奶奶教養孫子的辛勞表示感激,再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想法。唯有耐心討論出教養共識,並建立一致的規範原則,孩子才有所依循,家庭關係也能夠因為更瞭解彼此,感情更融洽。

 

照片提供: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數位編輯:詹凱婷、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